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6925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包括光源系统、照明及调制系统、显微成像系统和信号控制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激发光分为两路从相对位置照射样品,在样品处产生轴向干涉同时对样品的荧光分子进行激发。通过照明图案的相位和光源强度快速切换,实现不同相位的图像同时采集,然后对单分子在不同照明图案下的亮度计算其相对于照明条纹的相位,再通过相位对位置进行解析,从而实现更高的轴向定位精度。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单分子的轴向位置测量,相比以往的定位方法具有精度高且不受干涉长度的影响等优点。法具有精度高且不受干涉长度的影响等优点。法具有精度高且不受干涉长度的影响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荧光光信号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光学显微镜由于光的衍射现象导致了分辨率极限的存在,一般为侧向200nm左右,轴向500nm左右。而近年来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能够突破这种分辨率限制。这种成像技术依赖于对单个分子的荧光光信号的精确定位,而对单分子进行轴向定位的精度直接影响到三维成像的分辨能力。通常的轴向定位方式是在光路中加入柱面镜引入像散,或者进行双层面成像,通过单分子图像的形状判断轴向位置。这种定位方法通常精度远低于XY方向的定位精度,因此导致三维水平的分辨率较低。同时还有一种定位方法,使用两个显微物镜对样品同时成像,并将单分子荧光进行干涉,使用干涉测量的方式进行定位,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轴向定位精度,但是光路复杂,对稳定性要求很高,而且荧光的干涉距离很短,导致每次更换样品之后干涉的两条光路需要精细调节光程差。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对单分子定位和超分辨荧光荧光显微成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通过使用激发光干涉测量的方式进行单分子定位,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轴向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使用干涉测量存在的干涉距离过短,光路需要不断调整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包括:
[0006]光源系统,其用于提供激发光;
[0007]照明及调制系统,其与所述光源系统光路连接,所述照明及调制系统用于将激光分为两个光路并在样品处汇聚产生干涉图样,同时调制图样的相位;
[0008]显微成像系统,其与所述照明及调制系统光路连接,所述显微成像系统用于收集样品产生的光信号并将收集的光信号汇聚到光电传感器的不同区域;
[0009]信号控制处理系统;其分别与光源系统、照明及调制系统、显微系成像系统连接,以对光源系统、照明及调制系统、显微系成像系统进行同步有序控制。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光源系统包括激光器,在激光器的光路上依次设置有强度调制器和1/2波片,通过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强度调制器控制光强,通过1/2波片控制偏振状态后进入到调制系统中。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强度调制器为声光调制器。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照明及调制系统包括电光调制器和偏振分光镜,由所述光源系统发出的激光经过所述电光调制器调制光束中两个偏振态之间的相位
差,之后经过所述偏振分光镜将两个偏振态分离形成光路a和光路b。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光路a上依次设有第一扩束器、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三反射镜;所述光路b上依次设有第二扩束器和第二聚焦透镜。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显微成像系统包括样品、显微物镜、二向色分光镜、第三聚焦透镜、第四反射镜、光阑、第四聚焦透镜、第五聚焦透镜、谐振扫描镜、第一共轭透镜组、第二共轭透镜组和光电传感器;所述二向色分光镜、显微物镜、样品在同一光路上;所述二向色分光镜的分光路上依次设有第三聚焦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谐振扫描镜;所述谐振扫描镜的另一条光路上依次设有第一共轭透镜组、第二共轭透镜组和光电传感器。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共轭透镜组和第二共轭透镜组各包含N个分透镜,所述N个分透镜用于不同相位下的荧光光信号收集。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激光器光源为连续、单纵模的光源;各个调制器的转换频率至少1MHZ;谐振扫描镜扫描频率至少4kHz。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光路a从所述显微成像系统的样品上方进入样品;所述光路b进入所述成像系统的二向色分光镜,通过显微成像系统的显微物镜进入样品。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即激发光分为两路从相对位置照射样品,在样品处产生轴向干涉同时对样品的荧光分子进行激发。通过照明图案的相位和光源强度快速切换,实现不同相位的图像同时采集,然后对单分子在不同照明图案下的亮度计算其相对于照明条纹的相位,再通过相位对位置进行解析,从而实现更高的轴向定位精度。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单分子的轴向位置测量,相比以往的定位方法具有精度高且不受干涉长度的影响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的图像采集流程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采集的每幅荧光图像中得到的三个荧光子图像。
[0023]其中:1

光源系统;2

照明及调制系统;3

显微成像系统;4

信号控制处理系统;1
‑1‑
激光器;1
‑2‑
声光调制器;1
‑3‑
1/2波片;2
‑1‑
电光调制器;2
‑2‑
偏振分光镜;2
‑3‑
第一扩束器;2
‑4‑
第一反射镜;2
‑5‑
第二反射镜;2
‑6‑
第一聚焦透镜;2
‑7‑
第三反射镜;2
‑8‑
第二扩束器;2
‑9‑
第二聚焦透镜;3
‑1‑
样品;3
‑2‑
显微物镜;3
‑3‑
二向色分光镜;3
‑4‑
第三聚焦透镜;3
‑5‑
第四反射镜;3
‑6‑
光阑;3
‑7‑
第四聚焦透镜;3
‑8‑
第五聚焦透镜;3
‑9‑
谐振扫描镜;3

10

第一共轭透镜组;3

11

第二共轭透镜组;3

12

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1、本技术解决了传统单分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系统,其用于提供激发光;照明及调制系统,其与所述光源系统光路连接,所述照明及调制系统用于将激光分为两个光路并在样品处汇聚产生干涉图样,同时调制图样的相位;显微成像系统,其与所述照明及调制系统光路连接,所述显微成像系统用于收集样品产生的光信号并将收集的光信号汇聚到光电传感器的不同区域;信号控制处理系统;其分别与光源系统、照明及调制系统、显微系成像系统连接,以对光源系统、照明及调制系统、显微系成像系统进行同步有序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包括激光器,在激光器的光路上依次设置有强度调制器和1/2波片,通过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强度调制器控制光强,通过1/2波片控制偏振状态后进入到调制系统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调制器为声光调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及调制系统包括电光调制器和偏振分光镜,由所述光源系统发出的激光经过所述电光调制器调制光束中两个偏振态之间的相位差,之后经过所述偏振分光镜将两个偏振态分离形成光路a和光路b。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干涉测量的单分子轴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陆生纪伟徐涛付彦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