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缘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439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3
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一排第一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以及贯穿前端面的卡槽,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在临近所述后端面处,一排所述第一端子至少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偏折段、自所述偏折段一端延伸入所述卡槽的接触段以及自所述偏折段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脚;所述偏折段通过冲压形成,使得所述偏折段凸出于所述接触段和接脚构成的平面,所述信号端子至少包括一对差分端子,所述差分端子的偏折段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偏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差分端子对的偏折段彼此靠近,改善串扰,提升卡缘连接器的高频性能。接器的高频性能。接器的高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缘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技术专利第CN202662854U号,揭示了一种DDR连接器。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座以及复数端子,绝缘基座上设有一插卡口,其内缘设有复数端子槽,各端子分别设于端子槽内,并皆具有一端子本体,各端子本体上包括一固定部、一接触部、以及一焊接部,固定部上设有朝其一侧向表面突起的顶持部,且各端子的端子本体抵靠于端子槽内一侧壁上,而各端子的顶持部则抵靠于端子槽内另一侧壁上。固定部与接触部间一体连接有一侧向偏移的第一段差部,以使固定部与接触部在纵向上形成错位的相对关系;而固定部与焊接部间亦一体连接有一侧向偏移的第二段差部,亦使固定部与焊接部在纵向上形成错位的相对关系。顶持部朝向接触部或焊接部错位的方向突起,提供其良好的卡固及定位效果。然而,该连接器不能很好地改善信号串扰。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卡缘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其能改善信号传输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一排第一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以及贯穿前端面的卡槽,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在临近所述后端面处,一排所述第一端子至少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偏折段、自所述偏折段一端延伸入所述卡槽的接触段以及自所述偏折段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脚;所述偏折段通过冲压形成,使得所述偏折段凸出于所述接触段和接脚构成的平面,所述信号端子至少包括一对差分端子,所述差分端子的偏折段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偏折。
[0006]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差分端子对的偏折段彼此靠近,改善串扰,提升卡缘连接器的高频性能。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0008]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09]图3为图2的前视图。
[0010]图4为图3方框内的放大图
[0011]图5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0012]图6为图5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0013]图7为四个第一端子的立体图,包括一对信号端子及位于两侧的接地端子。
[0014]图8为图7的前视图。
[0015]图9为图1沿虚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6]图10为图1沿虚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17]【元件符号说明】
[0018]卡缘连接器100第一弯折点b1绝缘本体10第二弯折点b2前端面11弹性臂21、31后端面12接触部310卡槽13连接部22、32竖直槽140、150接脚23、33固定槽141、151固定部221、321收容槽142放大部222贯穿槽143、153侧面223逃料槽154第一弹性臂21a第一端子20第二弹性臂21b第二端子30第一连接部22b接地端子20G第二连接部22c信号端子20S接地件40接触段a夹持臂41偏折段b
ꢀꢀ
接脚c
ꢀꢀ
[001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至图2显示了本技术卡缘连接器,用来供一种传输PCI

EXPRESS信号的M.2module或者称M.2卡插入。该卡缘连接器的改善点在于,通过冲压工艺将信号端子做成凸字型结构,接触段a及接脚c之间的间距固定不变,保证接触及焊接功能;差分端子对通过冲压形成彼此靠近的偏折段b,用于改善串扰,提升高频性能。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结构。
[0021]结合图5

6所示,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一排第一端子20、一排第二端子30及接地件40。绝缘本体10包括相对的前端面11与后端面12,以及贯穿前端面11的卡槽13。卡槽13向前贯穿,卡槽的上壁则较短,位于下壁的后方,用来供电子卡的倾斜插入。
[0022]参图3

4、7

8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0固定在临近所述后端面12处,所述第一端子20包括弹性臂21,自弹性臂竖直向下延伸的连接部22,接脚23自连接部22末端延伸出绝缘本体10。一排所述第一端子20至少包括信号端子20S及接地端子20G。所述信号端子20S包括偏折段b、自所述偏折段一端延伸入所述卡槽13的接触段a以及自所述偏折段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接脚c。所述偏折段b通过冲压形成,使得偏折段b凸出于接触段a和接脚c构成的平面。所述信号端子20S至少包括一对差分端子,所述差分端子的偏折段b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偏折,使得差分端子对的偏折段b区域距离减小,改善串扰,提升高频性能。所述偏折段b平行于接触段a和接脚c构成的平面,所述偏折段b包括连接接触段a的第一弯折点b1以及连接接脚c的第二弯折点b2。所述第一弯折点b1位于弹性臂21处,所述第二弯折点b2位于连接
部22临近接脚23处。所述第一弯折点b1将弹性臂21分为第一弹性臂21a和第二弹性臂21b两段,所述第二弯折点b2将连接部22分为第一连接部22b和第二连接部22c两段,第二弹性臂第二弹性臂21b连接第一连接部22b;所述偏折段b包括第二弹性臂21b以及第一连接部22b。所述接触段a形成于第一弹性臂21头部处,第一连接部22b包括水平向前延伸的固持部221以及向前凸伸的放大部222,放大部222位于固定部221的下方。固持部221通过其上设置的倒刺与绝缘本体内壁干涉固定。放大部222具有沿纵向分别面对相邻端子20的两个相对侧面223。
[0023]自后向前视之,信号端子的接触段a、偏折段b以及接脚c形成侧立凸字的结构,图8清晰可见;自后向前视之,一对差分端子中,偏折段b沿纵向位于接脚c与接触段a之间,且一对差分端子呈对称结构,图4清晰可见。差分端子对20S与接地端子20G间隔排列,每一接地端子位于同一平面内,自后向前视之,信号端子的偏折段b远离与其相邻的接地端子20G。更具体地,卡缘连接器100至少包括位于一对差分端子20S两侧的接地端子20G,每一接地端子位于同一平面内,信号端子的接触段a之间的距离、信号端子的接触段a与接地端子20G之间的距离、信号端子的接脚c之间的距离,以及信号端子的接脚c与接地端子之间距离20G均相同;而所述信号端子的偏折段b之间的距离小于信号端子的偏折段b与接地端子20G之间的距离,图4清晰可见。
[0024]如图9

10所示,绝缘本体10设有其后端面12向前凹陷的若干竖直槽140,以收容连接部22,自竖直槽140继续向前延伸的固定槽141、收容槽142及位于竖直槽顶端且连通卡槽13的贯穿槽143,图10清晰可见,第一端子的固定部221收容在固定槽141内,放大部222收容在收容槽142内,弹性臂21则收容在贯穿槽143内,且在贯穿槽143内可作弹性变形。收容槽142位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一排第一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以及贯穿前端面的卡槽,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在临近所述后端面处,一排所述第一端子至少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偏折段、自所述偏折段一端延伸入所述卡槽的接触段以及自所述偏折段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折段通过冲压形成,使得所述偏折段凸出于所述接触段和接脚构成的平面,所述信号端子至少包括一对差分端子,所述差分端子的偏折段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偏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折段平行于所述接触段和接脚构成的平面,所述偏折段包括连接所述接触段的第一弯折点以及连接所述接脚的第二弯折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竖直向下延伸的连接部,所述接脚自所述连接部末端延伸出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弯折点位于所述弹性臂处,所述第二弯折点位于所述连接部临近所述接脚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点将所述弹性臂分为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两段,所述第二弯折点将所述连接部分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两段,所述第二弹性臂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偏折段包括第二弹性臂以及第一连接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斌杨恬唐文军蔡贵中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