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43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包括风洞本体以及风洞支撑架;风洞支撑架为绕风洞本体周向设置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或网架结构,风洞支撑架的顶部与风洞本体上口部外缘固定连接,风洞支撑架与所述风洞本体之间自下而上设置多层横向加固横梁或环状加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在风洞内开伞之后,结合送风系统风速依据要求对风速的调整,降落伞不会过快的上升,防止跳伞人员撞到顶部硬物,该结构在降落伞下落过程中还有一定的约束所用,方便训练人员迅速掌握下落技巧,使用非常方便风洞支撑架能够保证该结构风洞本体的稳定性,使得风洞本体稳定牢固,能够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击。能够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击。能够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跳伞训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跳伞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一项军事活动,几年来新兴的休闲娱乐型跳伞也备受人们的青睐。
[0003]现有的跳伞训练方式分两种,一种是地面不开伞训练,主要包括在地面进行跳伞要领培训、高台落地训练、伞塔(属固定伞,没有开伞过程)训练、固定滑道训练、风洞人体悬浮训练等。这些训练形式均不能模拟高空实际跳伞的从自由下落、开伞、控伞到着陆的整个过程,缺乏真实感,实用性不强。另一种是高空开伞训练,通常借助飞机、热气球等航空工具将受训人员运送至高空中或山顶上,实现从自由自由落体到开伞再到着陆的真实跳伞全过程。此种训练方式费用昂贵,而且效率很低,还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新学员,由于跳伞技术生疏,心理恐惧紧张,存在的安全风险更大。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更是没有机会体验高空单人跳伞的乐趣;高空跳伞还常常会受到异常天气、空中管制等因素无法正常进行。
[0004]如果能在地面模拟跳伞全过程,上述大部分问题将得到轻松解决,但是在地面模拟跳伞全过程特别是室内模拟跳伞全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开伞场所的选择,采用什么结构的开伞场所更符合室内模拟跳伞的要求,是当下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以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6]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包括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的风洞本体以及位于风洞本体周围用于支撑风洞本体的风洞支撑架;所述风洞支撑架为绕所述风洞本体周向设置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或网架结构,所述风洞支撑架的顶部与风洞本体上口部外缘固定连接,所述风洞支撑架与所述风洞本体之间自下而上设置多层横向加固横梁或环状加固板。
[0007]优选的, 所述风洞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0008]优选的,所述风洞本体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聚拢气流的向内倾斜的一圈风洞折边,所述风洞折边为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口结构,风洞折边形成风洞出风口。
[0009]优选的,所述风洞折边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0010]优选的,所述风洞折边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40
°
~90
°
且风洞折边与风洞本体的夹角大于90
°

[0011]优选的,所述风洞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用于与控制器采样连接的多个风速传感器。
[0012]优选的,所述风洞本体的内侧壁上自下而上分布多个用于与控制器采样连接的监控器。
[0013]优选的,所述风洞本体上部的跳伞位置设有跳伞口。
[0014]本技术的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其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使得气流从风洞本体底部向上方流动的过程中流速逐渐放缓,在风洞内开伞之后,结合送风系统风速依据要求对风速的调整,降落伞不会过快的上升,防止跳伞人员撞到顶部硬物,该结构在降落伞下落过程中还有一定的约束所用,方便训练人员迅速掌握下落技巧,使用非常方便,解决了地面开伞训练缺乏符合要求的开伞场的问题,风洞支撑架能够保证该结构风洞本体的稳定性,使得风洞本体稳定牢固,能够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击。
[0015]更进一步的,风洞本体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聚拢气流的向内倾斜的一圈风洞折边,所述风洞折边为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口结构,风洞折边形成风洞出风口,这样从风洞本体吹出的气流通过这边收拢后向上,使得开伞后的降落伞在气流作用下只能向上漂浮,防止降落伞在风洞本体中由于偏离中心而在脱离风洞本体时横向偏离风洞本体过远。
[0016]更进一步的,风洞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用于与控制器采样连接的多个风速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风洞本体内的风速。
[0017]更进一步的,风洞本体的内侧壁上自下而上分布多个用于与控制器采样连接的监控器,可以实时监测跳伞人员在风洞中的位置、动作及姿态。
[0018]更进一步的,风洞本体的上部设跳伞口,方便跳伞人员从此处跃入风洞本体中进行跳伞训练。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中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备风洞机构在跳伞训练装备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设于封闭跳伞训练塔10内,地面隔音层11上方,包括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的风洞本体2以及位于风洞本体周围用于支撑风洞本体的风洞支撑架6;风洞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或椭圆形等等,多边形中优选正多边形,本实施例风洞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风洞本体高度根据需求设定,本实施例中为17米,风洞支撑架6为绕风洞本体周向设置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或网架结构,本实施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风洞支撑架的顶部与风洞本体上口部外缘固定连接,风洞支撑架与所述风洞本体之间自下而上设置多层横向加固横梁或环状加固板,本实施例采用环状加固板3。
[0022]风洞本体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聚拢气流的向内倾斜的一圈风洞折边1,风洞折边为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口结构,风洞折边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多边形中优选正多边形,本实施例中风洞折边的横截面为圆形,风洞折边形成风洞出风口,风洞折边与水平面的夹角a的范围为40
°
~90
°
且风洞折边与风洞本体的夹角大于90
°
,本实施例中风洞折边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75
°
,风洞折边与风洞本体的夹角为145
°
。风洞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用于与控制器采样连接的多个风速传感器4。风洞本体的内侧壁上自下而上分布多个用于与控制器采样连接的监控器,本实施例中监控器设置7组,分布在4

13米的高度。监控器主要监测跳伞人员在风洞本体中的高度、位置、动作及姿态,用于控制器通过显示屏向跳伞人员实时播放上一个跳伞人员的跳伞情况,风洞本体上部的跳伞位置设有跳伞口8,本实施例采用弧形侧
滑门8,弧形侧滑门是为了贴合风洞本体的外表面,结构跟现有技术中侧滑门一致,包括门体、水平设于风洞本体上的界面为H的滑轨以及设于侧滑门上的截面为C形的滑槽,风门与普通转动开合门一致,只是材质为不锈钢结构,门外的风洞支撑架6上还设有通道7,在跳伞的时候,跳伞人员打开模拟飞机跳伞舱舱门,通过通道7到达跳伞口,跃入风洞本体中进行跳伞训练,本实施例中通道7无密闭通道。
[0023]本技术的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其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使得气流从风洞本体底部向上方流动的过程中流速逐渐放缓,在风洞内开伞之后,结合送风系统风速依据要求对风速的调整,降落伞不会过快的上升,防止跳伞人员撞到顶部硬物,该结构在降落伞下落过程中还有一定的约束所用,方便训练人员迅速掌握下落技巧,使用非常方便,解决了地面开伞训练缺乏符合要求的开伞场的问题。
[0024]风洞支撑架能够保证该结构风洞本体的稳定性,使得风洞本体稳定牢固,能够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击,风洞本体的上端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的风洞本体以及位于风洞本体周围用于支撑风洞本体的风洞支撑架;所述风洞支撑架为绕所述风洞本体周向设置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或网架结构,所述风洞支撑架的顶部与风洞本体上口部外缘固定连接,所述风洞支撑架与所述风洞本体之间自下而上设置多层横向加固横梁或环状加固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伞训练装备用风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本体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聚拢气流的向内倾斜的一圈风洞折边,所述风洞折边为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口结构,风洞折边形成风洞出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跳伞训练装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阳李春李国伟赵国仑蔡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恒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