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轨式送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95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吊轨式送餐设备,包括轨道和支架;支架上连接有移动组件和升降组件,轨道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移动组件滑动连接在轨道上,升降组件与移动组件固定连接,升降组件包括有第一放线模组、第二放线模组和起升减速模组,第一放线模组和第二放线模组分别设置在轨道的两侧,第一放线模组和第二放线模组的正下方连接有托盘;且第一放线模组和第二放线模组通过起升减速模组同步进行放线、收线;通过操控第一放线模组和第二放线模组进行同步放线,使得托盘能够平稳的下降;采用联轴器的方式保证了同步控制,不会有机械的装配误差导致的升降误差;可以快速且平稳地将配菜送至顾客餐桌上。至顾客餐桌上。至顾客餐桌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轨式送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送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吊轨式送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外就餐,而快餐店送餐慢,送错餐,取餐排队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显然,餐品虽做的快但倘若送到顾客饭桌的过程若遇到问题,会严重影响餐馆经济效益,也会耽误顾客时间,且容易造成餐馆拥挤混乱。然而送餐机器人会限制顾客的走动,在食品送达之前会与顾客有接触,无法保证送餐安全,所以急需一种高效率安全自动送餐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吊轨式送餐设备。
[0004]具体为一种吊轨式送餐设备,包括轨道和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有移动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轨道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所述移动组件滑动连接在轨道上,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第一放线模组、第二放线模组和起升减速模组,所述第一放线模组和所述第二放线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放线模组和所述第二放线模组的正下方连接有托盘;且所述第一放线模组和所述第二放线模组通过所述起升减速模组同步进行放线、收线。
[0005]作为优选,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有主动轮组、被动轮组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组在所述轨道上滚动,从而驱动所述被动轮组在所述轨道上滚动;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被动轮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被动轮组均通过铰轴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轨道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被动轮组分别设置有滚轮在所述轨道两侧的滑槽上。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放线模组包括有左侧放线轮,所述第二放线模组包括有右侧放线轮;所述左侧放线轮和所述右侧放线轮关于所述轨道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放线轮与所述右侧放线轮分别绕卷有两根吊线,四根所述吊线分别连接所述托盘的四个角。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放线模组还包括左侧转向架;所述左侧转向架供所述左侧放线轮的吊线转向,以形成吊线与所述托盘垂直连接的结构;所述第二放线模块还包括右侧转向架;所述右侧转向架供所述右侧放线轮的吊线转向,以形成吊线与所述托盘垂直连接的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左侧转向架和所述右侧转向架均设置有两个出线口,每个所述出线口处设置有空腔结构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与所述托盘的一角固定连接,所述吊线从所述伸缩杆的空腔内伸入与所述伸缩杆末端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起升减速模组包括有起升减速电机和联轴器,所述起升减速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起升减速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左侧放线轮和所述右侧放线轮
连接,以形成同步驱动所述左侧放线轮和所述右侧放线轮收线、放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吊轨式送餐设备,包括轨道和支架;支架上连接有移动组件和升降组件,轨道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移动组件滑动连接在轨道上,升降组件与移动组件固定连接,升降组件包括有第一放线模组、第二放线模组和起升减速模组,第一放线模组和第二放线模组分别设置在轨道的两侧,第一放线模组和第二放线模组的正下方连接有托盘;且第一放线模组和第二放线模组通过起升减速模组同步进行放线、收线;通过操控第一放线模组和第二放线模组进行同步放线,使得托盘能够平稳的下降;采用联轴器的方式保证了同步控制,不会有机械的装配误差导致的升降误差;这样一来,既可以快速地将餐盒送至顾客餐桌上,提高服务效率,获得顾客的肯定,又可以避免与顾客发生碰撞,进而能最大幅度地降低自动化送餐的危险性,提高客户的用餐安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局部放大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6]1、轨道;2、支架;3、移动组件;31、主动轮组;32、被动轮组;33、驱动电机;34、铰轴;4、升降组件;41、第一放线模组;411、左侧放线轮;412、左侧转向架;42、第二放线模组;421、右侧放线轮;422、右侧转向架;43、起升减速模组;431、减速电机;432、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8]在现在的一些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中,送餐车虽说是连接在轨道上,并沿着轨道进行移动,但是都并未考虑到其升降过程的托盘平衡问题,都是依靠软件的调试来解决,因为现有的吊轨式餐车都是偏向式设计,并非是对称式设计,并且在吊线上也是由一根总线分出四根支线以实现托盘的连接,这样非常的不稳定,托盘在上升到吊绳节点邻近放卷机构时容易发生侧倾,从而导致托盘不稳,菜品倒出;所以需要改变吊轨式送餐设备的设计,以满足托盘的上下平稳的需求。
[0019]具体为一种吊轨式送餐设备,请参阅图1

图3,包括轨道1和支架2;支架2上连接有移动组件3和升降组件4,轨道1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移动组件3滑动连接在轨道1上,升降组件4与移动组件1固定连接,升降组件4包括有第一放线模组41、第二放线模组42和起升减速模组43,第一放线模组41和第二放线模组42分别设置在轨道1的两侧,第一放线模组41和第二放线模组42的正下方连接有托盘5;且第一放线模组41和第二放线模组42通过起升减速模组43同步进行放线、收线;因为将第一放线模组和第二放线模组设置在了轨道的两侧,使得送餐机构能够达到左右平衡,使得送餐机构在轨道上能够平稳的滑动,同时,第一放线模组能够独立放出吊线,第二放线模组也能够独立放出吊线,所以再通过起升减速模组进行同步放线、收线,就可以达到托盘的平稳移动以及平稳的上下,并且因为左侧和右侧是分开进行放线的,所以对于餐盘的大小也就不会有很多的限制,在形状上也可以进行自主设计。
[0020]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组件3包括有主动轮组31、被动轮组32和驱动电机33;驱动电机33用于驱动主动轮组31在轨道上滚动,从而驱动被动轮组32在轨道上滚动;主动轮组31和被动轮组32分别设置在支架1的两端,主动轮组31和被动轮组32均通过铰轴34与支架1固定连接;并且在轮组设计上,因为轨道的两侧设置有滑槽;主动轮组和被动轮组分别设置有滚轮在轨道两侧的滑槽上;所以主动轮组也设置有两组相对位置为垂直的轮组,一组是于轨道底部接触进行滑动的,另一组是于两个滑槽中间的夹壁接触的,能够保证移动的流畅不受到大的震动;并且在轨道上可以走线进行送餐设备的供电;同时在轨道上对应餐桌的位置设置感应器,进行送餐设备位置的控制。
[00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线模组41包括有左侧放线轮411,第二放线模组42包括有右侧放线轮421;左侧放线轮411和右侧放线轮421关于轨道对称设置,左侧放线轮411与右侧放线轮421分别绕卷有两根吊线44,四根吊线44分别连接托盘的四个角;当左侧放线轮和右侧放线轮关于轨道对称设计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轨式送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和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有移动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轨道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所述移动组件滑动连接在轨道上,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第一放线模组、第二放线模组和起升减速模组,所述第一放线模组和所述第二放线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放线模组和所述第二放线模组的正下方连接有托盘;且所述第一放线模组和所述第二放线模组通过所述起升减速模组同步进行放线、收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轨式送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有主动轮组、被动轮组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组在所述轨道上滚动,从而驱动所述被动轮组在所述轨道上滚动;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被动轮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被动轮组均通过铰轴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轨式送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被动轮组分别设置有滚轮在所述轨道两侧的滑槽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轨式送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线模组包括有左侧放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黄媛媛杨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爵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