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后活动横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客车
,尤其涉及一种客车后活动横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全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客车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各城市,全承载式车身结构所具备的良好性能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采用全承载结构,使客车的行车更加具有敏捷性、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再加上其人性化配置、低排放、环保化和乘客空间大的优势,体现出现代社会倡导的“科技领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造就了全承载客车独一无二的产品优势。目前,全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客车常用的活动横梁为整体设计结构。
[0003]全承载客车由于其是车身结构整体焊接及油漆好之后再进行部件装配,由于空间的限制导致装配效率较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后活动横梁装置,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横梁总成主体、第一纵梁总成主体和第二纵梁总成主体的配合使用,留出足够的空间用来装配发动机,提高了装配发动机的效率,拖车销、固定槽、限位器、第一车销孔和第二车销孔配合使用,使得本技术具备拖车的功能,橡胶减震垫、第一防撞块和第二防撞块配合使用,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后活动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总成主体(1),所述横梁总成主体(1)包含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第三连接板(4)、橡胶减震垫(5)、第四连接板(8)和第五连接板(18),所述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和第三连接板(4)均位于橡胶减震垫(5)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板(2)位于第二连接板(3)和第三连接板(4)之间,所述第四连接板(8)位于第三连接板(4)远离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板(8)远离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纵梁总成主体(12),所述第一纵梁总成主体(12)包含第一防撞块(13)、第二防撞块(16)和纵梁主板(20),所述纵梁主板(20)位于第一防撞块(13)和第二防撞块(16)之间,所述第五连接板(18)位于第二连接板(3)远离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所述第五连接板(18)远离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纵梁总成主体(17),所述横梁总成主体(1)的上表面靠近第四连接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拖车销(6)和第二加强块(15),所述拖车销(6)位于第二加强块(15)的一侧,所述拖车销(6)的下端贯穿连接有限位器(10),所述横梁总成主体(1)的上表面靠近第五连接板(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块(11),所述第三连接板(4)的内部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后活动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接板(18)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俭,夏权,何俊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