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因素融合的电池系统功率限值估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池领域,涉及基于多因素融合的电池系统功率限值估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新兴发展产业,电动汽车安全和寿命关系到行业的发展方向,影响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由于电池系统当前功率限值估算不准确,行业内经常出现电池过充、过放、高温等故障,影响电池系统安全和寿命,严重者引发着火等重大安全事故,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也严重干扰了行业的发展。
[0003]动力电池系统的功率限值依据负载端的需求,有持续限值和峰值限值之分;持续限值是指动力电池当前状态下,允许在当前限值下持续充放电,峰值限值是指动力电池当前状态下,在一定时间内允许在当前限值下的充放电。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功率限值估算,无论是持续限值和峰值限值,通常采用基于温度和SOC查表的方式给出,若整车负载端依据持续限值使用,显然功率太小,满足不了需求,若依据峰值限值使用,必须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否则会导致电池系统过充、过放和高温故障,影响系统安全和寿命。由于电芯一致性的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因素融合的电池系统功率限值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依据电池系统温度和SOC作为基础影响因子,计算电池系统功率限值基础值,在动力电池允许使用最低温度点开始,每间隔10℃取点,从温度最低点开始,直至温度最高点;S2:计算电池系统最高单体电压和最低单体电压对电池系统功率限值估算的影响,在计算出电池系统功率限值基础值,需要考虑在电芯一致性差时电压因素的影响,并对基础值进行修正;S3:时间修正因子计算,定义电池系统峰值功率限制为Pa,满足持续时间为T,持续功率限值为Pb,在时间T内,电池系统能够满足最大功率限制Pa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因素融合的电池系统功率限值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为:电池系统SOC在0~100%范围内,以10%为间隔取点,分别对电池系统峰值限值进行测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电池系统不会出现过压、欠压或高温故障,不会影响电池系统安全和寿命;依据不同温度和SOC作为二维因素,查表求出一定时间T内峰值限值Pm;另外在温度间隔和SOC间隔区间,电池系统峰值限值采用线性插值方法求出;考虑系统温度一致性和电压一致性影响,电池系统温度以最低温度点Tmin为参考,计算放电功率限值以系统最小SOCmin为参考,以计算充电功率限值系统最大SOCmax为参考,目的是实现系统最大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因素融合的电池系统功率限值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依据单体最高电压和最低电压,采取分阶梯限制的方式对电池系统充放电功率限制进行限制;计算电池系统放电功率限值时,定义系统里面最小单体电压为V,单体电压下限报警阈值为Vmin,整车负载端放电时,依据最小单体电压下拉范围不同,分阶梯制定修正因子;依据如下电压阶梯范围制定修正因子,单体最小单体电压越是接近Vmin修正因子越小;有如下规律0≤Adcn
…
≤Adc2≤Adc1:≤Adc2≤Adc1:放电功率限值经修正因子限制后,需要满足在限制时间内不会影响电池系统安全和寿命;计算电池系统充电功率限值时,定义系统里面最大单体电压为V,单体电压上限报警阈值为Vmax,依据最大单体电压上升范围不同,分阶梯制定修正因子,最大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松,游祥龙,邓忠伟,刘文学,李佳承,彭景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