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278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5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包括底筒、前叉管和活塞杆,所述前叉管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底筒中,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底筒的内端面上且安装有缓冲套,活塞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前叉管内,所述前叉管上安装有阻尼套,所述阻尼套朝向底筒内端面的一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安装座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件。当第一通道被缓冲套遮挡住后,阻尼套无法继续向底筒内端面移动。在前叉管开始远离底筒内端面时,第二通道被打开,即使此时的第一通道的截面面积小,复原腔内的减震油仍能够通过第二通道进入压缩腔,从而保证减震油的及时回流,减少压缩腔内的减震油出现泡沫化的情况,进而减少异响的出现。少异响的出现。少异响的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


[0001]本申请涉及摩托车减震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是摩托车的重要装置,摩托车减震器的作用是缓和、衰减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冲击和震动,并且保证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有利于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操纵的稳定性。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01071096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的前减震器,包括前叉管, 在前叉管内设有活塞杆和减震弹簧,在活塞杆上套有阻尼弹簧和阻尼套,所述的阻尼套和阻尼弹簧之间设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一侧以前叉管内壁的台阶为固定支撑,在活塞杆与固定座之间设有阻尼节流孔,固定座内设有自由阀,固定座将自由阀包围,自由阀与阻尼节流孔相对,自由阀将前叉管内地工作腔分为左右两部分,两部分通过活塞杆阻尼节流孔以及自由阀与固定座之间的间隙相通,自由阀与活塞杆形成自由滑动配合。
[0004]在摩托车经过起伏很大的路面时,摩托车的前减震器会出现大幅度的压缩

舒张的过程,在压缩过程中,阻尼套向远离前叉管的底筒的底部靠近。为延长阻尼套的使用寿命,要求阻尼套不能直接撞击到底筒的底部。因此会在底筒内安装缓冲套,当阻尼套接近阻尼套的内端面时,缓冲套会盖住阻尼套与活塞杆之间的流通孔,使得底筒底部的油液难以挤出,从而形成很大的阻力,阻止阻尼套和底筒的底部碰撞。
[0005]缓冲套为了降低与阻尼套之间的碰撞,缓冲套朝向阻尼套的端部上会设置引导面,使阻尼套与活塞杆之间的流通孔的截面逐渐减小。在减震弹簧从压缩状态向舒张状态转变时,阻尼套受到的拉力最大,即阻尼套的复位加速度会很快,在加上此时阻尼套和活塞杆之间的流通孔刚刚打开,流通孔的截面是最小的,很容易导致减震油出现泡沫化,带来“啸叫”的异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发出异响的概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包括底筒、前叉管和活塞杆,所述前叉管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底筒中,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底筒的内端面上且安装有缓冲套,活塞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前叉管内,所述前叉管上安装有阻尼套,阻尼套与活塞杆之间存在有流通孔,所述阻尼套远离底筒内端面的一侧上设有自由阀,所述活塞杆和阻尼套将底筒的内腔分成复原腔和压缩腔,所述自由阀处在复原腔中,所述活塞杆为中空杆,所述活塞杆靠近底筒的一端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有阻尼性能孔,所述阻尼套朝向底筒内端面的一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连通流通孔和压缩腔,所述安装座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件,当阻尼套向压缩腔
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活动件堵塞第二通道;当阻尼套向复原腔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活动件打开第二通道。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叉管向底筒一侧移动时,第二通道被堵塞,但第一通道保持畅通,压缩腔内的减震油可以通过第一通道进入复原腔,而当第一通道被缓冲套遮挡住后,阻尼套同样无法继续向底筒内端面移动。并且在前叉管开始远离底筒内端面时,第二通道被打开,即使此时的第一通道的截面面积小,复原腔内的减震油仍能够通过第二通道进入压缩腔,从而保证减震油的及时回流,减少压缩腔内的减震油出现泡沫化的情况,进而减少异响的出现。
[0009]可选的,所述安装座朝向活塞杆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活动件处在第一凹槽中并套设在活塞杆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一活动件的直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活动件的厚度,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活塞杆之间的空隙为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活动件与第一凹槽内壁之间的空隙为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活动件朝向压缩腔的端面上开设有连通第二通道和压缩腔的第一缺口。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阻尼套向压缩腔方向移动时,第一活动件被第一凹槽靠近复原腔一侧的内壁推动,此时的第一活动件自然而然地阻塞第二通道,而当阻尼套向复原腔方向移动时,第一活动件被第一凹槽靠近压缩腔一侧的内壁推动,但由于第一活动件朝向压缩腔的端面上开设的第一缺口,第二通道不会被堵塞,从而使得第一活动件能够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实现第二通道的通断。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第一活动件厚度的差值在50

60丝之间。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活动件在第一凹槽中沿活塞轴的轴向方向移动的空间有限,在阻尼套的移动方向出现改变时,第一活动件由于移动距离有限,第一活动件并不会得到过长的加速,即第一活动件撞击到第一凹槽内壁上的力有限,并且在减震油的润滑下,第一活动件和第一凹槽内壁的碰撞并不会发出明显的声响。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动件朝向压缩腔的端面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靠近压缩腔一侧的横截面大于锥形面靠近复原腔一侧的横截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套朝向复原腔的端部能够更加方便地进入到第一通道中,避免因第一活动件在移动过程的偏转而导致缓冲套无法堵塞第一通道,避免缓冲套与第一活动件的刚性碰撞。
[0015]可选的,所述自由阀包括阀座和第二活动件,所述阀座安装在阻尼套上,所述阀座上开设有供第二活动件滑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活动件朝向压缩腔的端面为用于封闭阀座和活塞杆之间空隙的抵接面,所述第二活动件朝向复原腔的端面开设有连通复原腔和第二凹槽的第二缺口。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阻尼套向压缩腔方向移动时,第二活动件抵在第二凹槽靠近复原腔的侧壁上,由于第二缺口的存在,第二活动件无法完全封堵第二凹槽和复原腔之间的通道,使压缩腔内的减震油能够进入到复原腔中;当阻尼套向复原腔方向移动时,第二活动件抵在第二凹槽靠近压缩腔的侧壁上,第二活动件截断复原腔和压缩腔之间的通道,使得复原腔内的减震油无法通过流通孔回到压缩腔,复原腔内的减震油能够在前叉管复位的过程中提供复原阻尼力,减缓前叉管的复位速度。
[0017]可选的,所述阀座内还安装有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处在第二凹槽中,且所述弹
性垫片位于第二活动件朝向复原腔的一侧。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片缩减第二凹槽内的空间,当阻尼套向压缩腔方向移动时,弹性垫片能够减缓第二活动件的速度,降低第二活动件第二凹槽内壁对造成的撞击,起到减少声响的作用。当阻尼套向复原腔一侧移动时,由于第二活动件的抵接面与第二凹槽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多,第二活动件对第二凹槽造成的撞击力能够分散开,同样不会造成过大的声响。
[0019]可选的,所述阻尼性能孔有多个,多个阻尼性能孔沿活塞杆的长度方向排列。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套从靠近底筒一侧复位且未接触到阻尼性能孔时,复原腔内的减震油通过阻尼性能孔流出复原腔,而阻尼套每经过一个阻尼性能孔,复原腔内的减震油的流出速度均会下降,复原腔内腾出空间的速度下降后,使得阻尼套的速度也下降,从而通过一个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包括底筒(3)、前叉管(1)和活塞杆(2),所述前叉管(1)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底筒(3)中,所述活塞杆(2)的一端固定在底筒(3)的内端面上且安装有缓冲套(9),活塞杆(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前叉管(1)内,所述前叉管(1)上安装有阻尼套(4),阻尼套(4)与活塞杆(2)之间存在有流通孔(8),所述阻尼套(4)远离底筒(3)内端面的一侧上设有自由阀,所述活塞杆(2)和阻尼套(4)将底筒(3)的内腔分成复原腔(101)和压缩腔(102),所述自由阀处在复原腔(101)中,所述活塞杆(2)为中空杆,所述活塞杆(2)靠近底筒(3)的一端上开设有导流孔(21),所述活塞杆(2)的另一端设有阻尼性能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套(4)朝向底筒(3)内端面的一侧设有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上开设有第一通道(61)和第二通道(62),所述第一通道(61)和第二通道(62)均连通流通孔(8)和压缩腔(102),所述安装座(6)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件(7),当阻尼套(4)向压缩腔(102)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活动件(7)堵塞第二通道(62);当阻尼套(4)向复原腔(101)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活动件(7)打开第二通道(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6)朝向活塞杆(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63),所述第一活动件(7)处在第一凹槽(63)中并套设在活塞杆(2)上,所述第一凹槽(63)的宽度大于第一活动件(7)的直径,所述第一凹槽(63)的深度大于第一活动件(7)的厚度,所述第一活动件(7)与活塞杆(2)之间的空隙为第一通道(61),所述第一活动件(7)与第一凹槽(63)内壁之间的空隙为第二通道(62),所述第一活动件(7)朝向压缩腔(102)的端面上开设有连通第二通道(62)和压缩腔(102)的第一缺口(72)。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骞吴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临海市鹿城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