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77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根据时空聚类方法对用户每天的位置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用户每天的多个停留点信息;分别对多个停留点信息进行第一次编码,得到各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根据停留点编码信息从多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中筛选出长期停留点,对长期停留点进行第二次编码,得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对位置数据对应的出行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得到功能区域划分结果;根据功能区域划分结果对各个用户出行特征编码进行第三次编码,得到用户最终的出行轨迹信息编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次编码将划分的功能区域特征与用户出行特征编码相结合,最终得到用户的出行轨迹信息编码,能够对多元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融合。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轨迹编码
,具体涉及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数量大幅升高,城市规模和形态不断扩大,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不同人群的出行分析需求变得十分突出。
[0003]通过采集人群出行数据,从人群出行数据中提取区域内人员的出行链,进一步分析不同人员的出行语义并找出具有同一类出行特征的目标人群,并了解目标人群的分布对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安全预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0004]采用传统方法的人群出行数据采集(例如:常见的居民出行调查),调查数据种类众多,除了出行相关的数据外,还包含居民个体数据如户籍所在地、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地等。在原来城市规模较小、流动人口并不多的情况下,这种调查数据或许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城市中不同职能的人群种类变得十分复杂,并且统计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的工作高度依赖人工。而采用大数据技术采集的数据较为冗余,无法对多元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根据时空聚类方法对用户每天的位置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用户每天的多个停留点信息;
[0008]分别对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进行第一次编码,得到各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
[0009]根据停留点编码信息从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中筛选出长期停留点,对所述长期停留点进行第二次编码,得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
[0010]基于预设POI区域兴趣数据对所述位置数据对应的出行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得到所述出行区域对应的功能区域划分结果;
[0011]根据所述功能区域划分结果对各个所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进行第三次编码,得到用户最终的出行轨迹信息编码。
[001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装置,包括:
[0013]聚类模块,用于根据时空聚类方法对用户每天的位置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用户每天的多个停留点信息;
[0014]编码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进行第一次编码,得到各个停留点信
息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根据停留点编码信息从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中筛选出长期停留点,对所述长期停留点进行第二次编码,得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
[0015]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基于预设POI区域兴趣数据对所述位置数据对应的出行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得到所述出行区域对应的功能区域划分结果;
[0016]编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功能区域划分结果对各个所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进行第三次编码,得到用户最终的出行轨迹信息编码。
[0017]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
[001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时空聚类方法得到用户每天的停留点信息,并自动对停留点信息进行第一次编码和第二次编码,得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并且基于预设POI区域兴趣数据对区域的进行功能划分,将划分的功能区域特征结合用户出行特征编码进行第三次编码,最终得到用户的出行轨迹信息编码,能够对多元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得到较为准确的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人群出行轨迹分类。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比值熵判定功能区和混合区的流程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的整体数据流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S101:根据时空聚类方法对用户每天的位置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用户每天的多个停留点信息;
[0027]S102:分别对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进行第一次编码,得到各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
[0028]S103:根据停留点编码信息从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中筛选出长期停留点,对所述长期停留点进行第二次编码,得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
[0029]S104:基于预设POI区域兴趣数据对所述位置数据对应的出行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得到所述出行区域对应的功能区域划分结果;
[0030]S105:根据所述功能区域划分结果对各个所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进行第三次编码,得到用户最终的出行轨迹信息编码。
[0031]其中,时空聚类方法的参数设置为时间阈值为30分钟(0.5h),空间阈值为:600米。
根据现有的时空聚类方法得到用户每天的多个停留点信息。
[0032]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时空聚类方法得到用户每天的停留点信息,并自动对停留点信息进行第一次编码和第二次编码,得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并且基于预设POI区域兴趣数据对区域的进行功能划分,将划分的功能区域特征结合用户出行特征编码进行第三次编码,最终得到用户的出行轨迹信息编码,能够对多元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得到较为准确的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人群出行轨迹分类。
[0033]可选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别对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进行第一次编码,得到各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0034]将第i个停留点信息记为slot
i
,i的取值为1、2、3
……
48;并根据预设编码频率和DN*48bit的编码规则对每天的slot
i
进行第一次编码,得到各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其中,DN表示每天的slot
i
个数,所述48bit为slot
i
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的字节长度,所述停留点编码信息包括24bit的出行轨迹编码和24bit的区域特征编码,其中,所述出行轨迹编码包括15bit的所在区域网格编号、1bit的长期停留点标识和8bit的停留点与用户出行起始点Home的距离值,所述区域特征编码包括1bit的功能区标识、3bit的功能区判定结果和20b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时空聚类方法对用户每天的位置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用户每天的多个停留点信息;分别对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进行第一次编码,得到各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根据停留点编码信息从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中筛选出长期停留点,对所述长期停留点进行第二次编码,得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基于预设POI区域兴趣数据对所述位置数据对应的出行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得到所述出行区域对应的功能区域划分结果;根据所述功能区域划分结果对各个所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进行第三次编码,得到用户最终的出行轨迹信息编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进行第一次编码,得到各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的过程包括:将第i个停留点信息记为slot
i
,i的取值为1、2、3......48;并根据预设编码频率和DN*48bit的编码规则对每天的slot
i
进行第一次编码,得到各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其中,DN表示每天的slot
i
个数,所述48bit为slot
i
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的字节长度,所述停留点编码信息包括24bit的出行轨迹编码和24bit的区域特征编码,其中,所述出行轨迹编码包括15bit的所在区域网格编号、1bit的长期停留点标识和8bit的停留点与用户出行起始点Home的距离值,所述区域特征编码包括1bit的功能区标识、3bit的功能区判定结果和20bit的出行区域内用户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停留点编码信息从所述多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中筛选出长期停留点,对所述长期停留点进行第二次编码,得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的过程包括:根据预设距离单位Dis
A
和所述停留点编码信息对应的停留点与用户出行起始点Home的距离值筛选出长期停留点IsLSP
A
;根据所述停留点的经纬度信息(lng
A
,lat
A
)建立与所在区域网格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为:其中,A为停留点,lng
min
和lat
min
为修正参数;根据所述预设距离单位Dis
A
和所述映射关系对所述长期停留点IsLSP
A
进行第二次编码,编码公式为:Travel(slot
i
)={Grid
A
,Dis
A
,IsLSP
A
},其中,Travel(slot
i
)为用户出行特征编码,其中,{,}为将各个信息进行串联的符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POI区域兴趣数据对所述位置数据对应的出行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得到所述出行区域对应的功能区域划分结果的过程包括:根据预设网格划分值将所述出行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基于预设POI区域兴趣数据对所述多个网格进行功能划分,得到多个功能网格;
计算各个功能网格中POI数量N(x)占总体功能网格POI总数量的比例值P(x);计算所述出行区域的附近区域功能网格中POI数量N

(x)占总体功能网格POI总数量的比例值P

(x),其中,所述附近区域功能网格为距离所述出行区域预设范围值内的网格;计算所述出行区域中当前功能网格与附近区域内所有功能网格的概率比值,并对所述概率比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值;计算所述归一化值的熵值,根据所述熵值确定所述出行区域中当前功能网格的功能区判定信息;对所有的功能网格对应的功能区判定信息进行评分,将评分最高的功能网格对应的功能区判定信息作为所述出行区域的功能区域判定结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各个功能网格中POI数量N(x)占总体功能网格POI总数量的比例值P(x)的过程包括:根据第一比例公式计算各个功能网格中POI数量N(x)占总体功能网格POI总数量的比例值P(x),所述第一比例公式为:其中,X
i
为功能网格,S为功能网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爱枝周轶张鹏诸彤宇侯占杰时德轶张维张慧魏翔凌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