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196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4
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该称重系统包括应变传感装置、信号传输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应变传感装置包括若干应变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包括用作转换元件的半导体应变片、用作弹性体的一金属板和用于电信号输出的电缆;金属板的主体包括一支撑部和两定位部;每一定位部与支撑部之间分别通过一片状应变梁固定连接;每一应变梁使金属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形成一凹槽结构;在装配状态下,应变传感器定位在车轴上,且与承重座一一对应地靠近设置;金属板主体的一支撑部和两定位部分别与对应车轴接触设置;凹槽结构的凹槽方向与车轴的轴向垂直设置。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加装时安装便捷、成本低,传感精度能够提高数十倍。传感精度能够提高数十倍。传感精度能够提高数十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称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车辆实时称重系统的研究备受关注。一方面,现有的车载实时称重系统通常采用电阻应变传感器,其精度较差,越来越难以满足车载实时称重的需求,尤其是测量刚性结构的形变,精度问题凸显。另一方面,对于传统车载实时称重系统,是把传感器安装在车厢和车架之间,传感器一头固定在车架新增的部件上,另一头悬空,用于托起车厢。因此,在加装时,需要将整个车厢抬高。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弊端。首先,抬高车厢会破坏汽车结构,使汽车主体的重心升高,具有安全隐患;同时,作为额外附加的连接件,上述传感器还改变了车厢与车架的固定方式和固定点,容易造成连接强度变弱,进一步影响了安全系数。其次,采用上述传统车载实时称重系统,要抬高车厢,需要比较大型的起重装置,对场地和安装设备的要求较多,安装设备本身的安全性也要求较高,从而致使成本居高不下。
[0003]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车辆实时称重系统,精度高且安装便捷是本专利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其目的是要实现高精度和安装便捷。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用以称重车辆货物,所述车辆上设有用于承重的至少两车轴,每一车轴上固设有供连接车身主体的两承重座;该称重系统包括应变传感装置、信号传输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应变传感装置包括若干应变传感器;所述应变传感器包括用作转换元件的半导体应变片、用作弹性体的一金属板和用于电信号输出的电缆;所述金属板的主体包括在金属板的长度方向上布设的一支撑部和两定位部;每一定位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分别通过一片状应变梁固定连接;每一应变梁使所述金属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形成一凹槽结构;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应变传感器定位在所述车轴上,且与所述承重座一一对应地靠近设置;所述金属板主体的一支撑部和两定位部分别与对应车轴接触设置;所述凹槽结构的凹槽方向与所述车轴的轴向垂直设置。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用以称重车辆货物,所述车辆上设有汽车控制中心和用于承重的至少两车轴,每一车轴上固设有供连接车身主体的两承重座;其创新在于:该称重系统包括应变传感装置、信号传输模块和连接所述汽车控制中心的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应变传感装置包括若干应变传感器;所述应变传感器包括用作转换元件的半导体应变片、用作弹性体的一金属板和用于电信号输出的电缆;所述金属板的主体包括在金属板的长度方向上布设的一支撑部和两定位部;每一定位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分别通过一片状应变梁固定连接;每一应变梁使所述金属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形成一凹槽结构;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应变传感器定位在所述车轴上,且与所述承重座一一对应地在所定位车
轴的周向上背向设置;所述金属板主体的一支撑部和两定位部分别与对应车轴接触设置;所述凹槽结构的凹槽方向与所述车轴的轴向垂直设置。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07]1.在本方案中,所述一支撑部和两定位部上均具有贴合对应车轴的贴合区域,用以定位和支撑。
[0008]2.在本方案中,“车轴”通常也称为“车桥”,是通过悬架与车身相连接,其两端安装车轮。车轴的作用是承受汽车的载荷,维持汽车在道路上正常行驶。
[0009]2. 3.在本方案中,所述控制中心可以远程控制车辆实时称重信息。
[0010]3. 4.在本方案中,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板的主体的上表面具有贴合区域;所述金属板通过所述贴合区域与所对应车轴粘胶贴合定位。所述贴合区域与对应车轴的曲面匹配设置。
[0011]4. 5.在本方案中,作为优选,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应变传感器定位在所述车轴周面的底部。所述金属板的主体的上表面具有贴合区域;所述金属板通过所述贴合区域与所对应车轴贴合定位。所述贴合定位为粘胶连接定位。
[0012]5. 6.在本方案中,作为进一步优选,在装配状态下,每一金属板的两定位部分别和对应车轴经至少一扎带抱箍套接紧固。
[0013]6. 7.在本方案中,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板的支撑部下表面上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通槽;所述金属板的一定位部下表面上开设有供放置电路板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上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穿线通孔。该结构有助于集成组件,提高空间利用率。
[0014]7. 8.在本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金属板的支撑部和/或定位部上设有固定通孔,用以销钉固定或螺纹固定。
[0015]9.在本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一传感器接线盒,所述传感器接线盒与所述应变传感装置中的每一应变传感器分别电性连接。
[0016]10.在本方案中,作为进一步一种优选,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一变送器;所述变送器为数字信号变送器,所述数字信号变送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接线盒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数字信号变送器上设有供接控制中心的数字信号输出端口。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一变送器,所述变送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接线盒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变送器上设有供接汽车控制中心的信息处理输出端口;所述信息处理输出端口为RS485端口。
[0017]8. 11.在本方案中,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一变送器;所述变送器为模拟信号变送器,所述模拟信号变送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接线盒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模拟信号变送器上设有供接汽车承重仪表的模拟信号输出端口。
[0018]9. 12.在本方案中,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板为一体成型的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0019]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原理和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能解决现有车辆实时称重系统精度低、安装不够便捷的问题。
[0021]1、该车辆实时称重系统通过测量汽车车轴的形变进行称重,因此把应变传感器定位在对应承重座处的车轴上即可。这种安装操作简单,无需改动车体任何结构,也不损失车体强度,因此该车辆实时称重系统既适用于车辆装配时安装,也适于后期加装。在后期加装
时,操作便捷,使操作成本得到大幅降低。
[0022]2、本专利技术针对车轴形变的测量,采用半导体应变传感器取代现有的电阻应变传感器,能够显著提高测试精度;进一步地,还专门设计了适用的弹性体结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精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使测试灵敏度达到传统车辆实时称重系统的数十倍。
[0023]3、应变传感器在车轴上的固定不仅安装便捷,且便于结合粘胶连接、和扎带抱箍连接和紧固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靠性高,安全性高。
[0024]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称重系统采用信号处理模块处理信号后可以输送到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的汽车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作集成处理,并可以进一步通过集成到汽车原有的显示器进行显示。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额外专门配置一个称重仪表,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成本,还能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还便于数据作进一步的监控或交互。...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用以称重车辆货物,所述车辆上设有用于承重的至少两车轴,每一车轴上固设有供连接车身主体的两承重座;其特征在于:该称重系统包括应变传感装置、信号传输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应变传感装置包括若干应变传感器;所述应变传感器包括用作转换元件的半导体应变片、用作弹性体的一金属板和用于电信号输出的电缆;所述金属板的主体包括在金属板的长度方向上布设的一支撑部和两定位部;每一定位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分别通过一片状应变梁固定连接;每一应变梁使所述金属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形成一凹槽结构;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应变传感器定位在所述车轴上,且与所述承重座一一对应地靠近设置;所述金属板主体的一支撑部和两定位部分别与对应车轴接触设置;所述凹槽结构的凹槽方向与所述车轴的轴向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应变传感器定位在所述车轴周面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的主体的上表面具有贴合区域;所述金属板通过所述贴合区域与所对应车轴粘胶贴合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车辆实时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区域与对应车轴的曲面匹配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峰叶琳袁春宝
申请(专利权)人:宜博科测控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