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73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结构,其包括:屋檩、水槽和光伏瓦;水槽固定于屋檩的上方;光伏瓦固定在水槽上;光伏瓦包括瓦板、以及光伏组件,瓦板包括承载部、以及位于承载部的两个相对侧边的弯折结构;弯折结构包括延伸部和搭接部,延伸部和搭接部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两个延伸部朝向屋檩方向延伸;一个光伏瓦的搭接部与相邻的另一个光伏瓦的搭接部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水槽位于相邻光伏瓦之间,且搭接结构固定设置在水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水槽的底部可以作为第一层防水层,搭接结构可以独立于水槽形成第二层防水层,通过两层防水层,降低了水分从光伏瓦进入屋檩的几率,提高了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水性能。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屋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技术是一种将光伏组件与建材结合的屋面材料技术。通过将承载光伏组件的光伏瓦安装在建筑屋面的外表面形成BIPV屋面结构,以使得BIPV屋面结构可以通过光伏组件为屋内提供电力。
[0003]目前,当多块光伏组件安装到屋顶时,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会产生接缝,为了提高BIPV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需要对接缝做密封处理。目前的防水方式是将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瓦采用扣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将一个光伏瓦的侧边扣接在另一个光伏瓦的侧边上,并使用胶条将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瓦上下粘接住,以达到阻挡雨水进入屋面的目的。
[0004]但是,目前方案中,相邻光伏瓦之间采用扣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会有微小的缝隙出现在扣接连接处,水的虹吸效应会让外界的水分慢慢通过该缝隙进入室内,若扣接不严,则会出现严重的渗透问题。且通过胶条粘接后,光伏瓦之间还是容易因粘接不牢靠而出现翘起处,导致水分通过从翘起处进入室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屋面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屋面结构防水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结构,所述屋面结构包括:
[0007]屋檩、水槽和光伏瓦;所述水槽固定于所述屋檩的上方;所述光伏瓦固定在所述水槽上;
[0008]所述光伏瓦包括瓦板、以及光伏组件,所述瓦板包括用于承载固定所述光伏组件的承载部、以及位于所述承载部的两个相对侧边的弯折结构;
[0009]所述弯折结构包括延伸部和搭接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承载部的侧边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搭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搭接部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两个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屋檩方向延伸;
[0010]一个所述光伏瓦的搭接部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光伏瓦的搭接部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所述水槽位于相邻所述光伏瓦之间,且所述搭接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水槽中。
[0011]可选的,在所述水槽的底部弯折形成有凸起,所述搭接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凸起的顶面。
[0012]可选的,所述搭接部在所述凸起的顶面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具有凹陷结构;
[0013]一个所述光伏瓦的凹陷结构位于所述水槽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凸起之间;
[0014]相邻另一个所述光伏瓦的凹陷结构设置在所述水槽的另一个侧边与所述凸起之间。
[0015]可选的,所述屋面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水槽两侧的两个水槽紧固件;
[0016]所述水槽紧固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屋檩上;
[0017]所述水槽紧固件的另一端跃过所述水槽侧壁的顶端并延伸至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水槽的一个内侧壁之间。
[0018]可选的,所述水槽紧固件的一端通过第一自攻螺钉固定设置在所述屋檩上;
[0019]所述水槽紧固件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压边结构。
[0020]可选的,所述屋面结构还包括:光伏瓦紧固机构;
[0021]所述光伏瓦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单元和第二紧固单元;
[0022]所述第一紧固单元固定于所述水槽的凸起上,且所述第一紧固单元的一端抵压在一个所述光伏瓦的延伸部上,另一端抵压在另一个所述光伏瓦的延伸部上;
[0023]所述第二紧固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一紧固单元上,且所述第二紧固单元的一端抵压在一个所述光伏瓦的延伸部上,另一端抵压在另一个所述光伏瓦的延伸部上。
[0024]可选的,所述搭接结构与所述第一紧固单元,通过第二自攻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凸起的顶面。
[0025]所述第一紧固单元的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垫和第二防水垫;所述第二自攻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防水垫以及所述第二防水垫。
[0026]可选的,所述屋面结构还包括防水覆盖机构;
[0027]所述防水覆盖机构包括:盖板;
[0028]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水槽的槽口,所述盖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部的侧边上,且所述盖板的两端与所述承载部的侧边之间设置有防水胶条。
[0029]可选的,一个所述光伏瓦的搭接部与另一个所述光伏瓦的搭接部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层。
[0030]可选的,在所述承载部的另外两个相对侧边设置有第二压边结构。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结构,其中,水槽的底部可以作为第一层防水层,两个光伏瓦的搭接部紧密搭接形成搭接结构,并将搭接结构置于水槽内,由于两个搭接部紧密搭接,使得搭接结构可以独立于水槽形成第二层防水层,通过两层防水层,降低了水分从光伏瓦进入屋檩的几率,提高了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结构的剖面结构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的立体结构图;
[003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的局部立体结构图;
[003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0036]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0037]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紧固单元的侧面结构图;
[0038]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紧固单元的正面结构图;
[0039]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紧固单元的正面结构图;
[0040]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的第二压边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下面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结构。
[0043]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结构的剖面结构图。该屋面结构包括:屋檩10、水槽20和光伏瓦30;水槽20固定于屋檩10的上方;光伏瓦30固定在水槽20上。
[0044]进一步参照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的立体结构图。光伏瓦30包括瓦板301、以及光伏组件302。
[0045]进一步参照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的局部结构图。瓦板301包括用于承载固定光伏组件302的承载部3011、以及位于承载部3011的两个相对侧边的弯折结构3012;弯折结构3012包括延伸部A和搭接部B,延伸部A的一端与承载部3011的侧边连接,延伸部A的另一端与搭接部B的一端连接,延伸部A和搭接部B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两个延伸部A朝向屋檩10方向延伸。一个光伏瓦30的搭接部B与相邻的另一个光伏瓦30的搭接部B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C,水槽20位于相邻光伏瓦30之间,且搭接结构C固定设置在水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结构包括屋檩、水槽和光伏瓦;所述水槽固定于所述屋檩的上方;所述光伏瓦固定在所述水槽上;所述光伏瓦包括瓦板、以及光伏组件,所述瓦板包括用于承载固定所述光伏组件的承载部、以及位于所述承载部的两个相对侧边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延伸部和搭接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承载部的侧边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搭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搭接部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两个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屋檩方向延伸;一个所述光伏瓦的搭接部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光伏瓦的搭接部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所述水槽位于相邻所述光伏瓦之间,且所述搭接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水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的底部弯折形成有凸起,所述搭接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凸起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在所述凸起的顶面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具有凹陷结构;一个所述光伏瓦的凹陷结构位于所述水槽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凸起之间;相邻另一个所述光伏瓦的凹陷结构设置在所述水槽的另一个侧边与所述凸起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水槽两侧的两个水槽紧固件;所述水槽紧固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屋檩上;所述水槽紧固件的另一端跃过所述水槽侧壁的顶端并延伸至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水槽的一个内侧壁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迪李彦伯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绿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