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框、光伏组件、光伏模块及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624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边框、光伏组件、光伏模块及光伏系统,涉及光伏组件安装技术领域。在不需要组装设备的情况下,提高边框的拆装便利性、边框的连接稳定性以及降低光伏组件的返修率和损耗。边框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首尾垂直对接并机械连接,以围合形成用于卡装层压件的卡装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边框的光伏组件,应用了上述光伏组件的光伏模块,以及应用了上述光伏模块的光伏系统。的光伏系统。的光伏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框、光伏组件、光伏模块及光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边框、光伏组件、光伏模块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用于固定、密封光伏层压件的边框一般包括长边框和短边框,长边框和短边框的底部具有腔体。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长边框的端部与短边框的端部对接,然后利用组装设备将角芯所具有的两翼板同时卡装在长/短边框所具有的腔体内,以实现长/短边框的紧固连接。
[0003]上述用于紧固长/端边框的方式,因为需要利用组装设备,因此,不仅需要在组装设备上投入成本,而且还存在拆装不便的问题,并且对于操作者的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还存在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另外,上述长/短的紧固连接实际上通过角芯所具有的翼板上的压点与长/短边框所具有的内壁上的压点卡接实现,因此,存在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再者,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长/短边框的两端做45
°
斜切处理,以使得长/短边框的端部能够对接在一起。但是,在应用中发现,由于45
°
斜切处理存在加工误差,因此,在长/端边框的端部对接后,对接处容易存在较大的缝隙。基于此,在影响光伏组件的美观以及降低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的情况下,会导致光伏组件的返修率以及损耗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框、光伏组件、光伏模块及光伏系统,在不需要组装设备的情况下,提高边框的拆装便利性、边框的连接稳定性以及降低光伏组件的返修率和损耗。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边框,边框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首尾垂直对接并机械连接,以围合形成用于卡装层压件的卡装空间。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首尾垂直对接的情况下,不需要对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首尾(可以将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的两端分别定义为首和尾)做斜切处理。此时,可以有效的避免由斜切工艺误差而导致的在对接处存在较大缝隙的问题。基于此,在优化光伏组件美观度以及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返修率以及损耗。
[0007]在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首尾垂直对接之后,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将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紧固连接在一起,以围合形成用于卡装层压件的卡装空间。机械连接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点连接方式,可以提高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连接强度,基于此,可以有效的提高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连接稳定性。
[0008]而且,由于机械连接不需要采用单独配置组装设备,因此,可以降低组装设备的投入成本,而且,对于操作者的技能无过高要求,此外,还可以提高组装效率。
[000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的接触处开设多个第一安装孔,在第二边框与第一边框的接触处开设与第一安装孔相对的多个第二安装孔。边框还包括多个紧
固件,每一紧固件均旋接于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以用于将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紧固连接。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将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及同时旋接于上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的紧固件定义为一个安装单元。本技术采用多个安装单元将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紧固连接,可以提高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连接稳定性。
[0011]而且,在实际组装过程中,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首尾对接后,属于同一安装单元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在空间上呈一一对应的关系,此时,将紧固件直接旋入并进一步旋紧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即可实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紧固连接。基于此,在组装过程中无需配置其他专用的组装设备,即可简单实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紧固连接,具有组装工艺简单且连接稳定性强的优点。
[00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相对的两个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具有的中心轴线共线,沿中心轴线的方向贯穿第一边框开设多个工艺孔。工艺孔的孔径大于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的孔径。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具有的中心轴线共线时,当紧固件自第一安装孔逐渐旋入第二安装孔时,可以实现紧固件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自动对准。基于此,不进可以减低紧固件同时找准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难度,而且,还可以使得施加在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上的紧固力更加均匀,以有效的降低紧固件与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连接处因某一点的应力集中而造成的连接失效的风险。
[0014]沿中心轴线的方向,贯穿第一边框开设孔径大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工艺孔,为紧固件旋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提供作业空间,以提高紧固件旋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便捷性。
[00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边框具有用于卡装层压件边缘的第一卡装槽,第一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壁上具有多个第一倒刺,多个第一倒刺向第一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底方向倾斜。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层压件的边缘自第一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口向槽底方向推移,而在第一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壁上设置向槽底方向倾斜的多个第一倒刺,此时,第一倒刺的倾斜方向与层压件的推移方向一致。基于此,多个第一倒刺在层压件向槽底的推移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以方便层压件推入槽底。当层压件的边缘被推入槽底后,多个第一倒刺还可以起到阻挡层压件的边缘从第一卡装槽内脱离出。
[001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边框还包括第一封装件,第一封装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相同端连接的第一底壁;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一底壁围合形成第一封装空间,第一封装空间用于封装层压件的边缘。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具有的外壁开设与第一倒刺卡合的第一凹槽。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边框的固定层压件的强度,一般采用刚性边框,此时,形成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卡装槽所具有的内壁为刚性,而在第一卡装槽内设置第一封装件,可以有效的避免层压件的边缘直接与第一卡装槽的刚性内壁直接接触。基于此,可以有效的降低上述刚性内壁对层压件边缘破坏的概率。
[0019]而且,第一封装件还可以提高对光伏组件的密封性能,从而有效的降低户外污水
或杂质等通过层压件与第一边框的连接处进入光伏组件内部而侵蚀层压件的概率。
[0020]利用第一封装件避免层压件与第一边框的直接接触,相对于现有技术提供的在层压件与第一边框的接触处打密封胶,可以减少因密封胶溢胶而需要的清理时间(溢出的胶需要完全风干后才可以进行清理)。基于此,可以提高应用了本技术提供的边框的光伏组件的组装效率。
[0021]再者,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壁开设与第一倒刺卡合的第一凹槽,当第一封装件进入第一卡装槽内后,第一倒刺卡装在第一凹槽内。可以利用第一倒刺和第一凹槽的卡合作用,降低第一封装件从第一卡装槽内脱落的风险,从而提高第一封装件与第一卡装槽的连接稳定性。
[002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底壁所具有的外壁上沿靠近第一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底方向设置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抵接于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首尾垂直对接并机械连接,以围合形成用于卡装层压件的卡装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的接触处开设多个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第一边框的接触处开设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边框还包括多个紧固件,每一所述紧固件均旋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以用于将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紧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具有的中心轴线共线,沿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边框开设多个工艺孔;所述工艺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的孔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具有用于卡装所述层压件边缘的第一卡装槽,所述第一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壁上具有多个第一倒刺,多个所述第一倒刺向所述第一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底方向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还包括第一封装件,所述第一封装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相同端连接的第一底壁;由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一底壁围合形成第一封装空间,所述第一封装空间用于封装所述层压件的边缘;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具有的外壁开设与所述第一倒刺卡合的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一底壁所具有的外壁上沿靠近所述第一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底方向设置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抵接于所述槽底,用于在所述槽底和第一底壁之间形成第一缓冲空间;和/或,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具有的内壁上具有多个第二倒刺,多个所述第二倒刺向所述第一底壁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卡装槽的槽宽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设置在所述层压件一侧面的接线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还包括:装配槽,所述装配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背对背开设;扣盖,所述扣盖沿所述第一边框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装配槽以封闭或半封闭的方式扣合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外侧面;所述扣盖与第一边框的外侧面之间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引出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框具有用于卡装所述层压件边缘的第二卡装槽,所述第二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壁上具有多个第三倒刺,多个所述第三倒刺向所述第二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底方向倾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还具有第二封装件,所述第二封装件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相同端连接的第二底壁,由所述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第二底壁围合形成第二封装空间,所述第二封装空间用于封装所述层压件的边缘;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具有的外壁开设与所述第三倒刺卡合的第二凹槽;和/或,
所述第二底壁所具有的外壁上沿靠近所述第二卡装槽所具有的槽底方向设置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抵接于所述槽底,用于在所述槽底和第二底壁之间形成第二缓冲空间;和/或,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具有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荣佳石丰溢高加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绿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