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521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包括多个层结构,层结构包括第一光伏玻璃、第二光伏玻璃,第一光伏胶膜、第二光伏胶膜和光伏电池片;第一光伏玻璃通过第一光伏胶膜压接于光伏电池片的第一面;第二光伏玻璃通过第二光伏胶膜压接于光伏电池片的第二面;第一光伏胶膜和第二光伏胶膜的胶膜交联率为75%~90%;第一光伏胶膜和第二光伏胶膜的胶膜克重为600g/m2~1200g/m2。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胶膜交联率为75%~90%、胶膜克重为600g/m2~1200g/m2的第一光伏胶膜和第二光伏胶膜,提高了光伏组件的隔声量,可以使得光伏组件具备较高的隔声性能,具有提高光伏组件隔声性能进而使得光伏组件可以替换建筑声屏障的有益效果。组件可以替换建筑声屏障的有益效果。组件可以替换建筑声屏障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光伏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替代诸多建筑材料,例如幕墙,屋顶等。用光伏组件替代建筑材料在起到建筑材料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负载使用。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规光伏组件是由光伏电池、封装胶膜、背板以及铝合金边框组成。光伏组件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负载使用,还具有使用寿命长,抗机械外力强等特点。
[0004]然而,由于常规光伏组件的隔声性能和机械性能并不好,无法满足GB/T 51335

2018《声屏障结构技术标准》中对隔声量测试值和GB 15763.3

2009《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中的CCC测试中的霰弹袋冲击测试和落球冲击剥离测试的要求,因此,即使光伏组件与建筑声屏障结构的外观接近,但也还是不能直接替换建筑声屏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无法替换建筑声屏障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0008]多个层结构,所述层结构包括第一光伏玻璃、第二光伏玻璃,第一光伏胶膜、第二光伏胶膜和光伏电池片;
[0009]所述第一光伏玻璃通过所述第一光伏胶膜压接于所述光伏电池片的第一面
[0010]所述第二光伏玻璃通过所述第二光伏胶膜压接于所述光伏电池片的第二面;
[0011]所述第一光伏玻璃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光伏玻璃的厚度不同;
[0012]所述第一光伏胶膜和所述第二光伏胶膜的胶膜交联率为75%~90%;
[0013]所述第一光伏胶膜和所述第二光伏胶膜的胶膜克重为600g/m2~1200g/m2。
[0014]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胶膜交联率为75%~90%、胶膜克重为600g/m2~1200g/m2的第一光伏胶膜和第二光伏胶膜,提高了光伏组件的隔声量,可以使得光伏组件具备较高的隔声性能,具有提高光伏组件隔声性能进而使得光伏组件可以替换建筑声屏障的有益效果。。
[001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制造方法,所述光伏组件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前所述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多个层结构,所述多个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光伏胶膜,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0016]S100:将多个所述层结构叠层,并形成层叠件;
[0017]S200:将所述层叠件送入层压机的第一腔体,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对所述层叠件实施第一层压工艺,得到初步层压件;
[0018]S300:将经过所述第一层压工艺的所述初步层压件送入层压机的第二腔体,并在
所述第二腔体内对所述初步层压件实施第二层压工艺,得到层压件,所述层压件的胶膜交联率达到预设值。
[001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依次通过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对层叠件进行层压,胶膜交联率是指胶膜加热时线状分子交联成网状分子的质量比率,具体是在层压机对层叠件进行层压形成层压件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层压机中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的压力参数和时长使得胶膜交联率达到预设值,胶膜交联率的预设值能使光伏组件达到更好的隔声性能,层叠件经过层压机中第一腔体的初步层压以及第二腔体的二次层压后形成层压件,层压件中的胶膜交联率达到预设值,能够使得光伏组件满足国标隔声量测试值以及国标中的CCC测试中的霰弹袋冲击测试和落球冲击剥离测试的要求,进而使得光伏组件替换建筑上的声屏障。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层叠件放入层压机后,层压机上的传送机构将层叠件移动进入层压机,层压机工作对层叠件进行层压,将层叠件层压形成层压件,通过控制层压机工作时的参数,使得层压件中的胶膜交联率达到预设值。达到胶膜交联率预设值的层压件具有较强的隔声性能,使得光伏组件可以替代传统声屏障,光伏组件做为建筑声屏障的同时还可以发电,具有节能减排的有益效果。
[0021]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申请光伏组件制造方法制造的光伏组件具有更高的隔声性能和机械性能,更容易满足GB/T 51335

2018《声屏障结构技术标准》中对隔声量测试值和GB 15763.3

2009《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中的CCC测试中的霰弹袋冲击测试和落球冲击剥离测试的要求,且通过两个腔体加工能够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尤其加工同等价位的光伏组件时,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在满足光伏组件本身属性的同时,还具有更高的机械性能和隔声性能,性价比更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第一光伏玻璃;11、第二光伏玻璃;20、第一光伏胶膜;21、第二光伏胶膜;30、光伏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8]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9]参见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多个层结构,所述层结构包括第一光伏玻璃10、第二光伏玻璃11,第一光伏胶膜20、第二光伏胶膜21和光伏电池片30;所述第一光伏玻璃10通过所述第一光伏胶膜20压接于所述光伏电池片30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光伏玻璃11通过所述第二光伏胶膜21压接于所述光伏电池片30的第二面;所述第一光伏胶膜20和所述第二光伏胶膜21的胶膜交联率为75%~90%;所述第一光伏胶膜20和所述第二光伏胶膜21的胶膜克重为600g/m2~1200g/m2。
[0030]光伏电池片30的两面分别敷设有第一光伏胶膜20和第二光伏胶膜21,第一光伏玻璃10通过第一光伏胶膜20压接于光伏电池片30的第一面,第二光伏玻璃11通过第二光伏胶膜21压接于光伏电池片30的第二面,光伏组件的层结构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多个层结构,所述层结构包括第一光伏玻璃、第二光伏玻璃,第一光伏胶膜、第二光伏胶膜和光伏电池片;所述第一光伏玻璃通过所述第一光伏胶膜压接于所述光伏电池片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光伏玻璃通过所述第二光伏胶膜压接于所述光伏电池片的第二面;所述第一光伏胶膜和所述第二光伏胶膜的胶膜交联率为75%~90%;所述第一光伏胶膜和所述第二光伏胶膜的胶膜克重为600g/m2~1200g/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胶膜和所述第二光伏胶膜的胶膜交联率优选为78%

8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胶膜和所述第二光伏胶膜的胶膜克重优选为1100g/m2,且误差小于等于5g/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胶膜,和/或,所述第二光伏胶膜是由两层或两层以上胶膜重叠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胶膜的克重为550g/m2,且误差小于等于5g/m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玻璃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光伏玻璃的厚度不同;其中,所述第一光伏玻璃和所述第二光伏玻璃的厚度为3mm~6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玻璃的厚度为5mm,且误差小于等于0.2mm;所述第二光伏玻璃的厚度为4mm,且误差小于等于0.2mm。8.一种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多个层结构,所述多个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光伏胶膜,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S100:将多个所述层结构叠层,并形成层叠件;S200:将所述层叠件送入层压机的第一腔体,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对所述层叠件实施第一层压工艺,得到初步层压件;S300:将经过所述第一层压工艺的所述初步层压件送入层压机的第二腔体,并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对所述初步层压件实施第二层压工艺,得到层压件,所述层压件的胶膜交联率达到预设值。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值为75%~9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所述层结构叠层,并形成层叠件的步骤包括:S101:在第一光伏玻璃上方敷设第一光伏胶膜;S102:将光伏电池片敷设到所述第一光伏胶膜上;S103:在所述光伏电池片上敷设第二光伏胶膜;S104:在所述第二光伏胶膜上设置第二光伏玻璃,并形成所述层叠件;其中,所述多个层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光伏玻璃、所述第一光伏胶膜,所述光伏电池片、所述第二光伏胶膜、所述第二光伏玻璃。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层叠件送入层压机的第一腔体,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对所述层叠件实施第一层压工艺,得到初步层压
件的步骤包括:S201:将所述层叠件放入所述第一腔体,第一层压温度保持为120℃~130℃,且误差小于等于0.2℃;S202:所述层压机对所述第一腔体抽真空,第一时长为355秒~365秒,延时10秒,且误差小于等于0.2秒;S203:所述层压机对所述第一腔体进行多次加压,每次加压的压强不同,持续时间也不同;S204:所述层压机对所述第一腔体充气时长25秒~35秒,且误差小于等于0.2秒。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加林石丰溢郎荣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绿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