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87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16
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包括:第一碳纤维复合板、第二碳纤维复合板和套框,第一碳纤维复合板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第二碳纤维复合板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块,每一第一凸块插设于一第一凹槽,套框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胶层,套框包覆第一碳纤维复合板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板,第一胶层与第一碳纤维复合板以及第二碳纤维复合板连接。通过设置两层碳纤维复合板,且两层碳纤维复合板之间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一凹槽的卡合,使得两层碳纤维复合板不易发生相对位移,然后两层碳纤维复合板连接后,在两者的外周套上一套框加紧两者的连接,并通过在套框内表面设置第一胶层来加固套框与两者的黏合,加强了碳纤维板的强度。加强了碳纤维板的强度。加强了碳纤维板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碳纤维板一般只有一层碳纤维层,即使是有多层碳纤维层也会因为彼此间连接不够密合降低了碳纤维板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包括第一碳纤维复合板、第二碳纤维复合板和套框,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碳纤维复合板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块,每一所述第一凸块插设于一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套框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胶层,所述套框包覆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板,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以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复合板连接。
[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块,所述第二碳纤维复合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凸块插设于一所述第二凹槽。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套框的第一侧的内侧表面和第二侧的内侧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一钢条。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套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套框的第三侧的内侧表面和第四侧的内侧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二容置腔,每一第二容置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容置腔,每一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钢条,每一所述第二钢条的一端抵接于一所述第一钢条,另一端抵接于另一所述第一钢条。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钢条的形状为波浪形。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复合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内开设有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容置腔内设置有碳纤维丝。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或第二凸块靠近所述钢丝的一端设置有弹块,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或第二凹槽的侧壁远离所述钢丝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通过设置两层碳纤维复合板,且两层碳纤维复合板之间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一凹槽的卡合,使得两层碳纤维复合板不易发生相对位移,然后两层碳纤维复合板连接后,在两者的外周套上一套框加紧两者的连接,并通过在套框内表面设置第一胶层来加固套框与两者的黏合,加强了碳纤维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14]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15]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10,包括: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和套框300,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110,所述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块210,每一所述第一凸块210插设于一所述第一凹槽110,所述套框30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胶层400,所述套框300包覆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所述第一胶层400与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以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连接。具体的,将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与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合并贴紧后,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的第一凸块210插入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的第一凹槽110,使得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不易发生横向的相对位移,当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具有横向相对位移的趋势的时候,凸块能够顶住凹槽的内侧壁,使得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的相对位置固定,加固两者之间的连接,然后将合并后的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的外周套上套框300,通过套框300包覆两块碳纤维复合夹紧两块碳纤维复合板之间的连接,使得两块碳纤维复合板不能向四周的套框300的侧壁移动,并且通过在连接处设置第一胶层400,使得套框300更加贴紧两块碳纤维复合板。
[0016]为了使得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连接的更紧密,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块120,所述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220,每一所述第二凸块120插设于一所述第二凹槽220,通过第二凸块120和第二凹槽220的相互卡合,配合上第一凸块210和第一凹槽110卡合,确定了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两个固定的接触点,使得两块碳纤维复合板不能发生相对位移或转动,从而使得两块碳纤维复合板连接更加稳固。
[0017]为了加强碳纤维板的侧面的强度,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框3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套框300的第一侧的内侧表面和第二侧的内侧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腔310,所述第一容置腔310内设置有第一钢条311,通过在侧边加设第一钢条311加强边缘处的强度,边缘处相对更容易受损,当然破坏力冲击侧边时,首先作用在第一钢条311上,而不是直接作用在碳纤维复合板上,对碳纤维复合板起到保护作用,并且通过碳纤维复合板和钢条两层结构加强碳纤维板的硬度和强度。
[0018]为了缓冲第一钢条311对第一碳纤维复合板100或第二碳纤维复合板200侧边的压力,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框3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套框300的第三侧的内侧表面和第四侧的内侧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二容置腔320,每一第二容置腔320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容置腔310,每一所述第二容置腔320内设置有第二钢条321,每一所述第二钢条321的一端抵接于一所述第一钢条311,另一端抵接于另一所述第一钢条311,当只有一根第一钢条311受到冲击时,第一钢条311可以压向第二钢条321,第二钢条321又压向另一第一钢条311,彼此间分担侧向冲击力,当有两根第一钢条311同时受到冲击时,两侧的第一钢条311同时挤压第二钢条321,第二钢条321在两侧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作用力,相互抵消,从而对位于第一钢条311和第二钢条321内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第一钢条311将所有作用力集中到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碳纤维复合板、第二碳纤维复合板和套框,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碳纤维复合板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块,每一所述第一凸块插设于一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套框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胶层,所述套框包覆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和第二碳纤维复合板,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以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复合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复合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块,所述第二碳纤维复合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凸块插设于一所述第二凹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碳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套框的第一侧的内侧表面和第二侧的内侧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一钢条。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柳华周岳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欣业达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