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29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该车辆前部结构具备,设置在前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的保险杠罩主体、和设置在保险杠罩主体下方的保险杠罩底板,该保险杠罩底板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上的反作用力发生部,该反作用力发生部具有在车宽方向上相隔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箱形部,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产生规定的反作用力。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既能实现对行人的保护,又能抑制重量增加。增加。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具备保险杠罩主体和保险杠罩底板的车辆前部结构已被广泛采用。保险杠罩主体被设置在前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保险杠罩底板被设置在保险杠罩主体的下方。在前保险杠加强件与保险杠罩主体之间设置有上部减振器,在保险杠罩底板的车辆后方侧设置有下部减振器。上部减振器例如由树脂发泡体构成,下部减振器例如由树脂成型体构成。
[0003]上部减振器和下部减振器是为了吸收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而设置的。并且,发生碰撞时,由于行人的腿部受到来自于下部减振器的反作用力,所以行人容易倒在前舱盖上。即,下部减振器起到了扫腿的作用。由此,可以实现对行人的保护。
[0004]然而,设置下部减振器虽然能够加强对行人的保护,但是也存在使车辆的重量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实现对行人的保护,又能抑制重量增加的车辆前部结构。
[0006]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该车辆前部结构具备,设置在前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的保险杠罩主体、和设置在保险杠罩主体下方的保险杠罩底板,其特征在于:保险杠罩底板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上的反作用力发生部;反作用力发生部具有,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箱形部,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产生规定的反作用力。
[0007]本技术的上述车辆前部结构的优点在于,在发生碰撞时,保险杠罩底板的反作用力发生部会对行人进行扫腿而使其倒在前舱盖上,所以能够实现对行人的保护。并且,由于没有设置下部减振器,所以能够抑制重量增加。
[0008]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较佳为,反作用力发生部被构成为,碰撞时产生变形而使相邻的箱形部相接触,从而产生规定的反作用力。
[0009]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较佳为,箱形部被构成为,俯视为矩形。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正视图。
[0011]图2是表示图1中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的保险杠罩底板的立体图。
[0012]图3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的保险杠罩底板在发生碰撞时的状况的示意图。
[0013]图4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的保险杠罩底板在发生碰撞时的状况的
示意图。
[0014]图5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的保险杠罩底板在发生碰撞时的状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6]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00的构成进行说明。
[0017]如图1所示,车辆前部结构100具备保险杠罩主体1、保险杠罩底板2、前舱盖3、前保险杠加强件(图示省略)、和减振器(图示省略)。保险杠罩主体1、保险杠罩底板2以及前舱盖3构成车辆前部的外表面。
[0018]保险杠罩主体1被配置在车辆的前端,并被构成为沿车宽方向(X方向)延伸。在保险杠罩主体1的车宽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开口部1a,该开口部1a上安装有进气格栅11。进气格栅11被构成为,能够将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舱(图示省略)内。
[0019]另外,保险杠罩主体1被设置在前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前保险杠加强件被构成为沿车宽方向延伸,通过碰撞吸能盒(图示省略)而安装在一对前纵梁(图示省略)的前端部。在前保险杠加强件与保险杠罩主体1之间,设置有减振器。该减振器例如由树脂发泡体制成,并被构成为沿车宽方向延伸。
[0020]保险杠罩底板2被设置在保险杠罩主体1的下方,并被构成为沿车宽方向延伸。保险杠罩底板2与保险杠罩主体1的下端部相连接。前舱盖3可开闭地设置在发动机舱的上方。
[0021]在此,如图2所示,保险杠罩底板2包括沿车宽方向(X方向)延伸的主体部21、和设置在主体部21上的反作用力发生部22。保险杠罩底板2例如由树脂成型体构成。主体部21与反作用力发生部22被构成为一体。主体部21被构成为板状,其车辆前方侧(Y1方向侧)的前端部21a可安装在保险杠罩主体1上。上述减振器和反作用力发生部22是为了在车辆与行人等发生碰撞时吸收冲击而设置的。
[0022]反作用力发生部22被构成为,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产生规定的反作用力。因此,当车辆撞到行人时,行人的腿部会受到来自于反作用力发生部22的反作用力,从而行人容易倒在前舱盖3上。即,反作用力发生部22起到所谓扫腿的作用,由此能实现对行人的保护。
[0023]具体而言,反作用力发生部22具有多个箱形部221。该多个箱形部221在车宽方向上相隔规定间隔地配置,即,沿车宽方向排成一排。多个箱形部221被配置在主体部21的前端部21a的车辆后方侧(Y2方向侧),并被构成为从外部看不见。各箱形部221被构成为,从主体部21向上方突出,俯视时为矩形。
[0024]并且,反作用力发生部22被构成为,发生碰撞时变形,使相邻的箱形部221相接触,从而产生规定的反作用力(大小和产生定时被预先确定)。另外,通过调整箱形部221在车辆前后方向(Y1和Y2方向)上的长度、以及相邻的箱形部221之间的间隔,能够调整规定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和产生定时。在此,规定的反作用力具有预先设定的能够保护行人的值。
[0025]<发生碰撞时的状况>
[0026]下面,参照图3~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00中的保险杠罩底板2在发生碰撞时的状况进行说明。在此,以车辆前部结构100与模拟了行人腿部的腿部冲击器150在车宽方向的中间部分发生正面碰撞为例,对保险杠罩底板2的功能进行说明。并且,在图3
~图5中,为了说明原理,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保险杠罩底板2,因此与图2中的保险杠罩底板2相比,箱形部221的个数有所不同。
[0027]首先,通过使腿部冲击器150与车辆前部结构100相对移动,如图3所示,保险杠罩底板2的车辆前方侧(Y1方向侧)的前端部21a与腿部冲击器150相接触。
[0028]其后,如图4所示,腿部冲击器150朝着车辆后方侧(Y2方向侧)挤压保险杠罩底板2,而使保险杠罩底板2上与腿部冲击器150相接触的部分及其周围产生局部变形。随之,多个箱形部221之中配置在接触部分附近的箱形部221a向车辆后方侧和车宽方向外侧位移。即,在车宽方向上越靠近腿部冲击器150中心的箱形部221a,越被挤压到车辆后方侧,即,倾斜于车辆前后方向地位移。
[0029]其后,如图5所示,产生了位移的箱形部221a的车辆后方侧的角部与相邻的箱形部221b相接触。在此,与箱形部221a相邻的箱形部中,箱形部221b配置在比箱形部221a更远离腿部冲击器150的一侧。在图5所示的例中,2个箱形部221a之中,右侧的箱形部221a与位于其右侧旁的箱形部221b相接触;左侧的箱形部221a与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具备设置在前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的保险杠罩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保险杠罩主体下方的保险杠罩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罩底板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反作用力发生部,所述反作用力发生部具有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箱形部,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嶋勇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