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轮摩托车的车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三轮摩托车
,特别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的车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三轮摩托车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为了能够承载更多的乘客,部分三轮摩托车会在其后面加设一车厢,以达到上述的目的。目前,三轮车的车厢外框架采用一体化成型,导致在制作外框架时需要一个体积比较大的模具,这将增加生产时对生产设备和模具的要求,而且设备成本高,对材料的材质具有一定的要求,不利于生产厂家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的车厢结构,其能够降低生产设备和模具的成本,降低生产难度,降低材料的材质要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三轮摩托车的车厢结构,其包括:
[0006]车厢外框部分,其包括:后挡板、位于所述后挡板左侧的第一侧挡板和第一弧形板、以及位于所述后挡板右侧的第二侧挡板和第二弧形板;
[0007]所述第一侧挡板、第一弧形板、后挡板、第二弧形板和第二侧挡板依次连接,形成一“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摩托车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外框部分,其包括:后挡板、位于所述后挡板左侧的第一侧挡板和第一弧形板、以及位于所述后挡板右侧的第二侧挡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侧挡板、第一弧形板、后挡板、第二弧形板和第二侧挡板依次连接,形成一“冂”字形的外框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挡板靠近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侧挡板靠近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一端均设有折弯部;所述第一弧形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挡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弧形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挡板的一端设有侧挡板连接部;当所述第一侧挡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时,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侧挡板连接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侧挡板的折弯部的外表面接触;当所述第二侧挡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连接时,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侧挡板连接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板的折弯部的外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轮摩托车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外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第二侧挡板的外表面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高度差距离与所述侧挡板连接部的厚度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轮摩托车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折弯部;所述第一弧形板靠近所述后挡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弧形板靠近所述后挡板的一端设有后挡板连接部;当所述后挡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时,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后挡板连接部的内表面与所述后挡板的折弯部的外表面接触;当所述后挡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连接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彬,侯琳琳,林端,邹志煌,魏书州,李文发,李立新,周志刚,全初艺,陈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嘉纳仕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