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和防褥疮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560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床板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条组、第二支撑条组和支撑板;第一支撑条组、第二支撑条组沿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交错排列在支撑板朝向人体的一侧;床板升降组件分为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分别与第一支撑条组或第二支撑条组中的每一个支撑条沿着支撑板的厚度方向连动设置;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和水平限位组件共同将驱动组件绕着自身轴向的转动分别换向为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沿着支撑板厚度方向的异步移动。上述的床板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装配上述床板结构的防褥疮护理床。型还提供了装配上述床板结构的防褥疮护理床。型还提供了装配上述床板结构的防褥疮护理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和防褥疮护理床


[0001]本技术涉及护理设备,尤其涉及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长期卧床的患者面临着局部肢体持续受压的问题,如果肢体长期遭受压力引起组织缺氧就会造成褥疮。因此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经常翻动和活络身体,目前常见的防褥疮床垫具有辅助病人翻身的功能,但是还是无法缓解病人由于长期受压导致的血液不循环的问题,病人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组织坏死的风险。
[0003]因此,市面上有防褥疮护理床,通过护理床床面的上下起伏,帮助病人活络身体,减小组织缺氧的情况,但是现有技术也存在传动性能不佳,传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点,造成实际使用中用户体验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通过两组支撑条组的不同步升降,实现床板板面在平整状态和起伏状态之间切换,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组件、床板升降组件、驱动组件;
[0006]所述床板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条组、第二支撑条组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条组、第二支撑条组沿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交错排列在支撑板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床板升降组件分为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分别与第一支撑条组或第二支撑条组中的每一个支撑条沿着支撑板的厚度方向连动设置;
[0007]所述驱动组件分别通过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和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与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联动连接;所述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与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水平限位组件;所述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和水平限位组件共同将驱动组件绕着自身轴向的转动分别换向为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沿着支撑板厚度方向的异步移动。
[000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或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包括与驱动组件连动的槽型凸轮,以及设置在槽型凸轮内的滚轮;所述滚轮与第一床板升降组件或第二床板升降组件连接。
[000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的槽型凸轮的槽道相同,并且两个槽型凸轮的槽道相对错开90
°
角。
[001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槽道包括上升部分、最高处停留部分、下降部分和最低处停留部分;每一个部分经过滚轮的时间相同。
[001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槽型凸轮呈圆盘状,所述槽道设置在圆盘的盘面,所述驱动组件与槽型凸轮的偏心位置连接。
[00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转轴和两个链轮;所述链轮和转轴一一对应,并且同轴设置;所述两个链轮沿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链轮分别通过链条与电机连动连接。
[001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床板升降组件设置在支撑板背向人体的一侧,所述水平限位组件包括沿着支撑板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让位孔,所述床板升降组件通过让位孔与支撑条连动连接。
[001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背向人体一侧的导向柱;所述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分别沿着自身厚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通孔。
[001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条组或第二支撑条组分别对应连接两个第一床板升降组件或两个第二床板升降组件,两个第一床板升降组件或两个第二床板升降组件沿着支撑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防褥疮护理床,包括如上所述的床板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床板结构的支撑腿或支撑底座。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提供的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通过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和水平限位组件将驱动组件的转动向为支撑条升降组件的竖直移动,并且通过将驱动不同支撑条升降组件的换向组件设置为不同的,达到让不同的支撑条升降组件不同步升降的目的,从而实现同时驱动两组支撑条不同步运动,使得床板板面在平整状态和起伏状态之间切换。
[0019]2.本技术提供的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两个槽型凸轮的槽道相对错开90
°
角,当两个凸轮转动时,可做到仅有其中一个凸轮升程或回程,即第一支撑条组上升下降时,第二支撑条组保持在高位或者低位不动。反之一样。从而实现单双节床板交替升降的效果,达到防褥疮的功能目的,且能大大提高病患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床板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床板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床板的正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槽型凸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文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5]参考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包括:床板组件、床板升降组件、驱动组件;
[0026]所述床板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条组1、第二支撑条组2和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条组1、第二支撑条组2沿着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交错排列在支撑板3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床板升降组件分为第一床板升降组件4、第二床板升降组件5,所述第一床板升降组件4与第一支撑条组1中的每一个支撑条沿着支撑板3的厚度方向连动设置、第二床板升降组件5与第二支撑条组2中的每一个支撑条沿着支撑板3的厚度方向连动设置;
[0027]所述驱动组件分别通过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和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与第一床板升降组件4、第二床板升降组件5联动连接;所述第一床板升降组件4、第二床板升降组件5与支撑板3之间还设置有水平限位组件;所述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和水平限位组件共同将驱动组件绕着自身轴向的转动分别换向为第一床板升降组件4、第二床板升降组件5沿着支撑板3厚度方向的异步移动。
[0028]上述的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通过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和水平限位组件将驱动组件的转动向为支撑条升降组件的竖直移动,并且通过将驱动不同支撑条升降组件的换向组件设置为不同的,达到让不同的支撑条升降组件不同步升降的目的,从而实现同时驱动两组支撑条不同步运动,使得床板板面在平整状态和起伏状态之间切换。
[0029]本实施例中,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的作用主要是将驱动组件的转动转换为摆动,因此,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分别包括与驱动组件连动的槽型凸轮6,以及设置在槽型凸轮6内的滚轮7;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的所述滚轮7与第一床板升降组件4连接,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的所述滚轮7与第二床板升降组件5连接。这样驱动组件转动时,槽型凸轮6就会随着驱动组件转动,从而使得滚轮7相对于槽型凸轮6行走,滚轮7在槽型凸轮6内行走到不同的部位时,就会带动第一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组件、床板升降组件、驱动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条组、第二支撑条组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条组、第二支撑条组沿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交错排列在支撑板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床板升降组件分为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分别与第一支撑条组或第二支撑条组中的每一个支撑条沿着支撑板的厚度方向连动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分别通过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和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与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联动连接;所述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与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水平限位组件;所述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和水平限位组件共同将驱动组件绕着自身轴向的转动分别换向为第一床板升降组件、第二床板升降组件沿着支撑板厚度方向的异步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或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包括与驱动组件连动的槽型凸轮,以及设置在槽型凸轮内的滚轮;所述滚轮与第一床板升降组件或第二床板升降组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第二行走转摆转换组件的槽型凸轮的槽道相同,并且两个槽型凸轮的槽道相对错开90
°
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褥疮护理床的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包括上升部分、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宏标邹鹏飞尚立库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