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925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属于机械传动领域。装置包括涵道风扇,翼板;还包括开合座,其与翼板另一端转动式连接;弧形弯杆,其凸起形成于翼板另一端端部;弧形通道,其形状与弧形弯杆相匹配,开设于开合座上,弧形通道与弧形弯杆配合连接;弧形弯杆端部设有截面积大于弧形弯杆截面积的限位块,弧形通道对应端部开设有形状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沉孔;涵道风扇合拢时,限位块配合抵接于限位沉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弧形弯杆与弧形通道配合,使翼板带动涵道风扇转动时有稳定轨迹,涵道风扇收拢到位后能及时停止,不会出现收拢过位的情况,避免涵道风扇与车体发生碰撞的现象,大大提高安全性,且本装置结构简洁,易于制造使用。易于制造使用。易于制造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传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涵道风扇作为一种推进或升力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尤其是航空器中,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飞行汽车、飞行摩托等陆

空两栖类运输器掀起了研究热潮,涵道风扇由于其优秀的推力、升力性能,常应用在这类运输器的设计当中。
[0003]陆

空两栖类的运输器,在陆地运行时,通常无需涵道风扇的辅助,此时需要将其收起以减小阻力及占道空间,现有的这类运输器在设计涵道风扇的开合折叠结构时,或是为了确保涵道风扇开合的安全性将开合结构设计的过于复杂,或是仅设计了简单的开合结构,涵道风扇开合时无法有效保证其到位即停,存在与车体发生干涉碰撞的安全风险。
[0004]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3395491 B;公开日:2015年12月02日;公开了一种可开缝涵道螺旋桨系统以及运用该系统的飞行汽车,该申请案中设置有折叠机构和锁止机构用于控制涵道风扇的开合锁止,虽然确保了涵道风扇在开合过程中不会与车身发生干涉能及时停止,但是用于实现开合功能的结构过于复杂,容易发生故障,且成本造价过高。
[0005]另,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5523488 U;公开日:2016年08月31日;公开了一种三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该申请案中的涵道风扇通过伸缩杆和翻转杆与车身连接并实现开合功能,虽然用于实现开合功能的结构较为简洁,但是通过该申请案的开合结构,无法保证涵道风扇开合到位后的及时停止,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
[0007]涵道风扇;
[0008]翼板,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涵道风扇外侧壁;
[0009]还包括:
[0010]开合座,其与翼板另一端转动式连接;
[0011]弧形弯杆,其凸起形成于翼板另一端端部,所述弧形弯杆的圆心位于翼板与开合座转动轴线上;
[0012]弧形通道,其形状与弧形弯杆相匹配,开设于开合座上,所述弧形通道与弧形弯杆配合连接;
[0013]所述弧形弯杆端部设有截面积大于弧形弯杆截面积的限位块,所述弧形通道对应端部开设有形状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沉孔;
[0014]所述涵道风扇合拢时,限位块配合抵接于限位沉孔中;
[0015]所述开合座端部凸起设有转动轴。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可选地,所述翼板与开合座铰接。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可选地,所述涵道风扇的涵道中心轴线上设置有风扇驱动单元,所述风扇驱动单元包括:
[0018]驱动件,其为涵道风扇运转提供驱动力,能正反转;
[0019]输出轴,其与驱动件输出端传动式连接;
[0020]离合传动件,其设于驱动件端部,并与输出轴传动式连接,驱动件正转/反转时,离合传动件控制输出轴对外传动/停止传动。
[00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两端均设有输出端,分别为输出端A和输出端B;
[0022]所述输出轴有两个,分别为输出轴A和输出轴B,分别于两输出端传动式连接;
[0023]所述离合传动件有两个,分别与对应输出轴通过螺纹副传动连接;
[0024]在驱动件正转/反转作用下,输出轴相对于对应离合传动件沿输出轴轴线方向位移,从而控制输出轴对外传动/停止传动。
[00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可选地,所述离合传动件为螺纹环,其为内壁设置螺纹的环件;
[0026]所述输出轴为输出轴A,其一端与驱动件输出端传动式连接,另一端穿过螺纹环并伸出;
[0027]所述输出轴A位于螺纹环至驱动件间的部分上依次形成有螺纹段A、平直段A和限位圈,所述螺纹段A壁面上的螺纹与螺纹环上螺纹相配合,所述平直段A壁面平直,所述限位圈凸起形成于输出轴A壁面上。
[00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可选地,还包括复位件A,其为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一端抵接在螺纹环上,另一端与限位圈抵接。
[002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可选地,所述离合传动件包括:
[0030]传动罩,其为罩体结构,一端部与驱动件传动式连接;
[0031]行星轮系,其包括齿圈、行星轮架、行星轮与太阳轮,所述齿圈与传动罩内侧壁固定连接
[0032]端盖,其套设于传动罩外,所述端盖端部中心沿端盖轴线方向凸起形成离合套,所述离合套顶端外壁形成有螺纹段B,底端外壁为平直段B,所述行星轮架套设于离合套上并与其螺纹连接;
[0033]所述输出轴为输出轴B,其与太阳轮同轴固定连接并穿过行星轮架和离合套,从端盖端部伸出。
[003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可选地,还包括锁紧件,其套接于输出轴B上,位于行星轮架和太阳轮之间,所述锁紧件与输出轴B相对静止,所述锁紧件靠近离合套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螺纹段B相配合的螺纹孔C。
[003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涵道风扇开合方法,步骤如下:
[0036]A、展开
[0037]a1、翼板相对于开合座转动,至翼板端面与开合座端面接触;
[0038]a2、涵道风扇的叶片与输出轴B传动连接,启动驱动件正转,传动罩转动带动齿圈转动,齿圈带动行星轮架转动至与离合套的螺纹段B啮合,行星轮架啮合后锁死,此时行星轮系由太阳轮输出动力,与之相连的输出轴B转动,带动叶片转动,涵道风扇启动;
[0039]B、合拢
[0040]b1、启动驱动件反转,行星轮架与离合套螺纹段B脱离啮合,此时行星轮系由行星轮架输出动力,太阳轮由锁紧件与离合套锁紧,输出轴B停转,涵道风扇停转;
[0041]b2、翼板相对于开合座反向转动,至弧形弯杆端部限位块与弧形通道的限位沉孔配合抵接;
[0042]b3、驱动件继续反转,输出端A处设有输出轴A,输出轴A与螺纹环啮合后伸出,输出轴A对外传动。
[0043]有益效果
[0044](1)本技术的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通过翼板端部弧形弯杆与开合座上弧形通道的配合,使翼板带动涵道风扇转动时有稳定的轨迹,且在弧形弯杆端部限位块与弧形通道对应位置限位沉孔的配合下,涵道风扇收拢到位后能及时停止,不会出现收拢过位的情况,避免涵道风扇与车体发生碰撞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且本装置结构简洁,易于制造和使用;
[0045](2)本技术的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翼板与开合座铰接,获得稳定的转动轴,配合弧形弯杆与弧形通道的结构,进一步稳定了翼板的转动轨迹,确保开合过程中涵道风扇结构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运行故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包括,涵道风扇;翼板,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涵道风扇外侧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合座,其与翼板另一端转动式连接;弧形弯杆,其凸起形成于翼板另一端端部,所述弧形弯杆的圆心位于翼板与开合座的转动轴线上;弧形通道,其形状与弧形弯杆相匹配,开设于开合座上,所述弧形通道与弧形弯杆配合连接;所述弧形弯杆端部设有截面积大于弧形弯杆截面积的限位块,所述弧形通道对应端部开设有形状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沉孔;所述涵道风扇合拢时,限位块配合抵接于限位沉孔中;所述开合座端部凸起设有转动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与开合座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风扇的涵道中心轴线上设置有风扇驱动单元,所述风扇驱动单元包括:驱动件,其为涵道风扇运转提供驱动力,能正反转;输出轴,其与驱动件输出端传动式连接;离合传动件,其设于驱动件端部,并与输出轴传动式连接,驱动件正转/反转时,离合传动件控制输出轴对外传动/停止传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两端均设有输出端,分别为输出端A和输出端B;所述输出轴有两个,分别为输出轴A和输出轴B,分别与两输出端传动式连接;所述离合传动件有两个,分别与对应输出轴通过螺纹副传动连接;在驱动件正转/反转作用下,输出轴相对于对应离合传动件沿输出轴轴线方向位移,从而控制输出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雨倩张巳如马玲常金成董育伟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