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830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在反应过程中,气体从进气口处输入至气体腔内,并迅速充满整个气体腔中;接着,气体通过通孔从气体腔内流入第一反应通道中,由于第一反应通道内装有分散板,分散板上设有多个分散孔,因此,气体透过分散板,被均匀分散成多股气流,并进入液体腔内,此时,液体通过进液口处输入液体腔内,进入的液体具有一定的流速,将多股气流剪切成多个微小的气泡,实现气液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气液混合物从出液口处流经输入口,并进入气液反应组进行化学反应。由于本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在第一反应通道内设置分散板,将气体充分分散成微小气泡,降低气体压降,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有利于提升气液反应效率。气液反应效率。气液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反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适用于气液反应的微反应器主要有微降膜反应器、微鼓泡反应器、金属套管式微通道反应器和常规的微通道反应器,其中微降膜反应器的液体是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与反应,但是针对不同的进料量,需要设置不同尺寸的微降膜反应器,以保证料液可以均匀的分布到每一根降液管中,且分布均匀,一旦液膜不稳定,将直接影响反应器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及设备使用寿命。
[0003]微鼓泡反应器的原理是气体进口宽度小于液体进口宽度,从而达到保证流体均匀分布的效果,但是这种反应器的压降大,气体需要通过压缩机加压进入到反应器内部。
[0004]金属套管式微气泡反应器,内、外管由法兰连接,内、外环内径相差很小,形成环形微通道。不同外径的内管和外管,形成不同尺寸的微通道。金属套管式微通道反应器的核心部件是内管一端沿周向分布的微孔板结构,微孔板上面有无数个微孔道结构组成,微孔板把由内管流入的物料分割成小气流,与环形通道中的流体撞击形成错流,从而完成混合反应。其优点为:采用圆柱管周围开微孔,使单次撞击变为多次撞击,处理量大大增加;但是对于金属套管长度尺寸的限制,通常气液的停留时间不能太长,在1分钟以内,而且只能在外管的外面增加夹套换热功能,但是传热效率不高,不适合与剧烈放热的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将气体分散成微小气泡,气体压降小,气液接触面积大,吸附效率高,有利于提升气液反应效率。
[0006]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包括:气泡发生组,所述气泡发生组包括两个第一端板、气泡发生板及分散板,两个所述第一端板分别层叠在所述气泡发生板的相对两侧,所述气泡发生板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气体腔与第一反应通道,所述气体腔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气体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反应通道连通,所述分散板装设在所述第一反应通道内,所述分散板上设有多个分散孔,所述分散板与一个所述第一端板之间留有液体腔,所述气泡发生板上还设有与所述气体腔连通的进气口及与所述液体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气液反应组,所述气液反应组上设有输入口与输出口,所述输入口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气液反应组用于接收所述气泡发生组输出的气液混合物,并使得气液混合物进行发生反应。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泡发生板为至少两个,所述气泡发生板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端板之间,相邻两个所述气泡发生板之间隔有第一分隔板,在相邻两个所述气泡发生板之间,其中一个所述出液口与另一个所述进液口连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设有第一导热通道及与所述第一导热通道连
通的第一导热进口与第一导热出口,且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气泡发生板之间隔有第一导热板。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热管与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第二导热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导热进口与所述第一导热管连通,所述第一导热出口与所述第二导热管连通。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泡发生板上设有第一检测口,所述第一检测口与所述液体腔连通。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反应组包括两个第二端板、反应板及两个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二导热板、所述反应板、所述第二导热板及所述第二端板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二端板朝向所述第二导热板上设有第二导热通道,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与第二导热通道连通的第二导热进口与第二导热出口,所述反应板朝向第二导热板一侧设有第二反应通道,所述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均与所述第二反应通道连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板为至少两个,所述反应板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端板之间,相邻两个所述反应板之间隔有第二分隔板,在相邻两个所述反应板之间,其中一个所述输出口与另一个所述输入口连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板朝向所述第二分隔板一侧面上设有第三导热通道,所述反应板上设有与第三导热通道连通的第三导热进口与第三导热出口。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板上设有第二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第二反应通道。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反应组为至少两个,所述气液反应组并列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气液反应组之间,其中一个所述气液反应组的所述输出口与另一个所述气液反应组的输入口连通。
[0017]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8]在反应过程中,气体从进气口处输入至气体腔内,并迅速充满整个气体腔中;接着,气体通过通孔从气体腔内流入第一反应通道中,由于第一反应通道内装有分散板,且分散板上设有多个分散孔,因此,气体透过分散板,被均匀分散成多股气流,并进入液体腔内,此时,液体通过进液口处输入液体腔内,进入的液体具有一定的流速,将多股气流剪切成多个微小的气泡,实现气液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气液混合物从出液口处流经输入口,并进入气液反应组进行化学反应。由于本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在第一反应通道内设置分散板,使得第一反应通道中的气体分散成多股气流,充分将气体分散成微小气泡,降低气体压降,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有利于提升气液反应效率。同时,由于本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结构简单精密,拆卸简单,整体质量轻,方便移动,适合实验室研究。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为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气泡发生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气泡发生组结构剖视图;
[0023]图4为图3中圈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气泡发生板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气泡发生板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气液反应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反应板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反应板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号说明:
[0030]100为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110为气泡发生组,111为第一端板,1111为第一导热进口,1112为第一导热出口,1113为第一导热通道,112为气泡发生板,1121为进液口,1122为出液口,1123为第一反应通道,1124为气体腔,1125为液体腔,1126为进气口,1127为密封槽,1128为第一检测口,1129为通孔,113为第一导热板,114为第一分隔板,115为分散板,1151为分散孔,120为气液反应组,121为第二端板,1211为第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泡发生组,所述气泡发生组包括两个第一端板、气泡发生板及分散板,两个所述第一端板分别层叠在所述气泡发生板的相对两侧,所述气泡发生板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气体腔与第一反应通道,所述气体腔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气体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反应通道连通,所述分散板装设在所述第一反应通道内,所述分散板上设有多个分散孔,所述分散板与一个所述第一端板之间留有液体腔,所述气泡发生板上还设有与所述气体腔连通的进气口及与所述液体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气液反应组,所述气液反应组上设有输入口与输出口,所述输入口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气液反应组用于接收所述气泡发生组输出的气液混合物,并使得气液混合物进行发生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板为至少两个,所述气泡发生板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端板之间,相邻两个所述气泡发生板之间隔有第一分隔板,在相邻两个所述气泡发生板之间,其中一个所述出液口与另一个所述进液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设有第一导热通道及与所述第一导热通道连通的第一导热进口与第一导热出口,且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气泡发生板之间隔有第一导热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气泡反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热管与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第二导热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导热进口与所述第一导热管连通,所述第一导热出口与所述第二导热管连通。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茜李鹏飞宁加彬黄长如夏蕾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微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