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735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包括下壳、侧入式光源、光散射组件和上框,所述侧入式光源固定在下壳的内侧壁上,所述光散射组件安装在下壳内,所述上框固定在下壳上,将光散射组件压固在下壳内;所述上框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柱和限位凸条,所述下壳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凸柱与限位开口相适配,所述限位凸柱插接在限位开口内;所述限位凸条抵接在下壳侧壁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下壳与上框之间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下壳与上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保证下壳与上框之间安装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背光模组在震动、颠簸等特殊环境下的稳定工作。等特殊环境下的稳定工作。等特殊环境下的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具体涉及一种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模组是为其他发光装置从背面提供面光源的结构,背光模组的外形根据发光装置的形状设置,圆形的发光装置需要圆形的背光模组来匹配,例如车载显示中许多发光装置(如仪表盘)设置为圆形,因而对应的背光模组也需要设置为圆形。车载显示装置的使用环境特殊,车辆长期处于运动状态,车载显示器的背光模组长期处于颠簸晃动的车上,因而需要对车载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各个部分连接的更加稳定,不能发生转动、移动等不良,但是现在的圆形背光模组的下壳和上框均为圆形,上框安装在下壳上时容易与下壳间发生相对转动,长期的相对转动影响上框在下壳上安装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背光模组的导光板、膜片、侧入式光源等安装的稳定性,最终导致整个背光模组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圆形背光模组的上框容易在下壳上发生转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包括下壳、侧入式光源、光散射组件和上框,所述侧入式光源固定在下壳的内侧壁上,所述光散射组件安装在下壳内,所述上框固定在下壳上,将光散射组件压固在下壳内;所述上框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柱和限位凸条,所述下壳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凸柱与限位开口相适配,所述限位凸柱插接在限位开口内;所述限位凸条抵接在下壳侧壁外侧。
[000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条包括直条结构和斜劈结构,所述直条结构与斜劈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直条结构轴向固定在上框内侧壁的内侧,所述斜劈结构轴向固定在上框内侧壁的外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侧壁上设置至少两组限位开口,所述上框内侧壁上设置至少两组限位凸柱;所述限位凸条至少设置三组,且均匀设置在上框内侧壁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侧壁包括直边和曲边,所述直边与曲边相间设置,所述限位开口设置在直边与曲边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光散射组件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外形与下壳内侧底部外形一致,所述导光板定位安装在下壳内侧底部;所述导光板外侧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开口与定位凸块抵接在下壳的内侧壁上或侧入式光源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光散射组件还包括反光膜,所述反光膜粘接在下壳内侧底部,所述导光板叠设在反光膜上;所述反光膜的外形与下壳内侧底部的外形一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光散射组件还包括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所述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依次叠设在导光板上;所述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外侧均设置有定位凸耳,所述下壳侧壁上设置有定位豁口,所述定位凸耳与定位豁口相适配,所述定位凸
耳插接在定位豁口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侧入式光源上设置有两个光源,所述散光膜在靠近侧入式光源的一侧丝印有黑色油墨带;所述散光膜在靠近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缺口。
[0012]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上框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柱,下壳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开口,限位凸柱恰好可以插接在限位开口内,从而通过限位凸柱与限位开口的限位作用,使得上框与下壳固定在一起不能发生相对转动,保证了背光模组在颠簸摇晃等恶劣使用环境下使用的稳定性。另外,上框上的限位凸条抵接在下壳侧壁外侧,进一步将上框与下壳卡紧在一起,可以进一步避免上框与下壳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进一步保证背光模组在颠簸摇晃等恶劣使用环境下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整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的侧入式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的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的散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的上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图7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一
[0024]参阅图1~8,一种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通过下壳与上框之间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下壳与上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保证下壳与上框之间安装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背光模组在震动、颠簸等特殊环境下的稳定工作。圆形背光模组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光散射组件3和上框4,下壳1、侧入式光源2、光散射组件3和上框4均为外形近似圆形的结构,上框4上的开口为圆形,从而最终组装成的背光模组发圆形光。下壳1和上框4是整个背光模组的支撑安装结构,侧入式光源2通过导热胶23粘接固定在下壳1的内侧壁上,光散射组件3安装在下壳1的腔体内,上框4扣合固定在下壳1上,将光散射组件3压固在下壳1内。下壳1一般可以采用冲压成型的金属结构,上框4一般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塑胶结构。侧入式光源2一般采用LED灯条,在FPC上焊接LED灯21,安装时将FPC粘接固定在下壳1的内侧壁上,FPC的伸出端22从下壳1底部的预留孔内伸出下壳外部,方便与外部电源连接,FPC的伸出端22还
通过保护胶24粘接固定在下壳外部。
[0025]参阅图1、2、7和8,上框与下壳之间设置有防转动结构,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上框4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柱41和限位凸条42,所述下壳1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开口11,所述限位凸柱41与限位开口11相适配,即限位凸柱41与限位开口11的大小、外形及位置一致,使得限位凸柱41恰好可以插接在限位开口11内,从而通过限位凸柱41与限位开口11的限位作用,使得上框与下壳固定在一起不能发生相对转动,保证了背光模组在颠簸摇晃等恶劣使用环境下使用的稳定性。另外,上框4上的限位凸条42抵接在下壳1侧壁外侧,进一步将上框与下壳卡紧在一起,可以进一步避免上框与下壳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进一步保证背光模组在颠簸摇晃等恶劣使用环境下使用的稳定性。限位凸柱41和限位凸条42可以在上框4注塑成型时一体成型,限位开口11可以在下壳1冲压成型时一体冲压成型。
[0026]参阅图1、7和图8,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光散射组件(3)和上框(4),所述侧入式光源(2)固定在下壳(1)的内侧壁上,所述光散射组件(3)安装在下壳(1)内,所述上框(4)固定在下壳(1)上,将光散射组件(3)压固在下壳(1)内;所述上框(4)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柱(41)和限位凸条(42),所述下壳(1)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开口(11),所述限位凸柱(41)与限位开口(11)相适配,所述限位凸柱(41)插接在限位开口(11)内;所述限位凸条(42)抵接在下壳(1)侧壁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条(42)包括直条结构(421)和斜劈结构(422),所述直条结构(421)与斜劈结构(422)连接在一起,所述直条结构(421)轴向固定在上框(4)内侧壁的内侧,所述斜劈结构(422)轴向固定在上框(4)内侧壁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侧壁上设置至少两组限位开口(11),所述上框(4)内侧壁上设置至少两组限位凸柱(41);所述限位凸条(42)至少设置三组,且均匀设置在上框(4)内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转动的圆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侧壁包括直边(12)和曲边(13),所述直边(12)与曲边(13)相间设置,所述限位开口(11)设置在直边(12)与曲边(1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珍霞姚志图罗增昌杨楠
申请(专利权)人: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