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11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发光机构、散光机构和前框,所述发光机构和散光机构从后往前依次设置在背板内,所述前框固定在背板上,并且前框将散光机构压固在背板内;所述背板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和扩散板限位槽,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从后往前依次设置在背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扩散板限位槽设置在第一台阶外侧;所述散光机构包括扩散板和膜片组件,所述扩散板上设置有扩散板限位凸块,所述扩散板安装在第一台阶上,所述扩散板限位凸块卡固在扩散板限位槽内,所述膜片组件安装在第二台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为液晶显示器等不能自主发光的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源。光的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源。光的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源
,具体涉及一种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显示器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器等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电脑、电视、车载显示器等显示装置必须通过显示器才能展示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现在的显示器主要采用液晶屏显示,液晶屏不能自主发光,因而需要为液晶屏配置背光模组才能实现液晶屏的显示功能。现在常用的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主要包括背板、灯板、扩散板、膜片、前框等部分,其中扩散板和膜片将灯板发出的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从而形成均匀发光的背光模组。现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扩散板直接支撑在背板前侧,没有特殊的结构来固定扩散板,但是扩散板的重量较重,在背板内安装容易发生移位等不良,从而影响直下式背光模组发光的均匀性,最终影响显示器的画面显示效果。例如专利文件“CN201810531011.0一种复合型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扩散板便是直接支撑在背板前侧,没有特殊的结构来固定,在背板内安装容易发生移位等不良,从而影响直下式背光模组使用时发光的均匀性,最终影响显示器的画面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扩散板直接支撑在背板前侧,没有特殊的结构来固定扩散板,扩散板在背板内安装容易发生移位等不良,从而影响直下式背光模组使用时发光的均匀性,最终影响显示器的画面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发光机构、散光机构和前框,所述发光机构和散光机构从后往前依次设置在背板内,所述前框固定在背板上,并且前框将散光机构压固在背板内;所述背板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和扩散板限位槽,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从后往前依次设置在背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扩散板限位槽设置在第一台阶外侧;所述散光机构包括扩散板和膜片组件,所述扩散板上设置有扩散板限位凸块,所述扩散板与第一台阶相适配,所述扩散板限位凸块与扩散板限位槽相适配,所述扩散板安装在第一台阶上,所述扩散板限位凸块卡固在扩散板限位槽内;所述膜片组件与第二台阶相适配,所述膜片组件安装在第二台阶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台阶上设置有第一双面胶,所述第二台阶上设置有第二双面胶,所述扩散板通过第一双面胶粘接固定在第一台阶上,所述膜片组件通过第二双面胶粘接固定在第二台阶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膜片组件包括散光膜、下增光膜、中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所述散光膜、下增光膜、中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依次叠设在扩散板上;所述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中增光膜上均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中增光膜上的避让开口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双面胶通过避让开口与下增光膜、中增光膜和上增光膜粘接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背板内侧壁上设置有膜片限位槽,所述散光膜、下增光膜、中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外侧均设置有膜片限位凸块,所述膜片限位槽与膜片限位凸块相适配,所述膜片限位凸块卡固在膜片限位槽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背板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槽,所述前框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卡块,所述第一固定卡槽与第一固定卡块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卡块卡固在第一固定卡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前框支撑槽,所述前框上设置有前框支撑块,所述前框支撑槽与前框支撑块相适配,所述前框支撑块通过第三双面胶粘接在前框支撑槽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卡槽和前框支撑槽均设置在背板的两个短边,所述背板的一个长边外侧设置有第三双面胶,所述前框的一个长边通过第三双面胶粘接固定在背板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的另一个长边外设置有第二固定卡块,所述前框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卡块与第二固定卡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卡块卡固在第二固定卡槽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机构包括导热双面胶、灯板和反射膜,所述灯板通过导热双面胶粘接固定在背板内侧底部,所述反射膜贴附在灯板前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背板内侧底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灯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相适配,所述定位柱插接在定位孔内。
[0014]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板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和扩散板限位槽,扩散板恰好安装在第一台阶上,保证了扩散板在背板内安装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直下式背光模组使用时的稳定性。扩散板在第一台阶上安装时,所述扩散板限位凸块恰好卡固在扩散板限位槽内,进一步提高扩散板在背板内安装的稳定性。膜片组件恰好安装在第二台阶上,从而提高膜片组件在背板内安装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直下式背光模组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板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背板又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5中D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图5中E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本技术实施例中前框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图9中F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本技术实施例中前框又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图11中G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散光膜、下增光膜、中增光膜和上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5为图14中H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热双面胶、灯板和反射膜在背板内安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实施例一
[0034]参阅图1~16,一种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用于为液晶显示器等不能自主发光的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源。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发光机构2、散光机构3和前框4,背板1和前框4用于安装固定发光机构2和散光机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发光机构(2)、散光机构(3)和前框(4),所述发光机构(2)和散光机构(3)从后往前依次设置在背板(1)内,所述前框(4)固定在背板(1)上,并且前框(4)将散光机构(3)压固在背板(1)内;所述背板(1)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11)、第二台阶(12)和扩散板限位槽(13),所述第一台阶(11)和第二台阶(12)从后往前依次设置在背板(1)的内侧壁上,所述扩散板限位槽(13)设置在第一台阶(11)外侧;所述散光机构(3)包括扩散板(31)和膜片组件(32),所述扩散板(31)上设置有扩散板限位凸块(311),所述扩散板(31)与第一台阶(11)相适配,所述扩散板限位凸块(311)与扩散板限位槽(13)相适配,所述扩散板(31)安装在第一台阶(11)上,所述扩散板限位凸块(311)卡固在扩散板限位槽(13)内;所述膜片组件(32)与第二台阶(12)相适配,所述膜片组件(32)安装在第二台阶(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11)上设置有第一双面胶,所述第二台阶(12)上设置有第二双面胶,所述扩散板(31)通过第一双面胶粘接固定在第一台阶(11)上,所述膜片组件(32)通过第二双面胶粘接固定在第二台阶(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组件(32)包括散光膜(321)、下增光膜(322)、中增光膜(323)和上增光膜(324),所述散光膜(321)、下增光膜(322)、中增光膜(323)和上增光膜(324)依次叠设在扩散板(31)上;所述散光膜(321)、下增光膜(322)和中增光膜(323)上均设置有避让开口(325),所述散光膜(321)、下增光膜(322)和中增光膜(323)上的避让开口(325)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双面胶通过避让开口(325)与下增光膜(322)、中增光膜(323)和上增光膜(324)粘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内侧壁上设置有膜片限位槽(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红姚君乐罗增昌刘三妹叶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