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豆芳芳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82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散热器,其在上水室和下水室内分别设置有顶部隔板和底部隔板,通过顶部隔板与底部隔板相互配合实现水流自上水室进入至下水室,然后在底部隔板的间隔下再次折返至上水室,通过上水室的倾斜导流后再返回至下水室后经过接口流出;经过此种导流方式,实现液体在新型散热器内部折返的循环流动,以此实现与散热管组的较大面积的结合,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可有效的实现热水的导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新颖,其导热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散热器。种理想的新型散热器。种理想的新型散热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散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散热器
,公开了一种新型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本技术是涉及重型车辆的散热器水室内部导流结构,具体指的是一种新型散热器。
[0003]现有的车载散热器在成型时,其整体结构是通过在散热箱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水室,通过水室实现液体的导入和导出,通过此种导入和导出实现液体进入散热箱体内部进行散热。但是现有的此类结构存在着技术弊端,其体现在:现有的散热器存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在一侧的结构,此种结构的设计弊端是无法实现液体在散热箱体内整体散热,只能在单侧流通,直接导致了散效率的大大降低,针对此种结构设计,作为本行业及技术人员,如何通过技术改进,在不改变散热器箱体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散热器内部改造,以此实现良好的散热是现有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散热器,其结构简单,整体结构未改变,仅仅在水室内部增加间隔板分别实现液体在水室内部的导流,可有效的实现散热。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新型散热器,其包括一个散热管组以及固定在散热管组上下两端的水室;在上下两端的水室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接口用于实现液体的导入和导出;位于上端的上水室内设置有一个顶部隔板,所述的顶部隔板为渐变结构设计,其设置有入口折弯端,中部为水平段,末尾的倾斜段;所述的入口折弯端朝向上水室顶部折弯,其实现液体进入散热管组时的导向;中部水平段平行于散热管组顶部端口设置,此阶段设计后防止液体由此段进入上水室;所述的倾斜段向上水室顶部倾斜过渡,其末端顶在上水室的顶部实现上水室的分段阻隔;位于下端的下水室内设置有一个底部隔板,所述的底部隔板为型材折弯设计,其将下水室分为两部分,当水流由上水室进入至下水室后,在底部隔板的阻挡作用下再返回至上水室,在上水室经过水平段和倾斜段的阻挡再次返回至下水室实现上下循环流动。
[0006]所述的上水室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上补强筋,所述的顶部隔板上设置有侧边卡槽,通过侧边卡槽实现与上补强筋的卡固,通过两者插接配合实现固定。
[0007]所述的侧边卡槽内设置有冲裁凸起,所述的冲裁凸起的顶部顶在补强筋上实现顶部定位。
[0008]所述的下水室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下补强筋,所述的底部隔板为折弯结构设置,折弯后的底部隔板在两个下补强筋之间支撑固定。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在上水室和下水室内分别设置有顶部隔板和底部隔板,通过顶部隔板与底部隔板相互配合实现水流自上水室进入至下水室,然后在底部隔板的间隔下再次折返至上水室,通过上水室的倾斜导流后再返回
至下水室后经过接口流出;经过此种导流方式,实现液体在新型散热器内部折返的循环流动,以此实现与散热管组的较大面积的结合,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可有效的实现热水的导流。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新颖,其导热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散热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顶部隔板立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底部隔板立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1、上水室,11、上接口,12、上补强筋,2、散热管组,3、下水室,31、下接口,32、下补强筋,4、顶部隔板,41、入口折弯端,42、冲裁凸起,43、冲裁孔,44、侧边卡槽,45、水平段,46、倾斜段,5、底部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看附图所示,
[0015]一种新型散热器,其包括一个散热管组2以及固定在散热管组2上下两端的水室,分别为上水室1和下水室3;在上水室的一端上固定有一个上接口11用于实现液体的导入,在下水室3上设置有一个下接口31用于实现液体的导出。
[0016]所述的上水室1内设置有一个顶部隔板4,所述的顶部隔板4为渐变结构设计,其设置有入口折弯端41,中部为水平段45,末尾的倾斜段46;如图1所示,所述的入口折弯端41为朝向上水室顶部折弯,其实现液体进入散热管组2时的导向,顺畅的将液体导流至散热管组2中;中部的水平段45平行于散热管组2顶部端口设置,此阶段设计后防止液体由此段进入上水室1内部,其约束水流再次折返;所述的倾斜段46向上水室1顶部倾斜过渡,其末端顶在上水室1的顶部实现上水室1的分段阻隔;位于下端的下水室3内设置有一个底部隔板5,所述的底部隔板5为型材折弯设计,其将下水室分为两部分,当水流由上水室1进入至下水室3后,在底部隔板5的阻挡作用下再返回至上水室1,在上水室1经过水平段45和倾斜段46的阻挡再次返回至下水室3实现上下循环流动。
[0017]所述的上水室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上补强筋12,所述的顶部隔板4上设置有侧边卡槽44,通过侧边卡槽44实现与上补强筋12的卡固,通过两者插接配合实现顶部隔板4的前后固定。
[0018]所述的侧边卡槽44内以冲裁折弯的方式设置有冲裁孔43与冲裁凸起4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冲裁凸起42的顶部顶在补强筋12上实现顶部定位。
[0019]如图3所示,所述的下水室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下补强筋32,所述的底部隔板5为折弯结构设置,折弯后的底部隔板5在两个下补强筋32之间支撑实现固定。
[0020]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在上水室1和下水室3内分别设置有顶部隔板4和底部隔板5,通过顶部隔板4与底部隔板5相互配合实现水流自上水室1进入至下水室3,然后在底部隔板5的间隔下再次折返至上水室1,通过上水室1的倾斜导流后在返回至下水室3然后经过接口流出;经过此种导流,实现液体在新型散热器内部成折返的循环流动,以此实现与散热管组的较大面积的结合,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可有效的实现热水的导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散热器,其包括一个散热管组以及固定在散热管组上下两端的水室;其特征在于:在上下两端的水室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接口用于实现液体的导入和导出;位于上端的上水室内设置有一个顶部隔板,所述的顶部隔板为渐变结构设计,其设置有入口折弯端,中部为水平段,末尾的倾斜段;所述的入口折弯端朝向上水室顶部折弯,其实现液体进入散热管组时的导向;中部水平段平行于散热管组顶部端口设置,此阶段设计后防止液体由此段进入上水室;所述的倾斜段向上水室顶部倾斜过渡,其末端顶在上水室的顶部实现上水室的分段阻隔;位于下端的下水室内设置有一个底部隔板,所述的底部隔板为型材折弯设计,其将下水室分为两部分,当水流由上水室进入至下水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豆芳芳魏康成
申请(专利权)人:豆芳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