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式除尘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70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束式除尘除雾器,安装在脱硫塔内的支撑梁上,包括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管束除雾筒和下固定板;所述管束除雾筒通过所述下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水平横跨在所述脱硫塔内壁上,所述多个管束除雾筒通过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并联连接;所述管束除雾筒与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连接部位形成的环形圈内分别贯通设置圆形上通气孔和圆形下通气孔;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均为边长大于所述管束除雾筒外径的正方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利用现有湿法脱硫塔进行改造,施工速度快;对上下固定板结构进行调整,增强了管束式除尘除雾器的稳定性、施工方便,防止筒体内壁上形成的液膜形成二次夹带,实现超低排放。实现超低排放。实现超低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束式除尘除雾器


[0001]本技术属于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过程中管束除尘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除雾器是湿法脱硫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湿法洗涤烟气脱硫系统能否连续可靠运行。管束式除尘除雾器通常由多个管束除尘除雾筒连接而成,除雾筒包括多级旋流器和汇流导流装置,脱硫烟气经过旋流器时产生离心运动,高速气流中的细小雾滴、尘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与气体分离沿着除雾筒内壁下流而实现气体除尘除雾。
[0003]现有管束式除尘除雾器,在利用已有的脱硫塔进行改造,拆除原有屋脊除雾器时,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屋脊除雾器空间,提高除雾效果,通常采用六角板作为除雾筒体的固定板(见图1),但是,因六角板开孔对接管束筒体,能最大限度利用六角板的面积,结果导致筒体过于密集排布,在一个狭小塔体内安装,下固定板之间连接因彼此间缝隙过小,施工不方便,导致下固定板之间密封不好。除雾器在工作时,在高速气流冲击下,固定板之间松动,石膏雾滴进入除雾器内,形成淤积,造成塔体内部污染。清理非常麻烦。在利用已有的脱硫塔进行改造时,因原有屋脊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束式除尘除雾器,安装在脱硫塔(8)内的支撑梁(16)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4)、管束除雾筒和下固定板(6);所述管束除雾筒通过所述下固定板(6)固定在所述支撑梁(16)上,所述支撑梁(16)水平横跨在所述脱硫塔(8)内壁上,所述多个管束除雾筒通过所述上固定板(4)、下固定板(6)并联连接;所述管束除雾筒与所述上固定板(4)和所述下固定板(6)连接部位形成的环形圈内分别贯通设置圆形上通气孔(42)和圆形下通气孔(62);所述上固定板(4)和所述下固定板(6)均为边长大于所述管束除雾筒外径的正方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式除尘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气孔(42)和下通气孔(62)开设在所述上固定板(4)和所述下固定板(6)的中央;所述上固定板(4)的四角对称开设有直径为1

2cm的内螺纹角孔(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束式除尘除雾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片(5),所述连接片(5)覆盖在所述上固定板(4)的角部,所述连接片(5)上与所述上固定板(4)上的角孔(43)对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角孔(43)内径接近的通孔(51),所述两个相邻上固定板(4)之间在角部通过螺栓(52)、所述连接片(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管束式除尘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上固定板(4)之间、所述相邻下固定板(6)之间、所述下固定板(6)与所述管束除雾筒之间的连接部位通过密封胶密封或塑料焊接密封;所述管束式除尘除雾器与脱硫塔(8)塔体内壁之间,通过盲板进行封闭。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飞党永清贾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高原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