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652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43
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包含有具有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具有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的支架本体(1),通过支架本体(1),实现了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因此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零部件的同时安装,优化了工程车辆的零部件安装空间。辆的零部件安装空间。辆的零部件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扩展支架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程车辆是指油田作业车、水泥搅拌车、汽车起重机、牵引车等各类车辆,为了在工程车辆上安装各种上装部件,需要使用支架装置,因此支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汽车部件,在现有的支架装置中,还都是单一功能性的部件,还没有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例如:在作业或维修时人员常在底盘的上平台来操作施工,而中重卡汽车底盘上台面较高,需要借助爬梯才能完成,现有技术是随车携带工程梯子,人员上车时放下梯子实现上下平台的操作,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常规车辆是在汽车底盘左右侧合适位置固定有单独的上车踏板,但是底盘左右侧常布置有尿素箱、电瓶箱、工具箱、燃油箱、储气筒等底盘必备附件以及上装附件,预留可以布置踏板梯子的空间所剩无几,所布置的梯子较窄,上下车不方便,甚至布置不开梯子只能随车携带工程梯子,
[0003]安全的上车梯子应该是踏板梯子布置在平台外侧且带有上车辅助扶手,我们称之为爬梯,但常规底盘布置的踏板梯子结构较为简单,仅有上车脚蹬框架梯子,而没有上车辅助扶手,这势必影响人员上下车的安全与舒适性,
[0004]另外类似油田作业车、汽车起重机等带有上平台面的工程车辆为增大平台面积会在国标允许范围内将平台做到最宽,任何附加的设备都不能超过该平台外缘,这样导致了布置上车踏板时只能与平台外缘平齐甚至在平台内侧,而这无疑对人员上下车平台的安全带来隐患,
[0005]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
[0007]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因此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零部件的同时安装,优化了工程车辆的零部件安装空间。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包含有具有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具有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的支架本体。
[0009]由于设计了支架本体,通过支架本体,实现了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因此实现了对工程车辆的零部件的同时安装,优化了工程车辆的零部件安装空间。
[0010]本技术设计了,按照与工程车辆的其它上装部件的连接、工程车辆的功能部件保护安装的方式集成支架本体的技术特征。
[0011]本技术设计了,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下边框
部和第二下边框部。
[0012]本技术设计了,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上边框部和第二上边框部。
[0013]本技术设计了,支架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第一横梁部、第二横梁部、第三横梁部和耳板部。
[0014]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走台板。
[0015]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梯架和扶手杆。
[0016]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支架本体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随动杆和第二随动杆。
[0017]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第三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顶紧螺杆。
[0018]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和第三附件装置与支架本体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拉伸弹簧。
[0019]本技术设计了,在支架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随动杆和走台板,在支架本体与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拉伸弹簧并且在第一连杆与第二随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一随动杆,在第二随动杆中设置有扶手杆并且在第二随动杆与扶手杆之间设置有顶紧螺杆。
[0020]本技术设计了,第一下边框部的横部和第二下边框部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耳板部联接,第一上边框部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下边框部的竖端头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的竖部的中间处联接,第二上边框部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下边框部的竖端头联接并且第二下边框部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上边框部的竖部的中间处联接,第一横梁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的竖部和第二上边框部的竖部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的端头和第三横梁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的横部和第二上边框部的横部联接,第一上边框部的竖部和第二上边框部的竖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联接并且第一上边框部的拐角部和第二上边框部的拐角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随动杆联接,第一下边框部的横部和第二下边框部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的上端端面部和第三横梁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走台板联接,耳板部设置为与电瓶箱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的竖部和第二下边框部的竖部分别设置为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联接,第一上边框部、第二上边框部、第一下边框部和第二下边框部分别设置为L字形框状体并且第一上边框部的横截面、第二上边框部的横截面、第一下边框部的竖部的横截面和第二下边框部的竖部的横截面分别设置为U字形,第一上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和第二上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随动杆和扶手杆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联接,第二下边框部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与第二上边框部联接,第一横梁部、第二横梁部和第三横梁部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耳板部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
[0021]本技术设计了,第一下边框部的横部后端头和第二下边框部的横部后端头设
置为直条体并且第一下边框部的横部前端头和第二下边框部的横部前端头设置为翘起体,翘起体的中心线与直条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8

24
°
并且翘起体的长度与直条体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4.8

6.7。
[0022]本技术设计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板部、第二条板部和抵制板部,第一条板部的内侧面上端部设置为与抵制板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条板部的内侧面上端部设置为与抵制板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第一条板部的端头和第二条板部的端头设置为与抵制板部的端头呈内缩式联接并且抵制板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梯架联接,第一条板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架本体联接并且第一条板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条板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梯架联接,第一连杆的第一条板部的中间部和第一连杆的第二条板部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随动杆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连杆和梯架之间的销轴分别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具有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的支架本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连接的内连接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下边框部(13)和第二下边框部(14),或,与工程车辆的上装部件连接的外连接部和具有安装拱形区间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上边框部(11)和第二上边框部(12),或,支架本体(1)设置为还包含有第一横梁部(15)、第二横梁部(16)、第三横梁部(17)和耳板部(18),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走台板(8),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梯架(4)和扶手杆(7),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支架本体(1)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随动杆(5)和第二随动杆(6),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第三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顶紧螺杆(9),或,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和第三附件装置与支架本体(1)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拉伸弹簧(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架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随动杆(6)和走台板(8),在支架本体(1)与梯架(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和拉伸弹簧(10)并且在第一连杆(2)与第二随动杆(6)之间设置有第一随动杆(5),在第二随动杆(6)中设置有扶手杆(7)并且在第二随动杆(6)与扶手杆(7)之间设置有顶紧螺杆(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耳板部(18)联接,第一上边框部(11)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端头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竖部的中间处联接,第二上边框部(12)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端头联接并且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上边框部(12)的竖部的中间处联接,第一横梁部(15)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竖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竖部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16)的端头和第三横梁部(17)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的横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横部联接,第一上边框部(11)的竖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竖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联接并且第一上边框部(11)的拐角部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拐角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随动杆(6)联接,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拉伸弹簧(10)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16)的上端端面部和第三横梁部(17)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走台板(8)联接,耳板部(18)设置为与电瓶箱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部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部分别设置为与工程车辆的车架联接,第一上边框部(11)、第二上边框
部(12)、第一下边框部(13)和第二下边框部(14)分别设置为L字形框状体并且第一上边框部(11)的横截面、第二上边框部(12)的横截面、第一下边框部(13)的竖部的横截面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竖部的横截面分别设置为U字形,第一上边框部(11)的U字形槽体和第二上边框部(12)的U字形槽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二随动杆(6)和扶手杆(7)联接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与第一上边框部(11)联接,第二下边框部(14)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与第二上边框部(12)联接,第一横梁部(15)、第二横梁部(16)和第三横梁部(17)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耳板部(18)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或,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后端头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后端头设置为直条体(132)并且第一下边框部(13)的横部前端头和第二下边框部(14)的横部前端头设置为翘起体(131),翘起体(131)的中心线与直条体(13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8

24
°
并且翘起体(131)的长度与直条体(132)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4.8

6.7。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工程车辆的扩展支架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板部(21)、第二条板部(22)和抵制板部(23),第一条板部(21)的内侧面上端部设置为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庆刚李俊熙刘圣杰鹿凡贞王腾朱磊赵锦郭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