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99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具有腔体,腔体侧壁设置容线槽,容线槽内设置有导电铜管,所述腔体在连接主体上端设置有开口;相邻的连接主体之间通过侧向设置的凸耳和铰接轴可枢转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导电铜管位置相对应的导电环;所述导电铜管两端形成或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向所述连接主体两侧延伸,与所述导电环抵触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原本刚性的电力轨道实现在一定角度内弯折变形,更好的贴合异形墙面。面。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家用电器种类以及数量越来越多,然而因为房子的格局问题,传统的电力布线方式在众多的电器插头前显得捉襟见肘,一般只能通过在插座上连接插排的方式来解决,然而插排功率限制注定只能增加有限的接口,并不能应付分散的电器,而且电器与插排间的冗余的连线又会产生新的麻烦。
[0003]中国专利CN208157794U公开了一种双面插座轨道电力系统,该电力连接系统包括电力轨道和双面插座;电力轨道顶部开有导轨插槽,所述双面插座通过所述导轨插槽的任意位置插接在所述电力轨道上,所述轨道电力系统贴墙布置,使得电器可以沿着墙壁就近取电。然而因电力轨道中因采用刚性的铜管作为导体,使得其在布线时无法贴合不规则墙面,虽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转角接头等连接部件。但仍无法解决在带有造型的墙面布线的问题,尤其是在临时布线的场合,困扰更加强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以实现布线时可美观的贴合异形墙面。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包括若干个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具有腔体,腔体侧壁设置容线槽,容线槽内设置有导电铜管,所述腔体在连接主体上端设置有开口;相邻的连接主体之间通过侧向设置的凸耳和铰接轴可枢转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导电铜管位置相对应的导电环;所述导电铜管两端形成或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向所述连接主体两侧延伸,与所述导电环抵触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铜管两端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一端为电铜棒,所述电铜棒插接在所述导电铜管内,所述取电叉另一端为设置为与所述导电环配合的分叉;相邻两个连接主体对应的分叉分别抵压在它们对应的导电环两侧,所述导电铜管内设置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导电铜管中两个插接的电铜棒之间,提供推力,将所述的分叉抵压在所述导电环表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铜管两端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一端为电铜棒,所述电铜棒插接在所述导电铜管内,所述取电叉另一端为设置为与所述导电环配合的套环,相邻两个连接主体对应的套环上下错位,套设在它们对应的导电环上;所述导电铜管内设置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导电铜管中两个插接的电铜棒之间,提供推力,使所述套环与所述导电环表面紧密接触。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电铜棒端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灯笼头、香蕉头、或胀套中的一种。
[0009]进一步的,在铰接的若干个连接主体外层包裹有绝缘的弹性材料,所述绝缘的弹
性材料不覆盖所述开口位置。
[0010]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绝缘的弹性材料外还设置有硬质拖链壳结构,所述硬质拖链壳结构至少包括底部和两个侧壁,所述底部铰接连接,所述侧壁包括多个独立竖条结构,相邻的独立竖条结构之间错位设置或留有余量设置,以防止电力轨道弯折时互相干涉。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主体设置为多层,其中最上一层设置有用于取电的腔体,其余层设置为并行层,所述并行层用于设置并行的导线和/或导流槽,以及设置用于将所述电力轨道固定在墙体上的螺接孔。
[0012]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电力轨道与异形墙面之间的良好贴合,也可以用于墙体拐角处的过渡,且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可以插卡取电的功能,尤其是作为模块化设计在临时场所的活动安装时,可以通过弯曲让位来实现其他模块间不规格距离的连接,还可以通过多次往复弯折来扩增取电位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铰接轴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

连接主体;11

凸耳;12

开口;13

分叉;14

灯笼头;15

导电铜管;16

取电铜棒;111铰接孔;2

铰接轴;21

绝缘轴;22

导电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结合附图就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
[0020]如附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包括若干个连接主体1,所述连接主体1具有腔体,腔体侧壁设置容线槽,容线槽内设置有导电铜管15,所述腔体在连接主体上端设置有开口12;相邻的连接主体1之间通过侧向设置的凸耳11和铰接轴2可枢转连接;所述铰接轴2上设置有与导电铜管15位置相对应的导电环22;所述导电铜管15两端形成或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向所述连接主体1两侧延伸,与所述导电环22抵触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铜管15两端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一端为电铜棒16,所述电铜棒16插接在所述导电铜管15内,所述取电叉另一端为设置为与所述导电环22配合的分叉13;相邻两个连接主体1对应的分叉13分别抵压在它们对应的导电环22两侧,所述导电铜管15内设置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导电铜管15中两个插接的电铜棒16之间,提供推力,将所述的分叉13抵压在所述导电环22表面。
[0022]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铜管15两端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一端为电铜棒16,所述电铜棒16插接在所述导电铜管15内,所述取电叉另一端为设置为与所述导电环配合的套环,相邻两个连接主体对应的套环上下错位,套设在它们对应的导电环22上;所述导电铜管内设置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导电铜管15中两个插接的电铜棒16之间,提供推力,使所述
套环与所述导电环22表面紧密接触。
[0023]更进一步的,所述电铜棒端部设置有连接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灯笼头14。
[0024]为了防止漏电,及美观效果,在铰接的若干个连接主体外层包裹有绝缘的弹性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的弹性材料为绝缘硅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橡胶或其他绝缘且具有较好弹性的材质包裹在外层作为蒙皮,保证在铰接的若干个连接主体弯折时,蒙皮不会破裂或者限位即可。所述绝缘的弹性材料不覆盖所述开口位置,或在开口位置留有狭缝,不影响插卡取电,且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
[0025]为了有效的保护蒙皮,还可以在所述绝缘的弹性材料外设置硬质拖链壳结构,所述硬质拖链壳结构至少包括底部和两个侧壁,所述底部铰接连接,所述侧壁包括多个独立竖条结构,相邻的独立竖条结构之间错位设置或留有余量设置,以防止电力轨道弯折时互相干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硬质拖链壳结构采用铝合金,其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拖链类似,由多个单体铰接而成,从三面呈“凹”字型包裹并保护蒙皮,单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具有腔体,腔体侧壁设置容线槽,容线槽内设置有导电铜管(15),所述腔体在连接主体上端设置有开口(12);相邻的连接主体之间通过侧向设置的凸耳(11)和铰接轴可枢转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导电铜管(15)位置相对应的导电环(22);所述导电铜管(15)两端形成或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向所述连接主体两侧延伸,与所述导电环(22)抵触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铜管(15)两端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一端为电铜棒(16),所述电铜棒(16)插接在所述导电铜管(15)内,所述取电叉另一端为设置为与所述导电环(22)配合的分叉(13);相邻两个连接主体对应的分叉(13)分别抵压在它们对应的导电环(22)两侧,所述导电铜管(15)内设置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导电铜管(15)中两个插接的电铜棒(16)之间,提供推力,将所述的分叉(13)抵压在所述导电环(22)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铜管(15)两端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一端为电铜棒(16),所述电铜棒(16)插接在所述导电铜管(15)内,所述取电叉另一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计文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