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57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PCB板领域,公开了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其包括CPU模块板,所述CPU模块板下端通过连接螺丝与外围接口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CPU模块板上端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CPU,所述CPU模块板下端面与外围接口板上端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且第一连接器位于第二连接器正前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不同的CPU可以做无缝的快速替换,可快速的适用的最新的CPU技术,供应的周期也会比先前超速至少6个月,对于行业内适用的电磁辐射及抗干扰设计等技术也能多次迭代适用。扰设计等技术也能多次迭代适用。扰设计等技术也能多次迭代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CB板
,尤其涉及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高性能计算的终端产品,其中的PCB板为了适应高速信号、高可靠性的产品设计,不得不采用10层甚至是12层板盲埋空等技术。但由于PCB的生产工艺及生产周期,不能及时的极大满足客户的需求。
[0003]而在最新的终端产品设计对高性能的需求由于工艺,不能快速的满足,同时,就终端产品的可靠性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0004]由此,我们根据现有客户的需求以及未来高性能计算单元的构架,我们提出了提出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包括CPU模块板,所述CPU模块板下端通过连接螺丝与外围接口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CPU模块板上端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CPU,所述CPU模块板下端面与外围接口板上端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且第一连接器位于第二连接器正前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位于所述CPU模块板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右侧设有四个上螺丝孔,位于所述CPU模块板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左侧设有两个上螺丝孔,位于所述外围接口板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右侧设有四个下螺丝孔,位于所述CPU模块板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左侧设有两个下螺丝孔。
[0009]优选的,所述CPU模块板上的6个上螺丝孔均位于其边缘位置,所述外围接口板上的6个下螺丝孔均位于其边缘位置,且6个所述上螺丝孔与6个下螺丝孔一一对应,且6个所述上螺丝孔分别通过6个连接螺丝与6个下螺丝孔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CPU模块板与外围接口板厚度均为1.6mm。
[0011]优选的,所述CPU模块板与外围接口板之间间距为8mm。
[0012]优选的,所述上螺丝孔以及下螺丝孔直径均为8mm。
[0013]优选的,所述CPU模块板与外围接口板宽度均为95mm。
[0014]优选的,所述CPU模块板与外围接口板长度均为125mm。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位于CPU模块板左端的水平直线距离为31.9mm。
[0016]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左侧的两个上螺丝孔与CPU模块板左端水平直线距离为4mm,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右侧的四个上螺丝孔两两
一对与CPU模块板左端水平距离均相同,且分别为91mm、121mm,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左侧的两个下螺丝孔与外围接口板左端水平直线距离为4mm,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右侧的四个下螺丝孔两两一对与外围接口板左端水平距离均相同,且分别为91mm、121mm。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CPU模块板通过6个上螺丝孔、6个连接螺丝以及6个下螺丝孔与外围接口板进行精确固定。本专利技术对于不同的CPU可以做无缝的快速替换,可快速的适用的最新的CPU技术。供应的周期也会比先前超速至少6个月。对于行业内适用的电磁辐射及抗干扰设计等技术也能多次迭代适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中CPU模块板的仰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中外围接口板的俯视图。
[0022]图中标号:1CPU模块板、2CPU、3上螺丝孔、4连接螺丝、5下螺丝孔、6第一连接器、7外围接口板、8第二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4,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包括CPU模块板1,CPU模块板1下端通过连接螺丝4与外围接口板7可拆卸式固定连接,CPU模块板1上端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CPU2,CPU模块板1下端面与外围接口板7上端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且第一连接器6位于第二连接器8正前侧,两个第一连接器6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连接器8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位于CPU模块板1上的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右侧设有四个上螺丝孔3,位于CPU模块板1上的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左侧设有两个上螺丝孔3,位于外围接口板7上的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右侧设有四个下螺丝孔5,位于CPU模块板1上的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左侧设有两个下螺丝孔5。
[0026]CPU模块板1上的6个上螺丝孔3均位于其边缘位置,外围接口板7上的6个下螺丝孔5均位于其边缘位置,且6个上螺丝孔3与6个下螺丝孔5一一对应,且6个上螺丝孔3分别通过6个连接螺丝4与6个下螺丝孔5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27]CPU模块板1与外围接口板7厚度均为1.6mm。
[0028]CPU模块板1与外围接口板7之间间距为8mm。
[0029]上螺丝孔3以及下螺丝孔5直径均为8mm。
[0030]CPU模块板1与外围接口板7宽度均为95mm。
[0031]CPU模块板1与外围接口板7长度均为125mm。
[0032]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位于CPU模块板1左端的水平直线距离为31.9mm。
[0033]位于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左侧的两个上螺丝孔3与CPU模块板1左端水平直线距离为4mm,位于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右侧的四个上螺丝孔3两两一对与CPU模块板1左端水平距离均相同,且分别为91mm、121mm,位于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左侧的两个下螺丝孔5与外围接口板7左端水平直线距离为4mm,位于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右侧的四个下螺丝孔5两两一对与外围接口板7左端水平距离均相同,且分别为91mm、121mm。
[0034]实施例:第一连接器6型号为FX23L

120S

0.5SV,第二连接器8型号为FX23L

120P

0.5SV8,CPU模块板1通过6个上螺丝孔3、6个连接螺丝4以及6个下螺丝孔5与外围接口板7进行精确固定,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连接器6脚位(CONN1定义)如下表1所示:
[0035]表1
[003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包括CPU模块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模块板(1)下端通过连接螺丝(4)与外围接口板(7)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CPU模块板(1)上端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CPU(2),所述CPU模块板(1)下端面与外围接口板(7)上端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且第一连接器(6)位于第二连接器(8)正前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器(6)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8)可拆卸式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CPU模块板(1)上的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右侧设有四个上螺丝孔(3),位于所述CPU模块板(1)上的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左侧设有两个上螺丝孔(3),位于所述外围接口板(7)上的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右侧设有四个下螺丝孔(5),位于所述CPU模块板(1)上的第一连接器(6)以及第二连接器(8)左侧设有两个下螺丝孔(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模块板(1)上的6个上螺丝孔(3)均位于其边缘位置,所述外围接口板(7)上的6个下螺丝孔(5)均位于其边缘位置,且6个所述上螺丝孔(3)与6个下螺丝孔(5)一一对应,且6个所述上螺丝孔(3)分别通过6个连接螺丝(4)与6个下螺丝孔(5)可拆卸式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PCB板与PCB板间的链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模块板(1)与外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协维樊永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关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