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和具备该线圈的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258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6
提供能够充分维持形状的线圈和具备该线圈的电感器。该电感器包含:卷绕部,是通过使导线卷绕成利用配置于最内周的过渡部连接起来的上段和下段而形成的,该导线具有绝缘被膜,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幅宽面,且两端位于最外周;和一对引出部,它们从上段和下段的最外周引出,与两端连续,过渡部的至少局部包含加宽部,导线在加宽部处的宽度比导线在加宽部以外部分的宽度宽。部分的宽度宽。部分的宽度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和具备该线圈的电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和具备该线圈的电感器。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如DCDC转换器那样的电源电路的扼流圈,使用在包含磁性粉和树脂的磁性部中埋设有卷绕导线而成的线圈的电感器。针对用于这种电感器的线圈,能够使用各种线圈。作为其中之一,存在如下这种线圈,即,将截面矩形的导线卷绕成上段和下段这两段,其中,两段通过位于最内周的导线连结起来,并且各段在最外周具有导线的端部(所谓α绕组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9/0198235号说明书
[0004]在如上述那样使用埋设α绕组的线圈的电感器的方案当中,近年来,为了响应电源电路小型化的要求,DCDC转换器的动作频率高频化,并且电感器低电感化。因此,能够减少线圈的匝数。在为线圈的引出部向相互对置的方向引出的α绕组线圈时,最小匝数是2.5匝。
[0005]然而,若减少匝数形成α绕组的线圈,则导线彼此的熔接区域减少,不易保持线圈的形状。具体来说,针对匝数多的α绕组的线圈,各周的导线的幅宽面成为熔接区域,能够充分保持线圈的形状。另一方面,在匝数少的线圈例如2.5匝的α绕组线圈中,由于在上段和下段各自当中,导线仅卷绕有1圈以下,所以仅连接上段与下段且位于最内周的导线的幅宽面成为主要的熔接区域,可能产生线圈的绕组松动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低匝数也能充分维持形状的线圈和具备该线圈的电感器。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线圈的特征在于,包含:卷绕部,是通过使导线卷绕成利用最内周的过渡部连接起来的上段和下段而形成的,该导线具有绝缘被膜,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幅宽面,且两端位于最外周;和一对引出部,它们从上段和下段的最外周引出,与两端连续。
[000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即便低匝数也能充分维持形状的线圈和具备该线圈的电感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线圈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0011]图2是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0012]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线圈的展开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
电感器;2

本体;2a、2b、2c、2d、2e、2f

面;4

外部电极;6

磁性部;8

线圈;10

卷绕部;10a

卷绕部的上端;10b

卷绕部的下端;12

上段;14

下段;12a、14a

内周侧幅宽面;16

引出部;16a

末端;18

加宽部;18a

加宽部的上端;18b

加宽部的下端;18c

外周侧幅宽面;20

过渡部;50、56

夹具;52、54

凸缘;58

卷芯;60

绕线槽;100

导线;r

有效内径;t1、t2

厚度;w1、w2、w3

宽度;θ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根据需要表示特定的方向、位置的术语(例如“上”、“下”、“右”、“左”和包含这些术语的其它术语)。这些术语的使用是为了容易参照附图理解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不受这些术语的含义限定。另外,在多个附图中示出的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表示相同的部分或者部件。
[0017]在后述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省略针对与上述共通的情况的记述,仅说明不同点。特别是针对基于相同结构的相同的作用效果,并未按照实施方式、实施例依次提及。
[0018]1.实施方式
[0019]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
[0020]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具备本体2和配置于本体2上的一对外部电极4。本体2具备线圈8和埋设线圈8的磁性部6。
[0022]线圈8包含卷绕部10和从卷绕部10的最外周引出的一对引出部16。
[0023]卷绕部10通过卷绕一根导线而形成。卷绕部10被卷绕成经由导线的位于最内周的过渡部20连接起来的上段12和下段14。过渡部20在其中央部包含加宽部18。即,加宽部18是过渡部20的至少局部。导线的加宽部18处的宽度w2比导线的除加宽部18以外部分的宽度w1宽。
[0024]一对引出部16分别从上段12的最外周和下段14的最外周相互向对置的方向引出,与一对外部电极4电连接。
[0025](线圈)
[0026]线圈8是所谓α绕组线圈,具备:长圆形的卷绕部10,其是将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幅宽面的导线卷绕为上下两段而形成的;和一对引出部16,它们从卷绕部10引出。
[0027]形成线圈8的导线具备在导体的表面具有绝缘性的包覆层和位于包覆层的表面的熔接层,该导线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幅宽面,截面为矩形(所谓扁线)。导体例如由铜等形成,宽度为100μm以上、1000μm以下,厚度为10μm以上、200μm以下。包覆层由聚酰胺酰亚胺等绝缘性树脂形成,厚度例如为2μm以上、20μm以下,优选为4μm。熔接层由如能够固定构成卷绕部10的导线彼此那样包含自熔接成分的热塑性树脂或者热固化性树脂等形成,厚度例如为0.5μm以上、4μm以下,优选为1.5μm。因此,导线的线宽方向的长度w1例如为100μm以上、1100μm以下,厚度t1例如为15μm以上、250μm以下。
[0028]卷绕部10的上段12和下段14经由位于卷绕部10的最内周的过渡部20相互连接。过渡部20是导线的局部,是跨上段12和下段14延伸的部分,在图1中,是从箭头S0起至箭头E0为止的1匝。另外,一个引出部16和上段12的导线从箭头S0起至箭头S1卷绕3/4匝,另一个引出部16和下段14的导线从箭头E0起至箭头E1卷绕3/4匝,整体上,形成2.5匝的线圈。
[0029]过渡部20包含将形成线圈8的导线的局部压扁形成的加宽部18。在图1所示的电感器中,加宽部18是过渡部20的局部,但也可以是过渡部20整体是加宽部18。如图1和图2所示,加宽部18处的导线的宽度w2比加宽部18以外部分的导线的宽度w1宽,加宽部18处的导线的厚度t2比加宽部18以外部分的导线的厚度t1薄。加宽部18的外周侧幅宽面18c与上段12和下段14的内周侧幅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其特征在于,包含:卷绕部,是使导线卷绕成利用配置于最内周的过渡部连接起来的上段和下段而形成的,该导线具有绝缘被膜,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幅宽面,且两端位于最外周;和一对引出部,它们从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的最外周引出,与所述两端连续,所述过渡部的至少局部包含加宽部,导线在所述加宽部处的宽度比导线在所述加宽部以外部分的宽度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宽部的厚度比导线的所述加宽部以外部分的厚度薄。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羽贺健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