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24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减振装置,该车用减振装置包括:第一附接构件,该第一附接构件附接至第一构件;第二附接构件,该第二附接构件附接至第二构件;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该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被配置成根据第一附接构件与第二附接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来改变容积;以及孔道,该孔道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的容积的变化来使液体在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之间流动。该液体包含非牛顿流体,该非牛顿流体的粘度随着剪切率的增加而降低,该孔道包括与第一液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口以及与第二液室连通的第二连通口,并且第一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与第二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不同。第二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不同。第二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减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的车用减振装置是通过使液体经由孔道在多个液室之间流动来进行减振的(例如,JP2004-324823A)。
[0003]为了根据液体的流动方向来改变减振装置的减振特性,有一种配置是设置多个孔道,各个孔道皆具有止回阀,并且根据液体的流动方向来切换液体所流过的孔道。然而,如果采用这种配置,那么改变减振装置的减振特性的机构就会变复杂,并由此,可能增加减振装置的尺寸和制造成本。另外,因多个孔道皆具有诸如止回阀的移动部件而可能造成有关耐久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这种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车用减振装置,即,该车用减振装置可以根据液体的流动方向来改变减振特性,而不会增加该车用减振装置的尺寸和制造成本,并且不会造成有关耐久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这种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用减振装置1,所述车用减振装置包括:第一附接构件5,所述第一附接构件附接至第一构件2;第二附接构件6,所述第二附接构件附接至第二构件3;第一液室10和第二液室11,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附接构件与所述第二附接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来改变容积;以及孔道12,所述孔道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的容积的变化来使液体M在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之间流动,其中,所述液体包含非牛顿流体,所述非牛顿流体的粘度随着剪切率的增加而降低,所述孔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液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口31以及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的第二连通口32,并且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不同。
[0006]根据这种布置,液体的剪切率根据液体的流动方向而改变,并由此,包含在液体中的非牛顿流体的剪切率和粘度也发生改变。因此,可以使车用减振装置的减振特性根据液体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而不需要设置皆具有止回阀的多个孔道。即,车用减振装置的减振特性根据液体的流动方向可以是各向异性的,而不会增加该车用减振装置的尺寸和制造成本,并且不会造成有关耐久性的问题。
[0007]在上面的布置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并且所述孔道的直径是从所述第一连通口到所述第二连通口逐渐增加的。
[0008]根据这种布置,可以逐渐改变液体的剪切率和粘度,并由此防止车用减振装置的减振特性急剧变化。
[0009]在上面的布置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并且在所述第一连通口中设置有湍流增进构件42、52、62,所述湍流增进构件被配
置成增加所述液体的湍流程度。
[0010]根据这种布置,可以增进第一连通口中的液体的湍流,并由此增加第一连通口中的液体的剪切率的上升量。因此,可以使车用减振装置的减振特性根据液体的流动方向发生极大改变。
[0011]在上面的布置中,优选地,所述湍流增进构件包括可旋转部分。
[0012]根据这种布置,所述湍流增进构件可以增强液体的湍流增进效率。
[0013]在上面的布置中,优选地,所述可旋转部分包括螺旋桨44。
[0014]根据这种布置,所述湍流增进构件可以进一步增强液体的湍流增进效率。
[0015]在上面的布置中,优选地,所述湍流增进构件包括网54。
[0016]根据这种布置,可以在不需要移动部件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简单的结构来充分增进液体的湍流。
[0017]在上面的布置中,优选地,所述湍流增进构件包括柱状部分。
[0018]根据这种布置,所述湍流增进构件可以生成Karman涡街(vortex street)并由此增进液体的湍流。
[0019]在上面的布置中,优选地,所述车用减振装置还包括:可弹性变形的第一壁7,所述第一壁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一液室并且被配置成支承所述第一附接构件;可弹性变形的第二壁8,所述第二壁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二液室并且附接至所述第二附接构件;以及分隔壁9,所述分隔壁联接至所述第一壁,以分隔所述第二液室与所述第一液室,并且所述分隔壁设置有所述孔道。
[0020]根据这种布置,可以增强车用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
[0021]在上面的布置中,优选地,所述非牛顿流体是触变流体。
[0022]根据这种布置,所述非牛顿流体的粘度可以随着剪切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可以防止车用减振装置的减振特性急剧变化。
[0023]在上面的布置中,优选地,所述液体仅由所述非牛顿流体组成。
[0024]在上面的布置中,优选地,所述液体由所述非牛顿流体和牛顿流体两者组成。
[0025]因此,根据上面的布置,可以提供这样一种车用减振装置,即,该车用减振装置可以根据液体的流动方向来改变减振特性,而不会增加该车用减振装置的尺寸和制造成本,并且不会造成有关耐久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架的横截面图;
[0027]图2是示出牛顿流体和触变流体的粘度特性的图形;
[0028]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孔道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9]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修改例的孔道的示意性立体图;
[0030]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修改例的孔道的示意性立体图;以及
[0031]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修改例的孔道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参照附图,将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液发动机架1(车用减振装
置的示例)进行描述。在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U和Lo分别表示发动机架1的上侧和下侧。
[0033]<发动机架1的结构>
[0034]参照图1,发动机架1是设置在诸如汽车的车辆中的内燃发动机2(第一构件的示例)与车体3(第二构件的示例)之间的。发动机架1是在对发动机2的振动进行阻尼的同时支承该发动机的组件。
[0035]发动机架1包括:附接至发动机2的第一附接构件5、附接至车体3的第二附接构件6、设置在第一附接构件5与第二附接构件6之间的第一壁7、设置在第一壁7的下方的第二壁8、设置在第一壁7与第二壁8之间的分隔壁9、设置在分隔壁9的上方的第一液室10、设置在分隔壁9的下方的第二液室11以及设置在分隔壁9的外周上的孔道12。下面,将逐一描述发动机架1的这些组件。
[0036]发动机架1的第一附接构件5位于发动机架1的上端处。第一附接构件5包括接合部分14以及从接合部分14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附接部分15。将附接部分15通过螺栓16附接至发动机2。
[0037]发动机架1的第二附接构件6位于发动机架1的下部。第二附接构件6包括外筒18以及设置在外筒18的内周侧上的内筒19。将外筒18的上端和内筒19的上端通过螺栓20彼此连接。将外筒18的下部通过螺栓(未示出)附接至车体3。
[0038]发动机架1的第一壁7由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减振装置,所述车用减振装置包括:第一附接构件,所述第一附接构件附接至第一构件;第二附接构件,所述第二附接构件附接至第二构件;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附接构件与所述第二附接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来改变容积;以及孔道,所述孔道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的容积的变化来使液体在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之间流动,其中,所述液体包含非牛顿流体,所述非牛顿流体的粘度随着剪切率的增加而降低,所述孔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液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的第二连通口,并且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减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并且所述孔道的直径是从所述第一连通口到所述第二连通口逐渐增加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减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并且在所述第一连通口中设置有湍流增进构件,所述湍流增进构件被配置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江洲圭太早川诚二寒川直辉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