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液压衬套以及汽车前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60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液压衬套,包括内部套件和外部套件,内部套件包括内管、第一橡胶主簧和内骨架;外部套件包括外骨架、第二橡胶主簧和外管,外骨架套接在内骨架的外部;第二橡胶主簧上设有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第一凹腔的内部设有第一流道板,第二凹腔的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板,第一流道板与第二橡胶主簧之间形成第一液腔,第二流道板与第二橡胶主簧之间形成有第二液腔;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悬架,包括所述汽车液压衬套,液压衬套安装在前悬架的下摆臂上且其中心轴线沿整车X向或Z向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减缓冲击力、振动衰减效果好的基础上,使得车辆轻量化的优点,且实现液压衬套既可X向布置,也能Z向布置,提升寿命。提升寿命。提升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液压衬套以及汽车前悬架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液压衬套以及汽车前悬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者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车辆行驶中的舒适性,但传统的橡胶衬套因提供的阻尼有限,不能快速衰减因颠簸路面或急加速或急减速带来的车身振动,使用范围越来越受限,由于液压衬套能够在低频大振幅的情况下提供大阻尼,更好地起到减振的作用,故越来越多的汽车采用液压衬套。
[0003]液压衬套通常具有通过通道连通的两个液体腔,但因其液体腔的空心结构使得承受载荷能力下降,液压衬套无法采用沿Z轴向布置,为保证其使用寿命,目前汽车前下臂的液压衬套均采用沿X轴向布置,如此一来,摆臂使用中最频繁的是随车轮上下跳,即摆臂绕整车X向布置的轴线进行扭转运动,橡胶体可承受较频繁的沿轴线的扭转力和力矩,不会因沿轴线的摆动力和力矩被撕裂,从而通过X向布置起到减小橡胶受力,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但是,这种沿X轴向布置的布置方式,需要通过其他过渡零件将液压衬套安装在摆臂上,由此使得汽车整体的重量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液压衬套以及汽车前悬架,能够减缓冲击力、振动衰减效果好的基础上,使得车辆轻量化,且实现液压衬套既可X向布置,也能Z向布置,提升寿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衬套,包括内部套件和套设于所述内部套件外部的外部套件,所述内部套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管、第一橡胶主簧和内骨架;所述外部套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外骨架、第二橡胶主簧和外管,所述外骨架套接在所述内骨架的外部;
[0006]所述第二橡胶主簧上设有开口径向朝外设置的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的内部设有第一流道板,所述第二凹腔的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与所述第二橡胶主簧之间形成有一用于储放液体的第一液腔,所述第二流道板与所述第二橡胶主簧之间形成有一用于储放液体的第二液腔,所述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在所述第一流道板和/或第二流道板发生形变时可相互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流道板包括本体部、设于本体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和设于本体部另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本体部的内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径向向内凸起;
[0008]所述第二橡胶主簧上设有第一安装凸块和第二安装凸块;
[0009]所述第一连接部搭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凸块上,所述第二连接部搭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凸块上;
[0010]所述第二流道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流道板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于所述第二橡胶
主簧的两侧。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流道板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流道板的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隔壁,所述隔壁与所述第二橡胶主簧一体成型。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流道板上设有与第一液腔连通且开口沿第一流道板径向朝外设置的第一通液孔,所述第二流道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液腔连通且开口沿第二流道板径向朝外设置的第二通液孔;
[0013]所述第一流道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液孔相互独立且开口沿第一流道板径向朝外设置的第一通液槽,所述第二流道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液孔相互独立且开口沿第二流道板径向朝外设置的第二通液槽,所述第一通液槽和第二通液槽相连通并形成一流道;
[0014]所述外管包覆在所述第一流道板和第二流道板的外周,并使得:
[0015]在所述第一流道板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一通液孔与第一通液槽连通;在所述第二流道板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二通液孔与所述第二通液槽连通。
[001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内骨架上开设有沿所述内骨架的轴线方向设置的开口。
[00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橡胶主簧包括橡胶主体和内嵌在所述橡胶主体内的主簧插片,所述主簧插片靠近所述橡胶主体的外周。
[001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内管的中部设有将所述第一橡胶主簧压紧在所述内骨架上的凸起部。
[001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外管的上管口和所述外管的下管口均为缩口结构。
[002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橡胶主簧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一橡胶主簧的下端面上均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二橡胶主簧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橡胶主簧的下端面上均设有第二环形槽。
[0021]此外,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悬架,包括上述液压衬套,液压衬套安装在前悬架的下摆臂上,且所述液压衬套的中心轴线沿整车X向或Z向布置。
[002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液压衬套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3]1、当摆臂扭转作用于液压衬套的外管时,第一流道板或第二流道板在外力挤压的作用下向第一凹腔的底面或第二凹腔的底面一侧靠近,尤其在挤压力较大时,第一流道板的本体部或第二流道板的本体部将会抵靠在第一凹腔的底面或第二凹腔的底面上,使第一液腔或第二液腔的空间受到挤压,从而将其内的液体压向第二液腔或第一液腔,进而能够提高阻尼,初步减小压力的冲击,以达到第一重缓冲效果;其次,由于凹腔由第二橡胶主簧成型,则凹腔具有较好的弹性支撑性能,能进一步减小压力的冲击,以达到第二重缓冲效果;再次,通过第一橡胶主簧的设置,使冲击力传递至内管前再次得到缓冲,以达到第三重缓冲效果;可见,本技术能够实现三重缓冲效果,能大大地降低内管受到的冲击力,快速衰减因颠簸路面或急加、减速带来的车身振动;同理,当液压衬套的内管承受上下跳动的摆动力时,第一橡胶主簧初步减缓摆动力,第二橡胶主簧进一步减缓摆动力,实现双重缓冲,同时,内部套件和外部套件由内、外骨架分隔,避免冲击力直接传递至第二橡胶主簧上,而导致凹腔出现开裂,造成漏液、异响等现象,延长液压衬套的使用寿命;可见,本技术能够实现多重缓冲效果,使液压衬套能有效地减缓各个方向的冲击力,快速衰减因颠簸路
面或急加速或急减速带来的车身振动,提高驾驶员或乘客的舒适度,振动衰减效果好;
[0024]2、液压衬套实现液压衬套既可X向布置,也能Z向布置,且液压衬套能直接安装在摆臂上,不需要通过其他部件安装,有效地减轻了汽车整体的重量,降低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0027]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衬套的右侧视图图;
[0029]图5是图4中C-C向的剖视图;
[0030]图6是图4中D-D向的截面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衬套的立体图;
[0032]图8是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衬套的安装示意图;
[0034]图中,a、液压衬套;b、下摆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套件和套设于所述内部套件外部的外部套件,所述内部套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管、第一橡胶主簧和内骨架;所述外部套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外骨架、第二橡胶主簧和外管,所述外骨架套接在所述内骨架的外部;所述第二橡胶主簧上设有开口径向朝外设置的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的内部设有第一流道板,所述第二凹腔的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与所述第二橡胶主簧之间形成有一用于储放液体的第一液腔,所述第二流道板与所述第二橡胶主簧之间形成有一用于储放液体的第二液腔,所述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在所述第一流道板和/或第二流道板发生形变时可相互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板包括本体部、设于本体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和设于本体部另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本体部的内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径向向内凸起;所述第二橡胶主簧上设有第一安装凸块和第二安装凸块;所述第一连接部搭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凸块上,所述第二连接部搭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凸块上;所述第二流道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流道板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于所述第二橡胶主簧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板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流道板的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隔壁,所述隔壁与所述第二橡胶主簧一体成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板上设有与第一液腔连通且开口沿第一流道板径向朝外设置的第一通液孔,所述第二流道板上设有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罗勇何家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