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53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电源,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储能电容板、散热片、安装板以及风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平行的布设在安装板的一侧,散热片布设在安装板的另一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直流输出端,储能电容板中的电容并联于直流输出端,储能电容板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布设在散热片的表面,风机布设在散热片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电源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交流电源。
技术介绍
功率因数校正(PowerFactorCorrection,PFC)电路是交流电源中一种常用的电路结构,基本的PFC电路通常包括PFC电感、PFC开关、电容以及控制器,PFC电路工作时,控制器控制PFC开关周期导通,使得PFC电感周期的为电容充电,使得输入PFC开关的输入电流能跟踪输入电压的变化,进而提高交流电源的功率因数。现有技术中,PFC电感、PFC开关、电容以及控制器通常集成在一块PCB电路板上,各器件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进行PCB布局时难以兼顾PCB板空间的合理利用以及减小PCB板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此外,配置整块PFC电路板的交流电源的散热冷风利用率低,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流电源,以达到提高交流电源散热性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电源,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储能电容板、散热片、安装板以及风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平行的布设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散热片布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直流输出端,所述储能电容板中的电容并联于所述直流输出端,所述储能电容板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表面,所述风机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表面。进一步的,交流电源还包括整流电路板,所述整流电路板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板配置有整流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直流输入端,所述直流输入端与所述整流器电连接,所述整流器用于三相电的整流以及为所述风机供电。进一步的,所述交流电源还包括逆变电路板,所述逆变电路板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逆变电路板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同侧,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通过所述直流输出端与所述逆变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逆变电路板配置有变压器以及输出电抗,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输出电抗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感以及所述变压器位于所述风机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的顶面与安装板贴合,所述变压器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底面,所述输出电抗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侧面,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输出电抗位于所述风机的同侧。进一步的,所述逆变电路板分为第一逆变电路板以及第二逆变电路板,所述直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逆变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二逆变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逆变电路板配置有第一逆变器以及第一输出电抗,所述第二逆变电路板配置有第二逆变器以及第二输出电抗,所述第一逆变器以及所述第二逆变器对称的布设于所述散热片的表面,所述第一输出电抗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电抗对称的布设于所述散热片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分为第一功率因数校正电感以及第二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所述第一功率因数校正电感以及所述第二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对称的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电路板还配置有浪涌保护器,所述浪涌保护器与所述直流输入端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风机分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对称的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逆变电路板包括电容板、IGBT电路板和二极管电路板,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通过所述直流输出端与所述IBGT电路板电连接,所述IGBT电路板与所述二极管电路板以及所述变压器电连接,所述电容板中的电容并联于所述IGBT电路板的输入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对功率因数校正单元进行拆分,将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主体电路部分设计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将功率因数校正单元中的储能电容设计在储能电容板内,空间上,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与储能电容板之间按90°角进行布局,可以缩短电容与直流输出端之间导体的长度,进而减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提高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品质以及降低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发热量。2.将功率因数校正单元中的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布设在散热片上,当风机的风吹过散热片时,通过散热片可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电感的有效散热,可以提高风机的利用率,强化交流电源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的交流电源结构框图;图2是实施例中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与储能电容板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交流电源结构框图;图4是实施例中的交流电源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的交流电源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1图1是实施例中的交流电源结构框图,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交流电源包括整流单元100、功率因数校正单元200以及逆变单元300,其中功率因数校正单元200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及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逆变单元300包括逆变电路以及逆变控制器。示例性的,整流单元100和功率因数校正单元200用于将交流电源接入的三相电转换为直流电,具体的,整流单元100用于三相电的一次整流,功率因数校正单元200用于提高交流电源的功率因数。逆变单元300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使交流电源通过交流电为用电设备供电。本实施例中,基于整流单元设计整流电路板。基于功率因数校正单元设计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储能电容板、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其中储能电容板中的电容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滤波电容,功率因数校正电感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电感。基于逆变单元设计逆变电路板。通过整流电路板、逆变电路板、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储能电容板、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散热片、安装板以及风机组成交流电源产品。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整流电路板、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逆变电路板布设在安装板的一侧且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其中,整流电路板、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逆变电路板与安装板相平行。散热片布设在安装板的另一侧,风机布设在散热片的表面。本实施例中,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直流输入端和直流输出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通过直流输入端与整流电路板电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通过直流输出端与逆变电路板电连接。图2是实施例中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与储能电容板的安装示意图,参考图2,储能电容板1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2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其中,储能电容板1中的电容与直流输出端电连接。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储能电容板1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2之间可以通过螺丝(S-1、S-2、S-3)固定连接。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布设在散热片的表面且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对功率因数校正单元进行拆分,将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主体电路部分设计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将功率因数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储能电容板、散热片、安装板以及风机,/n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平行的布设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散热片布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n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直流输出端,所述储能电容板中的电容并联于所述直流输出端,所述储能电容板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n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表面,/n所述风机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储能电容板、散热片、安装板以及风机,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平行的布设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散热片布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直流输出端,所述储能电容板中的电容并联于所述直流输出端,所述储能电容板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表面,
所述风机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源,其特征在于,交流电源还包括整流电路板,所述整流电路板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板配置有整流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配置有直流输入端,所述直流输入端与所述整流器电连接,所述整流器用于三相电的整流以及为所述风机供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源还包括逆变电路板,所述逆变电路板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逆变电路板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同侧,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板通过所述直流输出端与所述逆变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逆变电路板配置有变压器以及输出电抗,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输出电抗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感以及所述变压器位于所述风机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顶面与安装板贴合,所述变压器布设在所述散热片的底面,所述输出电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