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36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包括多组电感组件,所述电感组件包括电感壳、设于所述电感壳内的多个电感线圈、设于多个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电感壳之间的网兜,以及填充于所述网兜内的导热灌封胶,所述网兜包括PBT网格支架和间隔设于所述PBT网格支架中部的多块定位板,每一所述定位板与电感线圈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填胶缺口。上述逆变器,网兜的PBT网格支架采用网格设计,透胶能力强,可使电感壳的腔体内胶体充分填充,排出气体,一方面,增加导热灌封胶与电感壳的附着力,另一方面,令灌封后的多个电感线圈与电感壳间的热阻减小,加强了电感组件的散热效果,增加整机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
技术介绍
在逆变器产品的电感组件中,电感线圈之间、电感线圈与电感壳之间的绝缘方案通常采用环氧树脂板和玻纤布。当多组电感线圈安装时,虽然环氧树脂板能在电感线圈间起到绝缘作用,但不能防止电感线圈倾斜和位置的变动。倾斜或变动后出现两个问题,一、原本测量好的电感线圈出现长度偏差,导致电感线冗余或者长度不够。再者,存在绝缘耐压风险。二、电感组件热量会出现峰谷现象,热量分布不均,影响整体的散热效率。另外,现有方案的玻纤布是安装在电感线圈与电感壳之间作为绝缘使用的。但安装后玻纤布会贴紧电感壳内壁,当往电感组件内灌胶,胶体不能充分流入玻纤布和电感壳的间隙中,导致空气不能从间隙中的被排出,存在热阻大,散热不良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以解决现有的逆变器中的电感组件安装时存在的散热效率低、散热不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包括多组电感组件,所述电感组件包括电感壳、设于所述电感壳内的多个电感线圈、设于多个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电感壳之间的网兜,以及填充于所述网兜内的导热灌封胶,所述网兜包括PBT网格支架和间隔设于所述PBT网格支架中部的多块定位板,每一所述定位板与电感线圈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填胶缺口。上述逆变器,网兜的PBT网格支架采用网格设计,透胶能力强,可使电感壳的腔体内胶体充分填充,排出气体,一方面,增加导热灌封胶与电感壳的附着力,另一方面,令灌封后的多个电感线圈与电感壳间的热阻减小,加强了电感组件的散热效果,增加整机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网兜的形状与所述电感壳的腔体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网兜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封板。进一步地,所述网兜的长度与所述电感壳的腔体的长度相同。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感线圈轴向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封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板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的下侧设有多个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封板的中部间隔设有加强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逆变器中的电感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电感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3为图1中的电感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电感组件中的网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感壳10PBT网格支架31加强筋323腔体11定位板32封板33电感线圈20填胶缺口321导热灌封胶40网兜30缺口3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包括多组电感组件,所述电感组件包括电感壳10、设于所述电感壳10内的多个电感线圈20、设于多个所述电感线圈20与所述电感壳10之间的网兜30,以及填充于所述网兜30内的导热灌封胶40,所述网兜30包括PBT网格支架31和间隔设于所述PBT网格支架31中部的多块定位板32,每一所述定位板32与电感线圈20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填胶缺口321,其中电感壳10的腔体11内的间隙用导热灌封胶40填充,这样可减小电感线圈20与外界的热阻,加强散热性能。上述逆变器,网兜30的PBT网格支架31采用网格设计,透胶能力强,可使电感壳10的腔体11内胶体充分填充,排出气体,一方面,可以增加导热灌封胶40与电感壳10的附着力,另一方面,令灌封后的多个电感线圈20与电感壳10间的热阻减小,加强了电感组件的散热效果,增加了整机寿命。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兜30的形状与所述电感壳10的腔体11相匹配。其中,网兜30采用PBT胶注塑成型,外形与电感壳的腔体11保持一致,并通过PBT网格支架31保证电感线圈20与电感壳10的距离。定位板32的间距依电感线圈20的厚度尺寸设计,灵活实用,以使得相邻两所述定位板3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感线圈20轴向的厚度,以通过定位板32支撑在两电感线圈20之间的连接处,起到支撑定位的作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兜3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封板33。PBT网格支架31两端的封板33较其它隔板高,即所述封板33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板32的高度,作用为定位、防整体倾斜,PBT网格支架31整体成网状,即减轻产品重量,方便出模,又易于灌封胶流通,提高了散热效率低、散热不良。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兜30的长度与所述电感壳10的腔体11的长度相同,以起到密封效果,防止导热灌封胶40漏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32的下侧设有多个缺口322,以便导热灌封胶40填充至PBT网格支架31内。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封板33的中部间隔设有加强筋323,以增加封板33的强度。上述逆变器中电感组件,电感壳10的壳体是挤出加工而成,壳体两侧设计多个散热翅片,上方设有腔体11用于放置电感线圈20,参考图2,腔体接近四分之三圆,内圆直径比电感线圈20的外圆直径大4mm,保证灌封时电感线圈20与导热灌封胶40不会脱落。腔体11内间隙用导热灌封胶40填充,这样可减小电感与外界的热阻,加强散热性能,参考图3。其中,网兜30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PBT)制备而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又名聚对苯二甲酸四次甲基酯,简称PBT,它是对苯二甲酸与1,4-丁二醇的缩聚物。PBT和PET一起被称为热塑性聚酯,可以理解的,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热塑性与PBT相近的材料制成。网兜30主要作用隔离电感线圈20与电感壳10,独立分隔电感组件中的每个电感线圈20,固定电感线圈20、防止电感线圈20倾斜。网孔设计便于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包括多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件包括电感壳、设于所述电感壳内的多个电感线圈、设于多个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电感壳之间的网兜,以及填充于所述网兜内的导热灌封胶,所述网兜包括PBT网格支架和间隔设于所述PBT网格支架中部的多块定位板,每一所述定位板与电感线圈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填胶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包括多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件包括电感壳、设于所述电感壳内的多个电感线圈、设于多个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电感壳之间的网兜,以及填充于所述网兜内的导热灌封胶,所述网兜包括PBT网格支架和间隔设于所述PBT网格支架中部的多块定位板,每一所述定位板与电感线圈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填胶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的形状与所述电感壳的腔体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永强谢其龙吴良材邓蜀云陈景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