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逆变级功率单元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逆变级功率单元模组。
技术介绍
电力电子变压器,是一种将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与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高频电能变换技术进行结合,实现将一种电力特征的电能变换为另一种电力特征的电能的静止电力设备。基于SRC-DAB拓扑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前级模块实现了从10kV工频交流电变换至750V直流电,并且形成直流母线,此直流母线可接入多种直流负载,如分布式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储能设备以及电力电子变压器逆变级等设备。目前电力电子变压器逆变级设备一般体积较大,功率密度低,同时回路杂散电感大,设备损耗大,难以满足电力电子变压器要求,制约了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逆变级功率单元模组,通过模块化设计,大大降低逆变级设备体积,提高功率密度,同时采用优化的叠层母排,降低杂散电感,提高设备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逆变级功率单元模组,包括下壳体(1)、面板组件(2)、上壳体(3)、叠层母排(4)、母线电容组(5)、吸收电容(6)、功率变换组件(7)、电容组固定绝缘板(8)、壳体绝缘挡板(9),其特征在于:/n所述下壳体(1),用于承载功率变换组件以及母线电容组,其在母线电容组(5)附近设置散热孔,辅助母线电容组(5)散热,同时预留有功率单元模组安装接口,通过下壳体(1)上预留的螺母可以方便的与功率单元模组支撑框架连接,实现模组可靠固定,并且下壳体(1)与功率变换组件(7)构成密闭风道,提高散热性能;/n所述面板组件(2),包括面板本体(201)、可折叠把手(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逆变级功率单元模组,包括下壳体(1)、面板组件(2)、上壳体(3)、叠层母排(4)、母线电容组(5)、吸收电容(6)、功率变换组件(7)、电容组固定绝缘板(8)、壳体绝缘挡板(9),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1),用于承载功率变换组件以及母线电容组,其在母线电容组(5)附近设置散热孔,辅助母线电容组(5)散热,同时预留有功率单元模组安装接口,通过下壳体(1)上预留的螺母可以方便的与功率单元模组支撑框架连接,实现模组可靠固定,并且下壳体(1)与功率变换组件(7)构成密闭风道,提高散热性能;
所述面板组件(2),包括面板本体(201)、可折叠把手(202)、排线卡扣(203)、穿板对接端子(204),用于实现弱电线路快速插拔,同时预留有驱动排线安装操作孔,;
所述上壳体(3),由金属板制成,四角设置有钣金折弯边,通过折弯边上预留的安装螺母与下壳体螺栓连接,用于保护功率单元模组,防止水汽灰尘等杂质进入功率单元模组内部从而造成驱动板短路故障;
所述叠层母排(4),连接IGBT模块(602)与母线电容组(5),并且通过叠层母排(4)上预留的电气端口与主回路连接,设有强电端口,分别为直流正极、直流负极、直流中点、交流输出极;
所述母线电容组(5),通过串并联的方式,实现母线电压分压,从而降低对IGBT模块(702)的耐压要求,降低IGBT成本,同时母线电容组还有稳直流电压的作用,安装于下壳体,通过电容底部安装螺栓与下壳体(1)固定连接;
所述吸收电容(6),用于吸收母线电压尖刺,避免电压尖刺击穿IGBT模块(702),安装于IGBT模块(702)与叠层母排(4)接口处;
所述功率变换组件(7),安装于下壳体(1)内,通过IGBT模块(7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建华,徐鹏飞,肖汝腾,何万强,王庆园,李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