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16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所述背面板采用回字主栅辅助线以及铝栅线的形式,将MWT太阳能电池的正极点相连通;所述背面板上设有主栅,所述主栅经过一排或一列正极点,所述主栅在经过两个端部的正极点时,是渐变式的形状;所述回字主栅辅助线的两个相对的顶点为相邻的正极点,另两个相对的顶点为负极点;所述背面板的边缘采用分枝状栅线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设计可有效解决该变化带来的风险,实现MWT电池成本降低,推动薄片化、大片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
本技术属于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的电场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降低成本越来越重要,电池片逐渐变大、变薄,大片化、薄片化已成为光伏发展趋势,逐步走向“平价上网”时代;但此种变化必然带来电池片整体翘曲(弯曲)变大,增加电池制作难度,良效率、产能等损失一旦控制不好,甚至会带来负收益。目前已实现量产的MWT单晶(158、162mm尺寸)厚度在160um,多晶(162mm尺寸)厚度在170um,背电场均为全铝背场设计,翘曲普遍在1.5-2.0mm,若实现电池片厚度降低(130-150um),尺寸变大(166、210mm等等),翘曲必然会远大于2.0mm(行业普遍电池翘曲标准);另由于MWT独有的电池结构,若按常规双面电池背铝栅线(直线型主栅线+铝栅线)设计,无法实现背面电流均衡,会带来大量电池功率损失。因此,若要实现MWT电池薄片化、大片化量产,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1、通过背面铝栅线设计来降低翘曲;2、背面主栅线非常规直线型设计(增加辅助线),使电池整体收集达到均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新的背面电场,即回字主栅辅助线+铝栅线设计可有效解决该变化带来的风险,实现MWT电池成本降低,推动薄片化、大片化发展。本技术为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所述背面板采用回字主栅辅助线以及铝栅线的形式,将MWT太阳能电池的正极点相连通;所述背面板上设有主栅,所述主栅经过一排或一列正极点,所述主栅在经过两个端部的正极点时,为渐变式的形状;所述回字主栅辅助线的两个相对的顶点为同一列中相邻的正极点,另两个相对的顶点为负极点;所述背面板的边缘采用分枝状栅线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点为N*N个矩阵排列在所述背面板上,在正极点矩阵的两侧分布有负极点,所述负极点安排在两个正极点之间的位置,且每一排负极点的两端均比正极点长出半个正极点间距的长度;在所述正极点与边缘负极点之间,采用单排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在所述边缘负极点与电池背面板边缘之间,也采用单排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进一步的,在正极点矩阵的内部,每两排正极点之间分布有一排负极点。更进一步的,所述主栅的形状具体为:两端的端部最细,到了两个端部的正极点位置处逐渐加粗至覆盖整个正极点,在经过了两个端部的正极点后逐渐变细;到达端部的正极点与其相邻的正极点的中间位置后再逐渐加粗至覆盖与端部正极点相邻的正极点,之后,保持该粗细程度直至中间位置。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正极点与边缘负极点之间,采用单排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所述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最高点位于正极点,最低点位于负极点,在相邻的正极点或负极点之间完成一次上一次下;在所述边缘负极点与电池背面板边缘之间,也采用单排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所述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最高点位于相邻的边缘负极点的中间点,最低点位于电池背面板的边缘,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相互平行。所述背面板上等间距分布有水平的细栅线,所述细栅线与常规电池设计一致,其方向与丝网印刷方向一致。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回字主栅辅助线线宽120um,细栅线宽100um,边缘负极点直径为360um,中间负极点加粗至200um,细栅线宽210um。本技术实施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该设计能有效降低电池片翘曲,更加适用于薄片、大片电池片的生产,实现硅片变薄降低成本目的;2、该设计能有效降低背场铝浆单耗量,降低背铝浆料单片成本;3、打开MWT电池背铝栅线设计的技术窗口,为后续进一步薄片化、大片化提供技术储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栅位置局部放大图;图3、图4为本技术边缘位置主栅分枝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细栅位置局部放大图;图中的标号名称:1-正极点,2-负极点,3-回字主栅辅助线,4-主栅,5-W形主栅辅助线,6-细栅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地详细叙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所述背面板采用回字主栅辅助线3以及铝栅线的形式,将MWT太阳能电池的正极点1相连通;所述背面板上设有主栅4,所述主栅4经过一排或一列正极点1,所述主栅4在经过两个端部的正极点1时,是渐变式的形状;所述回字主栅辅助线3的两个相对的顶点为相邻的正极点1,另两个相对的顶点为负极点2;所述背面板的边缘采用分枝状栅线结构。如图1所述,新背场(回字主栅辅助线3+细栅线6铝栅线)MWT设计技术方案:所述背面板上设有主栅4,所述主栅4经过一排或一列正极点1,所述主栅4在经过两个端部的正极点1时,为渐变式的形状;所述回字主栅辅助线3的两个相对的顶点为相邻的正极点1,另两个相对的顶点为负极点2;本实施例中,背面为5X5排列电极点(正极点1),背面主栅4线经过单排电极点(正极点1)。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介绍,如图2所示,每根主栅4均为渐变设计,减少铝浆耗量,辅助线连接,整体呈回字型,收集电流导向电极点;所述主栅4的形状具体为:两端的端部最细,到了两个端部的正极点1位置处逐渐加粗至覆盖整个正极点1,在经过了两个端部的正极点1后逐渐变细;到达端部的正极点1与其相邻的正极点1的中间位置后再逐渐加粗至覆盖与端部正极点1相邻的正极点1,之后,保持该粗细程度直至中间位置。电池片边缘分枝状栅线设计(MWT特性,电池片边缘区域距离主栅4较远),达到整体电流收集均衡,保证电池功率;在所述正极点1与负极点2之间,采用单排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5;在所述负极点2与电池背面板边缘之间,也采用单排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5。进一步的,在正极点1矩阵的内部,每两排正极点1之间分布有一排负极点2。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重点设计方案,在所述正极点1与边缘负极点2之间,采用单排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5;所述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5最高点位于正极点1,最低点位于负极点2,在相邻的正极点1或负极点2之间完成一次上一次下;在所述边缘负极点2与电池背面板边缘之间,也采用单排连续W形主栅4辅助线。所述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5最高点位于相邻的边缘负极点2的中间点,最低点位于电池背面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板采用回字主栅辅助线以及铝栅线的形式,将MWT太阳能电池的正极点相连通;/n所述背面板上设有主栅,所述主栅经过一排或一列正极点,所述主栅在经过两个端部的正极点时,为渐变式的形状;所述回字主栅辅助线的两个相对的顶点为同一列中相邻的正极点,另两个相对的顶点为负极点;/n所述背面板的边缘采用分枝状栅线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板采用回字主栅辅助线以及铝栅线的形式,将MWT太阳能电池的正极点相连通;
所述背面板上设有主栅,所述主栅经过一排或一列正极点,所述主栅在经过两个端部的正极点时,为渐变式的形状;所述回字主栅辅助线的两个相对的顶点为同一列中相邻的正极点,另两个相对的顶点为负极点;
所述背面板的边缘采用分枝状栅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点为N*N个矩阵排列在所述背面板上,在正极点矩阵的两侧分布有负极点,所述负极点安排在两个正极点之间的位置,且每一排负极点的两端均比正极点长出半个正极点间距的长度;
在所述正极点与边缘负极点之间,采用单排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在所述边缘负极点与电池背面板边缘之间,也采用单排连续W形主栅辅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正极点矩阵的内部,每两排正极点之间分布有一排负极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字型主栅辅助线MWT太阳能电池背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李旭智职森森吴仕梁路忠林张凤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