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29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包括壳体和与壳体相联通的出油管和进油管,壳体上面设有双筒过滤器,进油管一端与双筒过滤器的出油端口配合固定连接,双筒过滤器的进油端口配合联通设有三通管一,三通管一一端联通设有曲型管,另一端联通设有连接管,连接管自由端与曲型管自由端配合联通设有三通管二,连接管上设有开关阀一,曲型管上且靠近两端处均设有开关阀二,曲型管设置在壳体的一侧面,曲型管靠近壳体的侧面均布设有若干个固定块,固定块远离曲型管的侧面设有隔热板,隔热板靠近壳体的侧面四角处与壳体之间均设有连接座,壳体内设有加热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结构简单低成本、加热效果好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
本技术涉及稀油润滑站
,具体是指一种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
技术介绍
稀油站由油箱、油泵装置、过滤器(双筒网片式过滤器和磁性过滤器)、列管式油冷却器以及电控箱、仪表盘、管道、阀门等组成。工作时,油液由齿轮泵从油箱吸出,经单向阀、双筒网片式滤油器、列管式油冷却器被直接送到设备的润滑部位,使相对运动部位得到润滑,并带走运动时磨损的金属微粒,再经过磁性过滤器,去除带磁性的铁屑及磨料,回到油箱,形成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然而稀油站现在所使用的冷却方式复杂,使用成本高,维修也较为麻烦,对于地区较冷的地方而言,低温使得很多润滑油的流动性变差,这样会影响润滑油对设备的润滑效果,影响设备的正常作业并且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加热效果好的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包括壳体和与壳体相联通的出油管和进油管,所述壳体上面设有双筒过滤器,所述进油管一端与双筒过滤器的出油端口配合固定连接,所述双筒过滤器的进油端口配合联通设有三通管一,所述三通管一一端联通设有曲型管,另一端联通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自由端与曲型管自由端配合联通设有三通管二,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开关阀一,所述曲型管上且靠近两端处均设有开关阀二,所述曲型管设置在壳体的一侧面,所述曲型管靠近壳体的侧面均布设有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曲型管的侧面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靠近壳体的侧面四角处与壳体之间均设有连接座,所述壳体内设有加热机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曲型管以及隔热板的配合,使从机器摩擦部位回流的液体较长时间停留在曲型管处,曲型管与空气接触进行散热,通过设置隔热板避免热量散播传递至壳体,保证曲型管的散热效果,当当地温度较低时,将开关阀二关闭,打开开关阀一,使从机器摩擦部位回流的液体从较短距离的连接管直接回流至壳体内,减少热量的流失,配合设置在壳体内的加热机构,减少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作为改进,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壳体内相对的侧面均转动连接设有的轴,所述轴相对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之间设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下面设有加热管,所述壳体外侧面且与轴位置对应处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轴延伸出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折流板板将液体改变流体流向的板,同时加热管在加热的时候提高液体的传热效果,仅需要加热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加热到润滑油使用最佳的温度,节省成本。作为改进,所述电机外侧面设有电机罩,保护电机。作为改进,所述隔热板设为纳基隔热软毡,隔热性能极强的软质工业隔热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左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壳体;2、出油管;3、进油管;4、双筒过滤器;5、三通管一;6、曲型管;7、连接管;8、三通管二;9、开关阀一;10、开关阀二;11、固定块;12、隔热板;13、连接座;14、轴;15、连接杆;16、折流板;17、加热管;18、电机;19、电机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图2,一种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包括壳体1和与壳体1相联通的出油管2和进油管3,所述壳体1上面设有双筒过滤器4,所述进油管3一端与双筒过滤器4的出油端口配合固定连接,所述双筒过滤器4的进油端口配合联通设有三通管一5,所述三通管一5一端联通设有曲型管6,另一端联通设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自由端与曲型管6自由端配合联通设有三通管二8,所述连接管7上设有开关阀一9,所述曲型管6上且靠近两端处均设有开关阀二10,所述曲型管6设置在壳体1的一侧面,所述曲型管6靠近壳体1的侧面均布设有若干个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远离曲型管6的侧面设有隔热板12,所述隔热板12靠近壳体1的侧面四角处与壳体1之间均设有连接座13,所述壳体1内设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壳体1内相对的侧面均转动连接设有的轴14,所述轴14相对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下端之间设有折流板16,所述折流板16下面设有加热管17,所述壳体1外侧面且与轴14位置对应处设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输出端与轴14延伸出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8外侧面设有电机罩19。所述隔热板12设为纳基隔热软毡。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产品将传统的稀油润滑站内的列管式油冷却器拿掉,冷却部件更换成设置在外面的曲型管6,传统的稀油润滑站大部分安装在机器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中,其周围的环境较为阴凉,所以通过曲型管6散热足够使用;稀油润滑站的润滑油出口端为通过出油管2与油泵联通,油泵在通过管道与需要润滑的机械配合连接设置,进油端为三通管二8通过管道与润滑的机械出油端配合联通,然后通过曲型管6或者连接管7进入到双筒过滤器4过滤,最后通过进油管3进入壳体1内即稀油站内的存储箱内;设置的曲型管6以及隔热板12的配合,使从机器摩擦部位回流的液体较长时间停留在曲型管6处,曲型管6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行散热,设置的隔热板12避免热量散播传递至壳体1内,保证曲型管6的散热效果,散热后的液体进入到双筒过滤器4内过滤;当当地温度较低时,将开关阀二10关闭,打开开关阀一9,使从机器摩擦部位回流的液体从较短距离的连接管7直接回流至壳体1内,减少热量的流失,配合设置在壳体1内的加热机构,减少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折流板16板将液体改变流体流向的板,同时加热管17在加热的时候提高液体的传热效果,仅需要加热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加热到润滑油使用最佳的温度,节省成本,电机18带动轴14转动即带动折流板16转动提高液体流动性提高传热效果;电机18设为步进电机,带动转轴14为180度往复式转动。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包括壳体和与壳体相联通的出油管和进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面设有双筒过滤器,所述进油管一端与双筒过滤器的出油端口配合固定连接,所述双筒过滤器的进油端口配合联通设有三通管一,所述三通管一一端联通设有曲型管,另一端联通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自由端与曲型管自由端配合联通设有三通管二,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开关阀一,所述曲型管上且靠近两端处均设有开关阀二,所述曲型管设置在壳体的一侧面,所述曲型管靠近壳体的侧面均布设有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曲型管的侧面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靠近壳体的侧面四角处与壳体之间均设有连接座,所述壳体内设有加热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检修的稀油润滑站,包括壳体和与壳体相联通的出油管和进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面设有双筒过滤器,所述进油管一端与双筒过滤器的出油端口配合固定连接,所述双筒过滤器的进油端口配合联通设有三通管一,所述三通管一一端联通设有曲型管,另一端联通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自由端与曲型管自由端配合联通设有三通管二,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开关阀一,所述曲型管上且靠近两端处均设有开关阀二,所述曲型管设置在壳体的一侧面,所述曲型管靠近壳体的侧面均布设有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曲型管的侧面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靠近壳体的侧面四角处与壳体之间均设有连接座,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班茹王首强
申请(专利权)人:邦德油田技术开发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