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像镜头与遮光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与遮光元件的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取像镜头与应用于取像镜头的遮光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一般取像镜头中,环境光线进入到取像镜头后,会通过其内的透镜组及光圈,最后传递至影像传感器上成像。随着使用者的需求多样化,为了达成不同的拍照效果,可变光圈已广为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为了要实现可变光圈,一种可能的做法是:在取像镜头内采用动件以调整光圈大小。然而,这样的方式却造成取像镜头的体积过大,而不符合电子产品微型化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示例中,提供了一种在取像镜头中以无动件方式实现可变光圈的设计及遮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包括光圈与具屈光度的镜片。于一实例中,光圈(或称孔径光阑)包括基材与遮光件,且为双元件形式的光圈。基材材料选用为可使红外光、可见光实质通过的材料,而遮光件材料选用为可使红外光实质通过并实质阻挡可见光的材料。并且,基材与遮光件的形状设计上为具有中间区域与包围中间区域的外缘区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一放大侧往一缩小侧沿一光轴依序排列的一光圈以及一具有屈光度的透镜,其中:/n所述光圈包括一基材以及一遮光层,且:/n所述基材包括一第一外缘区域及一第一中间区域,第一外缘区域包/n围所述第一中间区域,所述第一外缘区域允许可见光及红外光通/n过;以及/n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基材上,包括一第二外缘区域及一第二中间区/n域,所述第二外缘区域包围所述第二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外缘区域/n允许红外光通过并阻挡可见光;/n其中,所述光圈沿一光轴方向的厚度介于0.01mm和0.3mm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一放大侧往一缩小侧沿一光轴依序排列的一光圈以及一具有屈光度的透镜,其中:
所述光圈包括一基材以及一遮光层,且:
所述基材包括一第一外缘区域及一第一中间区域,第一外缘区域包
围所述第一中间区域,所述第一外缘区域允许可见光及红外光通
过;以及
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基材上,包括一第二外缘区域及一第二中间区
域,所述第二外缘区域包围所述第二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外缘区域
允许红外光通过并阻挡可见光;
其中,所述光圈沿一光轴方向的厚度介于0.01mm和0.3mm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对波长为800纳米及波长为530纳米的光线的穿透率大于70%,所述遮光层对波长为800纳米穿透率大于70%并对波长为530纳米的光线的穿透率小于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外缘区域的外轮廓与内轮廓分别与所述遮光层的所述第二外缘区域的外轮廓与内轮廓切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与所述第二中间区域为通孔,且不包括任何固态材料。
5.一种取像镜头,包括:一镜筒、一透镜以及一遮光元件,其中:
所述透镜承载于所述镜筒内;以及
所述遮光元件包括一第一外缘区域以及一第一中间区域,且:
所述第一外缘区域对一红外光光束的透光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孟纬,李丞烝,
申请(专利权)人:光芒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