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812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和排水管,所述排水道为一顶部开口且纵向延伸的槽状结构,所述排水管竖向设置于所述排水道底部,且所述排水道顶部一侧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为一开口朝向所述排水道的槽状结构,该集水槽顶部边沿向内侧延伸到所述排水道内侧。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天沟远离建筑屋面一侧设置弧形引水部,同时在该引水部上方设置内侧开口的集水槽,将屋面灌入排水道内且飞溅到另一侧引水部上的雨水进行缓冲,并通过集水槽将过量雨水导入回水管中,通过回水管将雨水引入排水管内,改善大雨天气下雨水漫过排水天沟造成的墙体浸水问题,排水能力更好,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排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天沟指建筑物屋面两胯间的下凹部分。屋面排水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有组织排水一般是把雨水集到天沟内再由雨水管排下,集聚雨水的沟就被称为天沟,无组织排水又称为自由排水。建筑物利用天沟进行排水是现代建筑结构中的常用功能之一。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天沟排水结构为一矩形槽状结构,通过槽两侧壁对集聚的雨水进行阻挡,同时通过下方排水管将天沟内雨水导出,现有设备在雨水较大天气下容易造成雨水漫过天沟侧壁而溢出到建筑墙面位置,造成建筑墙体浸水损坏,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在天沟远离建筑屋面一侧设置弧形引水结构,同时在该引水部上方设置内侧开口的集水槽,将屋面灌入排水道内的雨水进行缓冲,并通过集水槽将过量雨水导入回水管中,通过回水管将雨水引入排水管内,改善大雨天气下雨水漫过排水天沟造成的墙体浸水问题,排水能力更好,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和排水管,所述排水道为一顶部开口且纵向延伸的槽状结构,所述排水管竖向设置于所述排水道底部,且所述排水道顶部一侧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为一开口朝向所述排水道的槽状结构,该集水槽顶部边沿向内侧延伸到所述排水道内侧,且所述集水槽外侧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顶部一端与所述集水槽外侧中部相连通,且所述回水管底端与所述排水管外侧壁相连通。采用上述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在雨水天气下,建筑屋面雨水沿排水道上远离集水槽一侧导入该排水道内,通过所述排水道下方的导水孔将雨水引入排水管内,当汇入排水道内雨水逐渐增多且水位高度升高到所述集水槽位置时,灌入所述集水槽内的雨水通过所述回水管导入所述排水管内,实现集水槽区域雨水的引导排放,防止雨水灌入天沟过程中从排水道顶部边沿飞溅到天沟外侧,同时通过导水孔上方过滤网对排水道内杂物进行过滤,防止排水道管口堵塞影响天沟排水通畅性。作为优选,所述排水道靠近所述集水槽一侧设置有引水部,所述引水部为一弧形板状结构,且所述引水部与所述排水道均为不锈钢材质。作为优选,所述引水部底侧与所述排水道侧壁相接,且所述引水部顶面与所述集水槽底部开口处相接。作为优选,所述排水道顶部纵向排列有两组加固板,且两组所述加固板对称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上方前后侧,所述加固板为一V形结构,且该加固板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排水道和所述集水槽顶部。作为优选,所述排水道中部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竖向贯穿所述排水道,且所述导水孔与所述排水管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导水孔顶部两侧的所述排水道内底部设置有两组支座,所述支座为一L形结构,两组所述支座之间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底部与所述导水孔相贴合,且两组所述支座上均竖向设置有抵紧所述过滤网的定位螺栓。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天沟远离建筑屋面一侧设置弧形引水部,同时在该引水部上方设置内侧开口的集水槽,将屋面灌入排水道内且飞溅到另一侧引水部上的雨水进行缓冲,并通过集水槽将过量雨水导入回水管中,通过回水管将雨水引入排水管内,改善大雨天气下雨水漫过排水天沟造成的墙体浸水问题,排水能力更好,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3是图2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排水道;101、引水部;102、导水孔;103、支座;103a、定位螺栓;2、集水槽;3、排水管;4、回水管;5、加固板;6、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1和排水管3,排水道1为一顶部开口且纵向延伸的槽状结构,排水管3竖向设置于排水道1底部,且排水道1顶部一侧设置有集水槽2,排水管3用以将排水道1内汇入的雨水排出,集水槽2用以将排水道1内飞溅到侧壁位置的雨水进行收集。集水槽2为一开口朝向排水道1的槽状结构,该集水槽2顶部边沿向内侧延伸到排水道1内侧,且集水槽2外侧设置有回水管4,回水管4顶部一端与集水槽2外侧中部相连通,且回水管4底端与排水管3外侧壁相连通,通过集水槽2外侧的回水管4将灌入集水槽2内的雨水导入排水管3内,防止雨水从排水道1侧边漫出。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排水道1靠近集水槽2一侧设置有引水部101,引水部101为一弧形板状结构,且引水部101与排水道1均为不锈钢材质,引水部101底侧与排水道1侧壁相接,且引水部101顶面与集水槽2底部开口处相接,排水道1顶部纵向排列有两组加固板5,且两组加固板5对称设置于排水管3上方前后侧,加固板5为一V形结构,且该加固板5两端分别固定于排水道1和集水槽2顶部,加固板5用以增加排水道1与集水槽2的连接稳定性,排水道1中部设置有导水孔102,导水孔102竖向贯穿排水道1,且导水孔102与排水管3相连通,导水孔102顶部两侧的排水道1内底部设置有两组支座103,支座103为一L形结构,两组支座103之间设置有过滤网6,过滤网6底部与导水孔102相贴合,且两组支座103上均竖向设置有抵紧过滤网6的定位螺栓103a,通过定位螺栓103a对过滤网6进行定位支撑,从而在需要清理过滤网6时将定位螺栓103a从支座103上旋松,以将过滤网6从两组支座103之间取下进行清理。采用上述结构,在雨水天气下,建筑屋面雨水沿排水道1上远离集水槽2一侧导入该排水道1内,通过排水道1下方的导水孔102将雨水引入排水管3内,当汇入排水道1内雨水逐渐增多且水位高度升高到集水槽2位置时,灌入集水槽2内的雨水通过回水管4导入排水管3内,实现集水槽2区域雨水的引导排放,防止雨水灌入天沟过程中从排水道1顶部边沿飞溅到天沟外侧,同时通过导水孔102上方过滤网6对排水道1内杂物进行过滤,防止排水道1管口堵塞影响天沟排水通畅性;通过在天沟远离建筑屋面一侧设置弧形引水部101,同时在该引水部101上方设置内侧开口的集水槽2,将屋面灌入排水道1内且飞溅到另一侧引水部101上的雨水进行缓冲,并通过集水槽2将过量雨水导入回水管4中,通过回水管4将雨水引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道(1)和排水管(3),所述排水道(1)为一顶部开口且纵向延伸的槽状结构,所述排水管(3)竖向设置于所述排水道(1)底部,且所述排水道(1)顶部一侧设置有集水槽(2);/n所述集水槽(2)为一开口朝向所述排水道(1)的槽状结构,该集水槽(2)顶部边沿向内侧延伸到所述排水道(1)内侧,且所述集水槽(2)外侧设置有回水管(4),所述回水管(4)顶部一端与所述集水槽(2)外侧中部相连通,且所述回水管(4)底端与所述排水管(3)外侧壁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道(1)和排水管(3),所述排水道(1)为一顶部开口且纵向延伸的槽状结构,所述排水管(3)竖向设置于所述排水道(1)底部,且所述排水道(1)顶部一侧设置有集水槽(2);
所述集水槽(2)为一开口朝向所述排水道(1)的槽状结构,该集水槽(2)顶部边沿向内侧延伸到所述排水道(1)内侧,且所述集水槽(2)外侧设置有回水管(4),所述回水管(4)顶部一端与所述集水槽(2)外侧中部相连通,且所述回水管(4)底端与所述排水管(3)外侧壁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1)靠近所述集水槽(2)一侧设置有引水部(101),所述引水部(101)为一弧形板状结构,且所述引水部(101)与所述排水道(1)均为不锈钢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不锈钢天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部(101)底侧与所述排水道(1)侧壁相接,且所述引水部(101)顶面与所述集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喆朱家峰徐兵蔡克克张春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