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机器人用双向滤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0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5
一种移动机器人用双向滤振结构,包括中心滤振筒、中心支承柱、中心弹簧、滚轮总成、套筒、减压弹簧、侧滤振筒、铰支座、侧支承柱、侧弹簧、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中心支承柱的顶端伸入中心滤振筒内;中心弹簧的一端伸入中心滤振筒内;滚轮总成设置于中心支承柱的底端;套筒与中心支承柱呈可纵向滑动设置;减压弹簧设置于中心支承柱的底端外壁;侧滤振筒设置于中心滤振筒的两侧;侧滤振筒与铰支座呈可转动设置;侧支承柱的顶端伸入侧滤振筒内;侧弹簧设置于每侧侧滤振筒内;第一连接杆设置于每侧侧支承柱的底端;第二连接杆设置于每侧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向的滤振结构具有良好的滤振效果,装置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机器人用双向滤振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移动机器人用双向滤振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机器人性能不断地完善,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大为扩展,不仅在工业、农业、医疗、服务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城市安全、国防和空间探测领域等有害与危险场合得到很好的应用。移动机器人针对底盘的滚轮总成设计,需要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功能,同时滚轮总成需要具备一定的隔振功能,可保证整体的移动机器人结构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克服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颠簸。现有的移动机器人结构针对于滚轮与地面接触的滤振各采用有不同形式的的优化,使移动机器人具有良好的抗颠簸功能,但针对于移动机器人行驶受到冲击后,需要要求滤振结构进行滤振的同时,具备有良好的支承结构,保持滚轮总成与本体之间的良好的连接性,具备有较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机器人用双向滤振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机器人用双向滤振结构,包括中心滤振筒、中心支承柱、中心弹簧、滚轮总成、套筒、减压弹簧、侧滤振筒、铰支座、侧支承柱、侧弹簧、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机器人用双向滤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滤振筒(1)、中心支承柱(2)、中心弹簧(3)、滚轮总成(4)、套筒(5)、减压弹簧(6)、侧滤振筒(7)、铰支座(8)、侧支承柱(9)、侧弹簧(10)、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n所述中心滤振筒(1)的顶端与移动机器人的底面垂直固定;所述中心支承柱(2)设置于所述中心滤振筒(1)的底端,所述中心支承柱(2)的顶端伸入所述中心滤振筒(1)内,呈纵向可滑动设置;所述中心支承柱(2)的中端外壁周向设有固定圈(2-1),所述固定圈(2-1)与所述中心支承柱(2)固定设置,所述固定圈(2-1)的两侧壁设有固定圈连接片(2-2),呈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机器人用双向滤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滤振筒(1)、中心支承柱(2)、中心弹簧(3)、滚轮总成(4)、套筒(5)、减压弹簧(6)、侧滤振筒(7)、铰支座(8)、侧支承柱(9)、侧弹簧(10)、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
所述中心滤振筒(1)的顶端与移动机器人的底面垂直固定;所述中心支承柱(2)设置于所述中心滤振筒(1)的底端,所述中心支承柱(2)的顶端伸入所述中心滤振筒(1)内,呈纵向可滑动设置;所述中心支承柱(2)的中端外壁周向设有固定圈(2-1),所述固定圈(2-1)与所述中心支承柱(2)固定设置,所述固定圈(2-1)的两侧壁设有固定圈连接片(2-2),呈对称设置,每侧所述固定圈连接片(2-2)与所述固定圈(2-1)呈固定设置;所述中心支承柱(2)的底端外壁周向设有支承圈(2-3),所述支承圈(2-3)与所述中心支承柱(2)固定设置;所述中心弹簧(3)的一端伸入所述中心滤振筒(1)内,所述中心弹簧(3)的一端抵合于所述固定圈(2-1)的顶面;所述滚轮总成(4)设置于所述中心支承柱(2)的底端,并与所述中心支承柱(2)垂直固定;所述套筒(5)设置于所述滚轮总成(4)的顶面,并设置于所述中心支承柱(2)的外壁,所述套筒(5)与所述中心支承柱(2)呈可纵向滑动设置;所述套筒(5)的外壁两侧设有套筒连接片(5-1);所述减压弹簧(6)设置于所述中心支承柱(2)的底端外壁,所述减压弹簧(6)的顶端抵合于所述支承圈(2-3)的底面,所述减压弹簧(6)的底端抵合于所述套筒(5)的顶面;
所述侧滤振筒(7)设置于所述中心滤振筒(1)的两侧,呈斜向设置;每侧所述侧滤振筒(7)的顶端通过铰支座(8)与移动机器人的底面斜向固定,所述侧滤振筒(7)与所述铰支座(8)呈可转动设置;所述侧支承柱(9)设置于所述侧滤振筒(7)的底端,所述侧支承柱(9)的顶端伸入所述侧滤振筒(7)内,呈斜向可滑动设置;所述侧弹簧(10)设置于每侧所述侧滤振筒(7)内;所述第一连接杆(11)设置于每侧所述侧支承柱(9)的底端,所述侧支承柱(9)底端嵌合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中端,并通过轴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呈可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嵌合于每侧所述固定圈连接片(2-2)之间,并通过轴与所述固定圈连接片(2-2)呈可转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12)设置于每侧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端部呈凹槽状,形成连接杆槽(12-1),每侧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连接杆槽(12-1)嵌合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侧壁,并通过轴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杆(12)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呈可转动设置;每侧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连接杆槽(12-1)嵌合于所述套筒连接片(5-1)的侧壁,并通过轴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杆(12)与所述套筒(5)实现可转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机器人用双向滤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滤振筒(1)呈圆筒状,为中空结构,形成中心滤振腔(1-1),所述中心滤振腔(1-1)的中心侧壁周向设有中心凸块(1-2);所述中心支承柱(2)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金梁郭永涛郭黎丽梁晓明任娜许鹏辉元军伟唐洪涛屈利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