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位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667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筋位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上模板贴合设置于下模板的顶端,上模板顶端的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固定环,进料管的外壁且位于固定环的顶端位置处活动套接有压紧环,固定环和压紧环的顶端均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固定环和压紧环的顶端且位于第一通孔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固定环、压紧环、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使得外部注塑管道焊接的L型卡扣依次管过压紧环和固定环上的第一通孔后转动到第二通孔内,从而对进料管和外部注塑管道之间起到一个快速定位固定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进料管与外部注塑管道连接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筋位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筋位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金属框架型材为了保持型材整体的稳定性和轻度,都会在型材的拐角处设计筋位,以此来加强金属型材拐角处的强度,目前对于金属框架型材的成型大多都是采用注塑模具来完成,增加筋位时也只需在模具的模腔内增加筋位的成型空腔即可。而现今使用的代用筋位成型的模具在与外部注塑管道连接时,大多都是抱箍或者法兰接头的方式将外部注塑管道与模具上的进料管进行固定连接,而抱箍或法兰接头的连接方式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同时使用抱箍或法兰接头成本较高,降低了模具与外部注塑管道连接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筋位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筋位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所述上模板贴合设置于下模板的顶端,所述上模板顶端的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固定环,所述进料管的外壁且位于固定环的顶端位置处活动套接有压紧环,所述固定环和压紧环的顶端均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环和压紧环的顶端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筋位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板(1)和上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2)贴合设置于下模板(1)的顶端,所述上模板(2)顶端的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固定环(4),所述进料管(3)的外壁且位于固定环(4)的顶端位置处活动套接有压紧环(5),所述固定环(4)和压紧环(5)的顶端均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6),所述固定环(4)和压紧环(5)的顶端且位于第一通孔(6)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7),且所述第一通孔(6)与第二通孔(7)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筋位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板(1)和上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2)贴合设置于下模板(1)的顶端,所述上模板(2)顶端的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固定环(4),所述进料管(3)的外壁且位于固定环(4)的顶端位置处活动套接有压紧环(5),所述固定环(4)和压紧环(5)的顶端均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6),所述固定环(4)和压紧环(5)的顶端且位于第一通孔(6)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7),且所述第一通孔(6)与第二通孔(7)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和压紧环(5)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庆王志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建得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