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电环车削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19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电环车削工装,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电机集电环室的机板;设置于机板第一侧,位于电机集电环室外的车削输入部分;设置于机板第二侧,位于电机集电环室内的车削输出部分;连接在车削输入部分和车削输出部分之间的车削连接部分。在本方案中,车削输入部分和车削输出部分分别设置于机板的两侧,使得本结构具有功能分明,重心稳定等特点;其中,车削输入部分分布于电机集电环室的外侧,便于车削输入操作和设计,以及减少操作人员的车削风险;车削输出部分分布于电机集电环室的内侧,以实现了集电环的就地表面损伤修复,大大缩短集电环的拆卸维修时间,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亦可降低发电机主碳刷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电环车削工装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集电环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集电环车削工装。
技术介绍
发电机集电环装置主要由集电环转轴、碳刷、刷握、刷架等组成,它将静止励磁电流提供给旋转的发电机转子绕组进行励磁,在整个风电机组稳定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风电机组随着运行时间增长,由于碳刷压簧失效、碳刷卡涩造成集电环拉弧故障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碳刷选型不当、碳刷质量问题导致集电环表面出现点蚀,从而导致发电机碳刷用量呈直线递增,集电环拉弧损坏也时有发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集电环更换工作不仅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同时也造成电量损失。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性,在机舱内实现发电机集电环损伤修复势在必行。因此,可以通过集电环车削工装来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的集电环车削工装中,其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而且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电环车削工装,能够便于车削输入操作和设计,以及减少操作人员的车削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电环车削工装,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电机集电环室的机板;设置于所述机板的第一侧,位于所述电机集电环室外的车削输入部分;设置于所述机板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电机集电环室内的车削输出部分;连接在所述车削输入部分和所述车削输出部分之间的车削连接部分。优选地,所述车削输入部分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板的平移机构,和可平移设置于所述平移机构的平移滑台;所述车削输出部分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板的平拖板,和可平移设置于所述平拖板的刀架组合;所述车削连接部分包括:连接在所述平移滑台与所述刀架组合之间的连接板。优选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螺杆副和齿轮副;所述螺杆副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机板装配;所述齿轮副与所述螺杆副配合;所述平移滑台与所述螺杆副为螺纹配合。优选地,所述车削输入部分还包括:手轮;所述手轮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副啮合。优选地,所述车削输出部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平拖板的导轨副;所述刀架组合与所述导轨副为可平移配合。优选地,所述车削输出部分还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平拖板与所述机板之间的支撑板。优选地,所述刀架组合具有多个用于同刀具配合的刀具安装位置。优选地,所述机板为方框结构。优选地,所述车削输入部分设置于所述机板的外侧壁;所述车削输出部分设置于所述机板内框底部的内侧;所述车削连接部分穿过所述机板的内框。优选地,所述机板的四角均设有用于同所述电机集电环室的观察口配合的机板安装结构。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集电环车削工装中,车削输入部分和车削输出部分分别设置于机板的两侧,且分别位于电机集电环室的外侧和内侧,使得本结构具有功能分明,重心稳定等特点;其中,车削输入部分分布于电机集电环室的外侧,便于车削输入操作和设计,以及减少操作人员的车削风险;车削输出部分分布于电机集电环室的内侧,以便于实现了集电环的就地表面损伤修复,大大缩短集电环的拆卸维修时间,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亦可降低发电机主碳刷的损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电环车削工装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电环车削工装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电环车削工装的结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电环车削工装与电机集电环室的装配图。其中,1为导轨副,2为刀架组合,3为齿轮副,4为螺杆副,5为连接板,6为手轮,7为机板,8为支撑板,9为平拖板,10为进给调节螺钉,11为平移滑台,12为集电环,13为发电机集电环室,14为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电环车削工装,如图1-4所示,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电机集电环室13的机板7;设置于机板7第一侧(图2和图4左侧),位于电机集电环室13外的车削输入部分;即为车削输入部分位于电机集电环室13的外侧,如此一来,便于车削输入操作;设置于机板7第二侧(图2和图4右侧),位于电机集电环室13内的车削输出部分;即为车削输出部分探入电机集电环室13内;本方案的车削输入部分和车削输出部分如此分布,以便于实现了集电环12的就此车削;连接在车削输入部分和车削输出部分之间的车削连接部分。即为车削连接部分穿过电机集电环室13,也就是通过车削连接部分的连接实现了输入联动输出。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电环车削工装中,车削输入部分和车削输出部分分别设置于机板7的两侧,且分别位于电机集电环室13的外侧和内侧,即整个工装跨设于电机集电环室13内外,使得本方案具有功能分明,重心稳定等特点;其中,车削输入部分分布于电机集电环室13的外侧,便于车削输入操作和设计,以及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车削输出部分分布于电机集电环室13的内侧,以便于实现了集电环的就地表面损伤修复,大大缩短集电环的拆卸维修时间,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亦可降低发电机主碳刷的损耗。在本方案中,如图3所示,车削输入部分包括:设置于机板7的平移机构,和可平移设置于平移机构的平移滑台11;如图1和图2所示,车削输出部分包括:固定于机板7的平拖板9,和可平移设置于平拖板9的刀架组合2;当然,为了实现刀架组合2的平移转化为集电环12的轴向车削,平移机构和刀架组合2的平移方向均平行于集电环12的轴向;如图1所示,车削连接部分包括:连接在平移滑台11与刀架组合2之间的连接板7。本方案即为通过滑移平台11带动刀架组合2沿平移机构的平移方向(集电环12的轴向)对集电环12进行车削游走,如此一来,使得本方案具有结构简单,车削平稳等特点。具体地,如图1所示,平移机构包括:螺杆副4和齿轮副3;螺杆副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机板7装配,以实现了螺杆副4可转动装配于机板7;齿轮副3与螺杆副4配合,即为螺杆副4的输入端连接于齿轮副3,以便于通过齿轮副3的转动带动螺杆副4的转动;当然,本方案还具有用于带动齿轮副3运动的驱动机构,可以包括人工驱动或者自动驱动的方式;平移滑台11与螺杆副4为螺纹配合,以便于将螺杆副4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平移滑台11的直线运动,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电环车削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固定安装在电机集电环室(13)的机板(7);/n设置于所述机板(7)第一侧,位于所述电机集电环室(13)外的车削输入部分;/n设置于所述机板(7)第二侧,位于所述电机集电环室(13)内的车削输出部分;/n连接在所述车削输入部分和所述车削输出部分之间的车削连接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电环车削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固定安装在电机集电环室(13)的机板(7);
设置于所述机板(7)第一侧,位于所述电机集电环室(13)外的车削输入部分;
设置于所述机板(7)第二侧,位于所述电机集电环室(13)内的车削输出部分;
连接在所述车削输入部分和所述车削输出部分之间的车削连接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环车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削输入部分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板(7)的平移机构,和可平移设置于所述平移机构的平移滑台(11);
所述车削输出部分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板(7)的平拖板(9),和可平移设置于所述平拖板(9)的刀架组合(2);
所述车削连接部分包括:连接在所述平移滑台(11)与所述刀架组合(2)之间的连接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电环车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螺杆副(4)和齿轮副(3);
所述螺杆副(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机板(7)装配;所述齿轮副(3)与所述螺杆副(4)配合;
所述平移滑台(11)与所述螺杆副(4)为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电环车削工装,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树全高振宇桂旭李锦华顾星星黄海涛卞余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