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11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其包括基座和至少三个支撑组件,至少三个支撑组件依次间隔设于基座,任意相邻的三个支撑组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组件和位于任一侧的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半框前副车架,位于两侧位置的两个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全框前副车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基座上设置至少三个支撑组件,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组件和位于任一侧的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半框前副车架,位于两侧位置的两个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全框前副车架。通过选用不同的支撑组件能够对全框前副车架或半框前副车架进行定位支撑,从而在一个动力总成盒装托盘上能够兼容半框前副车架的车型和全框前副车架的车型,提高动力总成盒装托盘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
技术介绍
动力总成指发动机、变速箱、前副车架及其附件合装在一起的状态。动力总成的合装到车身,在主机厂是较为复杂的一个工位,在动力总成合装工位,员工将分装完成的动力总成吊装放置到合装托盘上进行定位,再将承载着动力总成的托盘一起移栽或举升至白车身的发仓内,辅助完成动力总成的安装。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车型较多,动力总成类型较多并有共线生产的车企,现有的通用化托盘方案不能适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旨在解决现有合装托盘通用性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包括基座和至少三个支撑组件,至少三个所述支撑组件依次间隔设于所述基座,任意相邻的三个所述支撑组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支撑组件和位于任一侧的所述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汽车的半框前副车架,位于两侧位置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汽车的全框前副车架。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座、撑杆、支撑块以及定位结构,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撑杆的下端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块连接,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块背离所述撑杆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开设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限位面;所述撑杆的外壁面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面,所述撑杆插入所述定位孔,且所述第二限位面抵紧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优选地,所述撑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定位段、连接段和转接段,所述定位段插入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面形成于所述定位段的外壁面,所述转接段与所述支撑块连接。优选地,所述撑杆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于所述定位段和所述转接段之间。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开设排气槽,所述排气槽贯通所述安装座并与所述定位孔连通。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套筒和连接在所述套筒一端的法兰,所述定位孔由所述套筒的内孔形成,所述排气槽贯通所述法兰和所述套筒并与所述定位孔连通,所述法兰与所述基座通过紧固件连接。优选地,所述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还包括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托臂,所述托臂用于承托汽车的制动板,所述托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托臂分设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5个,5个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为全框车架支撑组件、半框车架支撑组件、辅助支撑组件、发动机支撑组件和变速箱支撑组件;所述全框车架支撑组件、所述半框车架支撑组件和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依次间隔布置,所述全框车架支撑组件与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全框前副车架,所述半框车架支撑组件与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半框前副车架。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支撑组件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和导向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导向板分设于所述支撑块的两端,所述导向板沿远离所述支撑块的方向向背离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倾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在基座上设置至少三个支撑组件,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组件和位于任一侧的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半框前副车架,位于两侧位置的两个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全框前副车架。通过选用不同的支撑组件能够对全框前副车架或半框前副车架进行定位支撑,从而在一个动力总成盒装托盘上能够兼容半框前副车架的车型和全框前副车架的车型,提高动力总成盒装托盘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33排气槽1基座34套筒2支撑组件35法兰21全框车架支撑组件4撑杆22半框车架支撑组件41第二限位面23辅助支撑组件42定位段24发动机支撑组件43连接段25变速箱支撑组件44转接段251限位板45加强筋252导向板5支撑块3安装座6定位结构31定位孔7托臂32第一限位面8存放盒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至图5所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包括基座和至少三个支撑组件,至少三个所述支撑组件依次间隔设于所述基座,任意相邻的三个所述支撑组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支撑组件和位于任一侧的所述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汽车的半框前副车架,位于两侧位置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汽车的全框前副车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包括基座和至少三个支撑组件,至少三个所述支撑组件依次间隔设于所述基座,任意相邻的三个所述支撑组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支撑组件和位于任一侧的所述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汽车的半框前副车架,位于两侧位置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配合以定位支撑汽车的全框前副车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座、撑杆、支撑块以及定位结构,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撑杆的一端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块连接,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块背离所述撑杆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开设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限位面;所述撑杆的外壁面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面,所述撑杆插入所述定位孔,且所述第二限位面抵紧于所述第一限位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定位段、连接段和转接段,所述定位段插入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面形成于所述定位段的外壁面,所述转接段与所述支撑块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动力总成合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于所述定位段和所述转接段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俊林承峰丁亚奎邵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