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69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定位件和若干个端子本体;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与第一公插片连接,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公插片连接;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定位件依次穿设在所述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端子的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端子本体的数量可增加或者减少,通过计算每个端子本体的载流量来增加或者减少端子本体的数量,来适应电流的需求,该端子本体只需要一套模具冲压成型,使得一套模具就能够覆盖全系列电流等级,进而降低了开模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端子
本技术属于端子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蓄电池通常通过连接端子与外部导体连接。电工学中,该连接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从材料分,铜镀银,铜镀锌,铜,铝,铁等。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现有的连接端子为组合式钣金端子,该连接端子由外壳和内置的接触片组合而成的端子组件,通过冲压模具冲压成型,此端子组件只能满足一种阶梯的额定电流,如果需要切换更大的或者更小的工作电流,只能另外定制开发模具,从而造成开模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端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此连接端子只能满足一种阶梯的额定电流,如果需要切换更大的或者更小的工作电流,只能另外定制开发模具,从而造成开模成本高的问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定位件和若干个端子本体;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与第一公插片连接,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公插片连接;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定位件依次穿设在所述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上。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包括一个端子本体、两个端子本体或者三个端子本体。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本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支点部;所述支点部的一端的向两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支点部的另一端的向两侧延伸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以所述支点部为支点进行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顶端、第二夹持部的顶端与支点部的一端形成第一公插片连接口,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底端、第二夹持部的底端与支点部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公插片连接口,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口与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公插片垂直插设在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口上,或,所述第一公插片水平插设在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口上;所述第二公插片垂直插设在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口上,或,所述第二公插片水平插设在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口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口靠近所述支点部的一端宽,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口远离所述支点部的一端窄,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口靠近所述支点部的一端宽,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口远离所述支点部的一端窄。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本体以所述支点部为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顶端呈凹形结构,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顶端呈凹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顶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底端呈凹形结构,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底端呈凹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底端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第一保护板、第二保护板和两定位板;所述第一保护板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保护板的一侧边通过一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板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保护板的另一侧边通过所述另一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板、第二保护板及两定位板围合形成端子本体安装空间,所述若干个端子本体安装在所述端子本体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第一保护板叠合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所述第二保护板叠合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板的两端上均设有第一筋条,所述第二保护板的两端上均设有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呈凹形结构,所述第一筋条叠合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顶端及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底部上;所述第二筋条呈凹形结构,所述第二筋条叠合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顶端及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底部上。进一步地,所述支点部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件依次穿设在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上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端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连接端子的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端子本体的数量可增加或者减少,通过计算每个端子本体的载流量来增加或者减少端子本体的数量,来适应电流的需求,该连接端子只需要一套模具冲压成型,使得一套模具就能够覆盖全系列电流等级,进而降低了开模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一个端子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若干端子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第一公插片垂直插入端子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第一公插片水平插入端子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保护套和端子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定位件;2、端子本体;21、第一夹持部;22、第二夹持部;23、支点部;231、第一定位孔;24、第一公插片连接口;25、第二公插片连接口;3、第一公插片;4、第二公插片;5、保护套;51、第一保护板;511、第一筋条;52、第二保护板;521、第二筋条;53、定位板;531、第二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端子进行说明。所述端子本体2,包括定位件1和若干个端子本体2;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2的一端与第一公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件和若干个端子本体;/n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与第一公插片连接,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公插片连接;/n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定位件依次穿设在所述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件和若干个端子本体;
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与第一公插片连接,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公插片连接;
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定位件依次穿设在所述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端子本体包括一个端子本体、两个端子本体或者三个端子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支点部;
所述支点部的一端的向两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支点部的另一端的向两侧延伸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以所述支点部为支点进行弹性形变;
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顶端、第二夹持部的顶端与支点部的一端形成第一公插片连接口,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底端、第二夹持部的底端与支点部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公插片连接口,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口与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插片垂直插设在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口上,或,所述第一公插片水平插设在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口上;
所述第二公插片垂直插设在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口上,或,所述第二公插片水平插设在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口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口靠近所述支点部的一端宽,所述第一公插片连接口远离所述支点部的一端窄,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口靠近所述支点部的一端宽,所述第二公插片连接口远离所述支点部的一端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超徐平安林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巴斯巴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