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99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舌片、第二舌片以及连接本体;连接本体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舌片通孔;第一舌片连接第一端,并自第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至舌片通孔内;第二舌片连接第二端,并自第二端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至舌片通孔内;第一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内凸弧形面和第一外凸弧形面,第一内凸弧形面设置在第一端以及第一外凸弧形面之间;第二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内凸弧形面和第二外凸弧形面,第二内凸弧形面设置在第二端以及第二外凸弧形面之间。该链接结构降低了插针与连接本体之间的接触电阻和过渡电阻,延长了使用寿命,提升了抗振能力和强度。升了抗振能力和强度。升了抗振能力和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插针和插孔是电连接器中用于传输电流或者信号的重要组成部件,插针插接在插孔中并与插孔电连接,从而实现了电连接器的信号转接。现有技术中,插孔通常使用用高强度铍铜加工而成的冠簧式插孔或扭簧式插孔,但是,由于扭簧和冠簧既要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又要提供良好的载流能力,对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高,现有的插孔需要由高强度的铍铜等材料制成才能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但在机械强度要求高的情况下(使用高强度材料),会降低插针与插孔之间的导电性能,进而不能满足新能源等行业大功率充电时对插针和插孔之间良好的导电性能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插孔与插针之间的机械强度与导电性能不兼容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
[0004]为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舌片、第二舌片以及圆柱套筒状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的多个舌片通孔;所述第一舌片连接所述第一端,并自所述第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至所述舌片通孔内;所述第二舌片连接所述第二端,并自所述第二端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至所述舌片通孔内;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均与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平行;
[0005]所述第一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内凸弧形面和第一外凸弧形面,所述第一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外凸弧形面之间;
[0006]所述第二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内凸弧形面和第二外凸弧形面,所述第二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外凸弧形面之间。
[0007]可选地,所述连接本体的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导向台;
[0008]沿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所述弹性导向台自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端向内倾斜;和/或
[0009]沿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所述弹性导向台自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端向内倾斜。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舌片和所述第二舌片对称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舌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第一翘片;所述第一弹片远离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片上,所述第一外凸弧形面设置在第一翘片上。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舌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弹片、第四弹片以及第二翘片;所述第
三弹片远离所述第四弹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四弹片上,所述第二外凸弧形面设置在第二翘片上。
[0013]可选地,所述连接本体上还设有沿轴线方向穿透所述连接本体的缺口。
[0014]可选地,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多个所述内凸台,每一所述内凸台上均设有第三内凸弧形面,所述第三内凸弧形面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舌片通孔之间,所有所述第三内凸弧形面围成以所述连接本体的中心轴为圆心的圆环状弧面;所述圆环状弧面位于所述第一舌片与第二舌片之间。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插孔组件,包括插孔外壳以及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插孔外壳上设有插接孔,所述连接结构插接在所述插接孔中。
[0016]可选地,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连接结构的插入深度的限位台阶,所述插孔外壳的底部与所述限位台阶之间设有与所述插接孔相通的泄气通孔。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所述的插孔组件以及与所述插孔组件插接的插针。
[0018]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舌片连接所述连接本体的第一端,并且自所述第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至所述舌片通孔内,所述第一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内凸弧形面和第一外凸弧形面;所述第二舌片连接所述第二端,并自所述第二端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至所述舌片通孔内,所述第二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内凸弧形面和第二外凸弧形面;当插针插入所述连接结构时,所述第一内凸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内凸弧形面将与所述插针抵接,并给所述插针提供向内的弹性接触力,从而增加了所述插针与所述连接结构接触区域的强度,增强了所述插针与所述连接结构插接时的稳定性;另外,所述舌片通孔内设置有所述第一舌片和所述第二舌片,两个舌片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所述插针与所述连接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故进一步增加了所述插针与所述连接结构插接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长期使用该连接结构的过程中,所述插针会给所述第一舌片和所述第二舌片提供一个反向支撑力,该反向支撑力会增加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二外凸弧形面和所述第二舌片的第二外凸弧形面与所述插孔外壳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插针与连接本体之间的接触电阻和过渡电阻,进而使得插针与连接结构对接后的温升下降,延长了该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提升了该连接结构的抗振能力和强度;通过上述的连接结构的设计,保证了所述插针与所述连接结构之间的接触强度和插拔特性,降低了所述连接结构对材料的机械强度的要求,故降低了所述连接结构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体力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插孔组件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6]1、连接结构;11、第一舌片;111、第一内凸弧形面;112、第一外凸弧形面;113、第一
弹片;114、第二弹片;115、第一翘片;12、第二舌片;121、第二内凸弧形面;122、第二外凸弧形面;123、第三弹片;124、第四弹片;125、第二翘片;13、连接本体;131、舌片通孔;1311、第一端;1312、第二端;132、弹性导向台;133、缺口;134、内凸台;1341、第三内凸弧形面; 2、插孔外壳;21、插接孔;22、限位台阶;23、泄气通孔;3、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结构1,包括第一舌片1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舌片、第二舌片以及圆柱套筒状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的多个舌片通孔;所述第一舌片连接所述第一端,并自所述第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至所述舌片通孔内;所述第二舌片连接所述第二端,并自所述第二端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至所述舌片通孔内;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均与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内凸弧形面和第一外凸弧形面,所述第一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外凸弧形面之间;所述第二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内凸弧形面和第二外凸弧形面,所述第二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外凸弧形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的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导向台;沿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所述弹性导向台自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端向内倾斜;和/或沿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所述弹性导向台自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端向内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片和所述第二舌片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第一翘片;所述第一弹片远离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平安林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巴斯巴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