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线束连接器的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68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线束连接器的插头,包括:插头主体、下托板、顶块;所述插头主体的左侧设有隔板,且插头主体与隔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下托板位于隔板左侧的下方,且下托板与隔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罩设置在隔板的右侧,且限位罩与隔板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孔分别位于限位罩前后两侧的左方,且限位孔与限位罩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顶块设置在限位罩的内部,且顶块与限位罩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中间设置在限位孔的内部,且驱动杆与限位孔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有效防护和便于拆卸的优点,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线束连接器的插头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插头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线束连接器的插头。
技术介绍
电子线束是运载设备之间来往的信号和电源的连接,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孤立不通的电子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保证电子线束的连接紧固性,通常在线束的两端设置带有限位卡块的电子线束插头。但是目前常见的电子线束插头还存在防护功能不完善,位于插头后端的电子连接线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弯曲,容易发生损坏,同时,插头与插槽的连接较为紧密,其拆卸操作较为复杂。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电子线束连接器的插头,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线束连接器的插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电子线束插头还存在防护功能不完善,位于插头后端的电子连接线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弯曲,容易发生损坏,同时,插头与插槽的连接较为紧密,其拆卸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线束连接器的插头,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线束连接器的插头,包括:插头主体(1)、隔板(2)、下托板(3)、卡槽(4)、上托板(5)、卡扣(6)、限位罩(7)、限位孔(8)、顶块(9)、压缩弹簧(901)、移位槽(10)、驱动杆(11)、卡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1)的左侧设有隔板(2),且插头主体(1)与隔板(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下托板(3)位于隔板(2)左侧的下方,且下托板(3)与隔板(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卡槽(4)位于下托板(3)后侧的上方,且卡槽(4)与下托板(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托板(5)的前端设置在下托板(3)前端的上方,且上托板(5)与下托板(3)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卡扣(6)位于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线束连接器的插头,包括:插头主体(1)、隔板(2)、下托板(3)、卡槽(4)、上托板(5)、卡扣(6)、限位罩(7)、限位孔(8)、顶块(9)、压缩弹簧(901)、移位槽(10)、驱动杆(11)、卡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1)的左侧设有隔板(2),且插头主体(1)与隔板(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下托板(3)位于隔板(2)左侧的下方,且下托板(3)与隔板(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卡槽(4)位于下托板(3)后侧的上方,且卡槽(4)与下托板(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托板(5)的前端设置在下托板(3)前端的上方,且上托板(5)与下托板(3)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卡扣(6)位于上托板(5)下侧的后方,且卡扣(6)与上托板(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罩(7)设置在隔板(2)的右侧,且限位罩(7)与隔板(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孔(8)分别位于限位罩(7)前后两侧的左方,且限位孔(8)与限位罩(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顶块(9)设置在限位罩(7)的内部,且顶块(9)与限位罩(7)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901)分别设置在顶块(9)右侧的前后两方,且压缩弹簧(901)与顶块(9)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移位槽(10)分别位于顶块(9)前后两侧的左方,且移位槽(10)与顶块(9)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驱动杆(11)的中间设置在限位孔(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建丁雪平李国平孙霞翟晓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沃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