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粉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910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粉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腔为隧道腔,两侧设置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干燥腔底部设置有送料走道;所述干燥腔沿送料走道设置有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第一干燥腔与第三干燥腔为微波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为热风干燥腔,同时在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的顶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夹层空间,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与所述夹层空间相连,所述夹层空间在出料口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出风口,并通过出风口外接有抽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三级腔室结构进行微波和热风的组合形式进行干燥,使得石墨粉的干燥效果更好,干燥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粉干燥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墨加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石墨粉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粉是一种黑灰色软质粉末,在常温下,石墨粉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石墨粉材料具有高温导电性能,可以作为耐火材料、导电材料以及耐磨润滑材料等,在各行各业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石墨粉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脱酸的操作,在脱酸之后石墨粉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另外,石墨粉本身在保存的过程中,也容易吸湿,因而需要对石墨粉进行烘干处理,来将石墨粉中的水分去除。现有技术中,进行石墨粉的烘干方式多种多样,设备种类也较多,但普遍存在能耗高,烘干效率、烘干均匀性差的缺陷,因而有必要针对现有干燥设备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更适合于石墨粉烘干的干燥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粉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石墨粉干燥装置,包括干燥腔,所述干燥腔为隧道腔,其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干燥腔底部设置有贯穿干燥腔的送料走道,所述送料走道上放置有石墨粉容器;所述干燥腔沿送料走道的运行方向顺序设置的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所述第一干燥腔与所述第三干燥腔为微波干燥腔,所述第二干燥腔为热风干燥腔,同时在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的顶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夹层空间,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在顶面通过独立的风口与所述夹层空间相连,所述夹层空间在出料口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一通风管连接,并通过通风管外接有抽风机。作为进一步限定,还包括料架,所述料架具有与送料走道相连的连接部以及料盘架,料架通过连接部与送料走道相连,并通过送料走道驱动在干燥腔内单向移动;而所述料盘架上间隔插装有若干料盘,而待加工的石墨粉则平铺在料盘中。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干燥腔与所述第二干燥腔的两侧设置均设置微波发射装置。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干燥腔的两侧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的出风口位置设置电热单元,通过电热单元对风管进气进行加热后吹入热风干燥腔中;而为了提高热风吹入的均匀性,在风管的出风口位置还套装有一个多孔挡板,来将出风口的点出风变成面出风,进而提高烘干均匀性。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干燥腔的两侧通过隔板与第一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进行分隔,所述隔板的两侧表面均涂装有微波反射涂料;且在隔板中间位置设置有供物料通过的过料通道。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干燥腔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而第二干燥腔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实时数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来调整输出功率。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石墨粉干燥装置利用顺序设置的三个腔组成隧道腔来对石墨粉进行烘干,在进行干燥操作时能通过料架等石墨粉容器设备在隧道腔中实现连续干燥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减少了劳动的强度,能有效加快石墨粉的烘干,提高了干燥效率;同时,这种第一次微波+热风+第二次微波的三重干燥比单独采用微波、热风、换热介质或者热辐射的干燥方式,其干燥更加均匀和稳定,并能保证成本的可控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干燥腔侧面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抽风机;2、通风管;3、百叶窗;4、夹层空间;5、风口;6、多孔挡板;7、热风出风口;8、电热单元;9、微波发射装置;10、送料走道;11、料架;12、出料口;13、第三干燥腔;14、第二干燥腔;15、第一干燥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的一种石墨粉干燥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粉干燥装置包括料架11以及干燥箱体,其中,料架11为不参与微波反应的惰性材料成型,其上设置有陶瓷托盘,陶瓷托盘在料架11上插装固定,石墨粉在陶瓷托盘上摊开;而料架11下部设置有与送料走道10固定的固定座,而送料走道10贯穿干燥箱体,通过外部驱动电机驱动自右向左移动。而干燥箱体为卧式隧道结构箱体,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干燥腔15、第二干燥腔14以及第三干燥腔13,第二干燥腔14的两侧通过隔板与第一干燥腔15以及第三干燥腔13进行分隔,该隔板为陶瓷隔板,其中间开孔,以方便料架11通过,在而隔板的两侧还分别涂装有微波反射涂料。第一干燥腔15的右侧设置有进料口,而在第三干燥腔13的左侧设置有出料口12,进料口与出料口12通过阻挡微波的屏蔽门进行封闭,进料口与出料口12位置对应的屏蔽门可进行独立开启;第一干燥腔15与第三干燥腔13为微波干燥腔,其两侧设置有微波发射装置9,而第二干燥腔14为热风干燥腔,两侧外接风管,风管的热风出风口7位置设置有电热单元8,通过电热单元8对风管进气进行加热后吹入第二干燥腔14中;而为了提高热风吹入的均匀性,在热风出风口7的位置内侧还套装有一个多孔挡板6,来将热风出风口7的点出风变成面出风,进而提高烘干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干燥腔15、第二干燥腔14以及第三干燥腔13的上部还设置有一个夹层空间4,该夹层空间4为封闭空间,其长度与干燥箱体的长度一致,夹层空间4在对应第一干燥腔15、第二干燥腔14以及第三干燥腔13的腔体位置顶部均设置有一个风口5,并在夹层空间4对应出料口12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一个出风口,该出风口外接通风管2,并通过通风管2连接抽风机1,通过抽风机1的作用,可以在夹层空间4中形成负压,从而将对应干燥腔中的湿蒸汽从对应的风口5抽入夹层空间4并排出。而在夹层空间4的两侧侧壁外侧还设置有百叶窗3,通过百叶窗3通风来对夹层空间4进行热交换降温,从而使部分夹层空间4中水蒸气夹带的石墨粉在水蒸气冷凝后进行集中收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电热单元8和热风出风口7进行功率控制,在第一干燥腔15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而第二干燥腔14通过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测得的实时数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来调整电热单元8和热风出风口7输出功率。在本实施例中,料架11中的石墨粉在顺次经过第一干燥腔15、第二干燥腔14以及第三干燥腔13的干燥处理后,可直接在第三干燥腔13中停留,使得石墨粉降至设定的临界温度时从出料口12送出;也可以在出料口12位置串装一个冷却腔,经过干燥处理后的料架11从出料口12出来后直接进入冷却腔进行强制降温,降温后送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粉干燥装置,包括干燥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腔为隧道腔,其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干燥腔底部设置有贯穿干燥腔的送料走道,所述送料走道上放置有石墨粉容器;所述干燥腔沿送料走道的运行方向顺序设置的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所述第一干燥腔与所述第三干燥腔为微波干燥腔,所述第二干燥腔为热风干燥腔,同时在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的顶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夹层空间,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在顶面通过独立的风口与所述夹层空间相连,所述夹层空间在出料口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一通风管连接,并通过通风管外接有抽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粉干燥装置,包括干燥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腔为隧道腔,其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干燥腔底部设置有贯穿干燥腔的送料走道,所述送料走道上放置有石墨粉容器;所述干燥腔沿送料走道的运行方向顺序设置的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所述第一干燥腔与所述第三干燥腔为微波干燥腔,所述第二干燥腔为热风干燥腔,同时在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的顶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夹层空间,第一干燥腔、第二干燥腔以及第三干燥腔在顶面通过独立的风口与所述夹层空间相连,所述夹层空间在出料口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一通风管连接,并通过通风管外接有抽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粉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粉容器为料架,所述料架具有与送料走道相连的连接部以及料盘架,料架通过连接部与送料走道相连,并通过送料走道驱动在干燥腔内单向移动;而所述料盘架上间隔插装有若干料盘,而待加工的石墨粉则平铺在料盘中。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九福
申请(专利权)人:汨罗市福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