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496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建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该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沿坡脚设置的条形种植槽,以及第一集水槽;种植槽远离坡面的侧壁开设有溢水缺口;种植槽与第一集水槽之间设置有过渡段;过渡段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一导流面;第一侧壁与溢水缺口所在的侧壁贴合,第二侧壁与第一集水槽的侧壁贴合;第一导流面在地面的投影面平行于种植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种植槽内的溢流水经过溢水缺口由第一导流面流入第一集水槽中。该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边坡的固土保水能力,能够充分利用雨水来改善生态环境,并同时能够提高雨水回收率,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
本技术涉及生态建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生态护坡,是指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现有技术中的生态护坡结构有很多,但仍然存在雨水利用率和回收率较为低下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该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边坡的固土保水能力,能够充分利用雨水来改善生态环境,并同时能够提高雨水回收率,节约资源。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沿坡脚设置的条形种植槽,以及与种植槽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水槽;种植槽远离坡面的侧壁开设有溢水缺口;种植槽与第一集水槽之间设置有过渡段;过渡段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一导流面;第一侧壁与溢水缺口所在的侧壁贴合,第二侧壁与第一集水槽的侧壁贴合;第一导流面在地面的投影面平行于种植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种植槽内的溢流水经过溢水缺口由第一导流面流入第一集水槽中。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浇筑于坡面的混凝土网格;混凝土网格包括多个固定槽;固定槽由浇筑于坡面的多条混凝土壁围合而成;混凝土壁远离坡面的一面凹设有第二集水槽;第二集水槽沿混凝土壁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的多根第二集水槽相互连通;靠近坡脚的第二集水槽与种植槽连通。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槽内设置有生态袋。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生态袋与混凝土壁之间填设有回填土。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种植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水生植物的固定网;固定网的边沿与种植槽的内侧壁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溢水缺口沿种植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水槽内设置有第二导流面;第二导流面设置于第一集水槽的底壁;第二导流面与第一集水槽的长度方向呈锐角或是钝角设置。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水槽远离过渡段的侧壁设置有挡板;挡板沿第一集水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沿坡脚设置的条形种植槽,以及与种植槽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水槽。根据上述种植槽和第一集水槽各自的结构设计,以及二者之间的设置方式和连接方式的设计,得到的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能够使得坡面的雨水滑落种植槽中共种植槽内的植物生长所需,种植槽内多余的雨水可通过溢水缺口并经第一导流面流入第一集水槽进行收集,能够大大提高雨水利用率和收集率,在大大提高边坡的固土保水能力的同时,美化环境,节约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未设置挡板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水槽的截面示意图。图标:10-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110-混凝土网格,120-种植槽,130-第一集水槽,140-固定网,150-过渡段,160-挡板,111-固定槽,112-混凝土壁,113-第二集水槽,121-溢水缺口,151-第一导流面,131-第二导流面,132-底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10,请参阅图1-3,该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10包括浇筑于坡面(图中未标注)的混凝土网格110,沿坡脚(图中未标注)设置的条形种植槽120,以及与种植槽120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水槽130。其中,混凝土网格110包括多个固定槽111。固定槽11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包括但不限于菱形、六边形等。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槽111内设置有生态袋(图未示)。生态袋中装有土壤和植物种子。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生态袋与混凝土壁112之间填设回填土(图未示)的方式来讲生态袋固定于固定槽111中。生态袋的设置能够避免直接在固定槽111中进行填土后因大雨冲刷发生坍塌。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槽111由浇筑于坡面的多条混凝土壁112围合而成。混凝土壁112远离坡面的一面凹设有第二集水槽113。第二集水槽113沿混凝土壁112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的多根第二集水槽113相互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靠近坡脚的第二集水槽113与种植槽120连通。如遇下雨,落向坡面的部分雨水能够直接用于土壤并滋养生态袋中的植物种子,促进种子生长发育,部分雨水可通过坡面落入种植槽120中。第二集水槽113能够收集到多余的雨水,且一并进入种植槽120中。种植槽120中可用于种植植物,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避免雨水对植物根系长期浸泡造成烂根坏根,进一步地,在种植槽120中种植的植物为水培植物。在本实施例中,在种植槽120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水生植物的固定网140,固定网140的边沿与种植槽120的内侧壁(图中未标注)连接。考虑到雨量过大,种植槽120中容易发生溢流的情况,仍会造成雨水浪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集水槽130用于收集种植槽120内多余的雨水。具体地,种植槽120远离坡面的侧壁(图中未标注)开设有溢水缺口121。为确保种植槽120中多余的雨水能够最大程度地落入第一集水槽130中,溢水缺口121沿种植槽12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种植槽120与第一集水槽130之间设置有过渡段150,以确保种植槽120内多余的雨水可最大程度地进入第一集水槽130中。过渡段15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过渡段150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坡脚设置的条形种植槽,以及与所述种植槽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水槽;/n所述种植槽远离所述坡面的侧壁开设有溢水缺口;所述种植槽与所述第一集水槽之间设置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溢水缺口所在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导流面在地面的投影面平行于所述种植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所述种植槽内的溢流水经过所述溢水缺口由所述第一导流面流入所述第一集水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坡脚设置的条形种植槽,以及与所述种植槽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水槽;
所述种植槽远离所述坡面的侧壁开设有溢水缺口;所述种植槽与所述第一集水槽之间设置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溢水缺口所在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导流面在地面的投影面平行于所述种植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所述种植槽内的溢流水经过所述溢水缺口由所述第一导流面流入所述第一集水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浇筑于坡面的混凝土网格;所述混凝土网格包括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由浇筑于所述坡面的多条混凝土壁围合而成;所述混凝土壁远离坡面的一面凹设有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二集水槽沿所述混凝土壁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的多根所述第二集水槽相互连通;靠近所述坡脚的所述第二集水槽与所述种植槽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权李磊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蜀水生态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