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透水砖,包括砖体、榫头、榫槽和生长区;砖体为六边形立柱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榫头位于砖体的三个相邻侧面的中部,榫槽位于砖体的另三个相邻侧面的中部,榫槽和榫头配合设置;下表面设有若干沟槽;生长区位于砖体内部且贯通砖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生长区向砖体内部设有蓄水孔,蓄水孔朝向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了生长区来给植被足够生产空间,另外生产区内设有蓄水孔,蓄水孔可用来在缺水时提供水源和利于微生物生产,丰富生长区的生态层,提高植被的存活率;另外砖体底部设有沟槽,增大抓地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砖
本技术涉及水土保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水砖。
技术介绍
我国是水土流失形势比较严峻的国家之一,由于人们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在水力侵蚀下,土壤出现表土流失、心土流失和母质流失,最终岩石暴露,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每年雨季,大量雨水容易将河流边坡中的泥土冲入河流中,导致边坡表层水土流失,大量的泥土、河沙堆积在河床中影响河流治理,从而进一步对河岸造成破坏,影响陆地,恶性循环。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与建设,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滥用地下水资源,滥排污水,已经给城市水循环造成巨大的破坏,沟渠的合理运用和绿化显得迫在眉睫。申请号为CN201620106126.1的中国技术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透水保土护坡砖,包括砖体、榫槽、榫头、透水孔洞、梁和空腔;采用榫头榫槽互相配合的结构,防止砖体的移动或倾覆,采用空心砖体结构,节约砖体原材料,增强透水效果,砖体上均匀分布的透水孔洞实现透水功能。在实际工程中,铺设了上述的一种透水保土护坡砖后,透水性较好,但不能给植被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导致草种生长环境差,再加上有些边坡土质不好,草种根本直接不能生长;另外在铺设过程中,砖体表面与边坡的摩擦系数较小,容易滑落,影响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砖,通过增加了生长区来给植被足够生产空间,另外生长区内设有蓄水孔,蓄水孔可用来在缺水时提供水源和利于微生物生产,丰富生长区的生态层,提高植被的存活率;另外砖体底部设有沟槽,增大抓地力。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透水砖,包括砖体、榫头、榫槽和生长区。砖体为六边形立柱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榫头位于砖体的三个相邻侧面的中部,榫槽位于砖体的另三个相邻侧面的中部,榫槽和榫头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砖体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沟槽。生长区位于砖体内部且贯通砖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生长区向砖体内部设有蓄水孔,蓄水孔为盲孔且朝向砖体的下表面。进一步的,生长区为圆柱体、长方体或者不规则几何体。进一步的,生长区的数量大于等于1。进一步的,蓄水孔绕生长区的轴线周向间隔设置,蓄水孔数量大于等于4。进一步的,砖体的厚度为10cm~30cm。进一步的,榫头的厚度为3cm~10cm。进一步的,还包括透水件,透水件为圆柱体、长方体或者不规则几何体且配合生长区使用。进一步的,透水件的中部设有通孔。进一步的,透水件为陶粒或者火山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砖:1.通过增设了生长区来给植被足够生产空间,生产区内设有蓄水孔,蓄水孔可用来在缺水时提供水源和利于微生物生产,丰富生长区的生态层,提高植被的存活率;生长区还能有效地透水。2.砖体底部设有沟槽,增大了砖体的抓地力,提高整体与坡面的附着力,利于施工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4提供的透水砖的大样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4提供的透水砖的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4提供提供的透水砖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4提供提供的透水砖的拼装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提供的透水砖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提供的透水砖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提供的透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4提供的透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砖体,110-上表面,120-侧面,130-下表面,131-沟槽,200-榫头,300-榫槽,400-生长区,410-蓄水孔,500-透水件,51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参照图1~4所示的一种透水砖,包括:砖体100、榫头200、榫槽300和生长区400;砖体100为六边形立柱包括上表面110、下表面130和侧面12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砖体100的高度为10cm;榫头200位于砖体100的三个相邻侧面120的中部,榫槽300位于砖体100的另三个相邻侧面120的中部,榫槽300和榫头200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榫槽300和榫头200的厚度为3cm,相邻一砖体100的榫头200陷入另一榫槽300内,增加整个坡面的一体性;砖体100的下表面130设有若干沟槽131,增大抓地力,利于施工,保证砖体100不会随坡面下滑。生长区400位于砖体100内部且贯通砖体100的上表面110和下表面130,在本实施例中,生长区400为圆柱体且只有一个,生长区400位于六边形的轴线,用以装载营养土种植草种,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生长区也可以为长方体且为多个,分别分布在砖体的内部;生长区400向砖体100内部设有蓄水孔410,蓄水孔410朝向砖体100的下表面13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蓄水孔410绕生长区400的轴线周向间隔设置,蓄水孔410的数量为12个;当雨水量足够时,蓄水孔410用以储存水量,保证生长区400在缺水的时候水分补给,另外蓄水孔410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丰富生长区400内的生态层,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在满足本功能的前提下,蓄水孔也可以按其他要求设置。具体的请参照图5,本实施中透水砖的铺设方式,在平整,压实好边坡后,顺着边坡表面依次铺设砖体100,保证对边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榫头、榫槽和生长区;/n所述砖体为六边形立柱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榫头位于所述砖体的三个相邻侧面的中部,所述榫槽位于所述砖体的另三个相邻侧面的中部,所述榫槽和所述榫头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砖体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沟槽;/n所述生长区位于所述砖体内部且贯通所述砖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生长区向砖体内部设有蓄水孔,所述蓄水孔为盲孔且朝向所述砖体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榫头、榫槽和生长区;
所述砖体为六边形立柱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榫头位于所述砖体的三个相邻侧面的中部,所述榫槽位于所述砖体的另三个相邻侧面的中部,所述榫槽和所述榫头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砖体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沟槽;
所述生长区位于所述砖体内部且贯通所述砖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生长区向砖体内部设有蓄水孔,所述蓄水孔为盲孔且朝向所述砖体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区为圆柱体、长方体或者不规则几何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区的数量大于等于1。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斌,赵希林,李艳伟,李鑫,廖婧,何钟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蜀水生态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