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13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包括两台并联设置的吸附罐、真空泵、临时储罐、埋地油罐和加油站用潜油泵;其中,两台吸附罐的底部分别与进气管线的两个分支管线连接,两台吸附罐的底部分别通过管线与真空泵相连接,真空泵通过出口管线与临时储罐的顶部相连,并且真空泵的出口管线延伸至临时储罐的内部罐底,临时储罐的顶部通过管线与进气管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吸收环节,提高处理效率。利用临时储罐完成吸收环节,无需对加油站埋地油罐进行改造,降低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汽油在存储、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油气挥发的问题,挥发的VOCs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还会影响人体健康并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油气储运过程中的VOCs回收越来越受到重视。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装置是处理加油站埋地油罐超压排放的油气,目前主流方法为吸附法与冷凝法。在实际应用中,吸附法因缺少吸收环节,存在处理效率偏低问题。冷凝法因成本及功耗问题,仅适用二级制冷,制冷温度偏高,依同样存在处理效率偏低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当前当前加油站三次油气处理效率偏低问题,在吸附法油气回收基础上增加吸收环节,大大提高处理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台并联设置的吸附罐、真空泵和临时储罐;其中,两台所述吸附罐的底部分别与进气管线的两个分支管线相连接,两台所述吸附罐的底部分别通过管线与所述真空泵相连接,所述真空泵通过出口管线与所述临时储罐的顶部相连,并且所述真空泵的出口管线延伸至所述临时储罐的内部罐底,所述临时储罐的顶部通过管线与进气管线相连。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两台所述吸附罐不间断交替运行,其中一台吸附罐处于吸附状态时,另一台吸附罐处于再生状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两台所述吸附罐内均装有油气回收用活性炭。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真空泵为涡旋式真空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真空泵与所述临时储罐之间的出口管线上设置有散热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临时储罐内装汽油,所述汽油的体积占所述临时储罐内部体积的1/3-1/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临时储罐内安装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浸没于所述临时储罐中汽油油面以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的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还包括埋地油罐和加油站用潜油泵,所述临时储罐的底部通过管线与所述埋地油罐相连接,所述临时储罐的一侧通过管线与加油站用潜油泵相连接,所述埋地油罐的一侧与所述加油站用潜油泵相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临时储罐与所述埋地油罐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放油电磁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临时储罐与所述加油站用潜油泵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加油电磁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增加吸收环节,提高处理效率。利用临时储罐完成吸收环节,无需对加油站埋地油罐进行改造,降低安全风险。在临时储罐汽油更换时,打开位于罐底的放油电磁阀使汽油自流回到埋地油罐,打开上部加油电磁阀可利用潜油泵将油引入临时储罐,汽油更换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吸附罐;2-真空泵;3-散热器;4-临时储罐;5-气体分布器;6-加油站埋地油罐;7-潜油泵;8-放油电磁阀;9-加油电磁阀;10、进气管线;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包括两台并联设置的吸附罐1,与两台吸附罐1均相连接的真空泵2,与真空泵2相连接的临时储罐4、与临时储罐4相连接的埋地油罐6、与临时储罐4和埋地油罐6均相连接的加油站用潜油泵。其中,两台所述吸附罐1交替运行,其中一台吸附罐1处于吸附状态时,另一台吸附罐1处于再生状态或等到状态。特别的,两台吸附罐1的顶部均与排气管线相连接,排气管线上还安装有排气阀门和吹扫阀门,当再生进入末期时,打开吹扫阀门对吸附罐1中的活性炭进行吹扫,提高真空再生效率。两台吸附罐1的底部与分别与进气管线10的两个分支管线连接,进气管线10的两个分支管线上安装第一电磁阀11。特别的,两台所述吸附罐1中均装有油气回收用活性炭,对油气中VOCs进行吸收,活性炭具有选择吸附性,能将汽油中的烃类组分吸附至活性炭表面,而空气组分则会穿过活性炭经吸附罐1顶部达标排放。优选地,真空泵2为涡旋式真空泵,对吸附罐1进行抽真空实现高浓度油气再生过程。进一步地,真空泵2与吸附罐1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2。真空泵2与临时储罐4之间的管线上还设置有散热器3。散热器3用于对真空泵2再生的油气进行初步降温。在本实施例中,临时储罐4底部通过管线连接埋地油罐6,临时储罐4的一侧通过管线连接潜油泵7;埋地油罐6的一侧通过管线与加油站用潜油泵7相连接。临时储罐4顶部有两条管线,一条连接至进气管线10;另一条为真空泵的出口管线,真空泵的出口管线延伸至临时储罐4内部罐底,且在出口管线的末端设有气体分布器5。在本实施例中,当开始工作时,打开进气管线10上的第一电磁阀11,使气体通过自压进入吸附罐1中。吸附罐1内装有油气回收专用活性炭,可对油气中的烃类组分与空气组分进行分离,烃类组分被活性炭吸附,空气组分穿过活性炭达标排放。当吸附时间达到设定值时,打开第二电磁阀12,并启动真空泵2对吸附罐1进行真空再生,同时另一台吸附罐1进行吸附。再生时,真空泵2运行,同时散热器3也运行,对真空泵2再生的油气进行初步降温,并进入临时储罐4。临时储罐4内装有汽油,底部设有气体分布器5。再生的油气进入储罐4汽油液面以下,通过气体分布器5进行气体分布后与汽油进行充分接触,大部分油气被汽油吸收,少部分未被吸收油气通过罐顶管线返回进气管线10重新进行吸附罐1进行吸附。临时储罐4汽油需要定期更换,更换周期根据装置运行周期判定。在本实施例中,临时储罐4最大容量为400L,内装有约200L的汽油。临时储罐4中的汽油需要定期更换。更换频率根据装置运行次数确定,当运行次数达到设定值时,装置将进行换油操作。操作时需打开临时储罐4放油电磁阀8将临时储罐4汽油放净,汽油通过自流回到加油站埋地油罐6中,再打开加油电磁阀9与加油站潜油泵7对临时储罐4进行加油,加油达到设定高度时停止关闭加油电磁阀9与加油站潜油泵7停止加油。本技术与常规吸附法油气回收相比,本技术利用临时储罐4完成吸收环节,提高处理效率。同时利用潜油泵及两个电磁阀完成汽油更换环节。本技术可显著提高三次油气回收的处理效率,且无需对加油站的埋地罐进行改造,降低改造施工风险。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台并联设置的吸附罐、真空泵和临时储罐;其中,两台所述吸附罐的底部分别与进气管线的两个分支管线相连接,两台所述吸附罐的底部分别通过管线与所述真空泵相连接,所述真空泵通过出口管线与所述临时储罐的顶部相连,并且所述出口管线延伸至所述临时储罐的内部罐底,所述临时储罐的顶部通过管线与进气管线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台并联设置的吸附罐、真空泵和临时储罐;其中,两台所述吸附罐的底部分别与进气管线的两个分支管线相连接,两台所述吸附罐的底部分别通过管线与所述真空泵相连接,所述真空泵通过出口管线与所述临时储罐的顶部相连,并且所述出口管线延伸至所述临时储罐的内部罐底,所述临时储罐的顶部通过管线与进气管线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台所述吸附罐不间断交替运行,其中一台吸附罐处于吸附状态时,另一台吸附罐处于再生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台所述吸附罐内均装有油气回收用活性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为涡旋式真空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加油站三次油气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与所述临时储罐之间的出口管线上设置有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云鹏周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石油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