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804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多个发光器件,设置于阵列基板上,多个发光器件包括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第一发光器件以及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为无机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色彩转换层,色彩转换层位于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并能够转换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的颜色。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无机发光二极管转移的数量,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示领域的技术更新也是日新月异。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splay,Micro-LED)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与现有的OLED技术相比,具有亮度高、效率高且功耗低等优点,但Micro-LED显示需要使用巨量转移技术将几百万甚至千万颗LED芯片转移至驱动背板上,转移量巨大,导致显示面板良率越低。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旨在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多个发光器件,设置于阵列基板上,多个发光器件包括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第一发光器件以及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为无机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色彩转换层,色彩转换层位于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并能够转换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的颜色。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多个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三发光器件,第三发光器件的发光颜色不同于第一发光器件及第二发光器件,第三发光器件包括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发光器件为蓝光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为红光发光器件,第三发光器件为绿光发光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任一:第一滤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器件背离阵列基板一侧;第二滤光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器件背离阵列基板一侧;第三滤光单元,位于第三发光器件背离阵列基板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与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层功能层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发光器件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色彩转换层包括量子点层,色彩转换层的吸收光谱与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光谱至少部分交叠。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封装层,封装层覆盖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色彩转换层位于封装层背离阵列基板一侧。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阵列基板;将第一发光器件转移至阵列基板上,第一发光器件为无机发光二极管;在阵列基板上形成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在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形成色彩转换层,得到第二发光器件,色彩转换层能够转换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的颜色。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在形成色彩转换层的步骤前,制作方法还包括:形成覆盖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在阵列基板上形成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步骤包括:通过通用掩膜板在阵列基板上形成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多层功能层,其中,至少一层功能层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发光器件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在阵列基板上形成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步骤中,还包括形成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得到第三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多个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为无机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色彩转换层,采用无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共同形成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层,则显示面板制备时只需要巨量转移第一发光器件,与现有的全部由无机发光二极管形成的发光面板的制备工艺相比,大大降低无机发光二极管转移的数量以及次数,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率。另外,在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色彩转换层,通过选用不同的色彩转换层即可将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线转换为不同颜色的光线,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8a至图8f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操作过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阵列基板;21-第一发光器件;22-第二发光器件;221-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2211-第一阳极;222-色彩转换层;23-第三发光器件;231-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2311-第二阳极;30-封装层;41-第一滤光单元;42-第二滤光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示领域的技术更新也是日新月异。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splay,Micro-LED)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与现有的OLED技术相比,具有亮度高、效率高且功耗低等优点,但Micro-LED显示需要使用巨量转移技术将几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阵列基板;/n多个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包括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第一发光器件以及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为无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色彩转换层,所述色彩转换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并能够转换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的颜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
多个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包括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第一发光器件以及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为无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色彩转换层,所述色彩转换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并能够转换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的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发光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及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包括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层功能层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彩转换层包括量子点层,所述色彩转换层的吸收光谱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光谱至少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真姚纯亮刘彬逄辉赵伟许瑾周小康秦齐齐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