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本技术涉及曳引机
,具体涉及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内转子曳引机有前后端盖悬臂结构、曳引轮双支撑及前后双支撑结构。前后端盖悬臂结构内转子曳引机存在加工制造成本较高以及前后端盖为分离式加工,止口为间隙配合,导致前后同轴度难以保证的问题。上述问题导致发电机振动强烈,产生较大的噪音,降低电梯轿厢运行时的舒适感,影响电梯乘客的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降低噪音,提高电梯使用舒适度的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包括机座、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轴、曳引轮和制动器组件;所述机座包括前端盖和后防护板,所述前端盖为凹形的一端敞口的结构,所述后防护板扣合至所述前端盖形成圆柱状空腔;所述前端盖与机座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前端盖中心设有圆柱状中空的轴承安装部;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座的空腔内;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后防护板、所述转子组件、所述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轴、曳引轮和制动器组件;所述机座包括前端盖和后防护板,所述前端盖为凹形的一端敞口的结构,所述后防护板扣合至所述前端盖形成圆柱状空腔;所述前端盖与机座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前端盖中心设有圆柱状中空的轴承安装部;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座的空腔内;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后防护板、所述转子组件、所述前端盖和所述曳引轮的中心,所述曳引轮和所述转子组件均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配合驱动所述转子组件、转轴和曳引轮绕所述转轴的轴心转动;所述制动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座两端外侧的制动器安装座上,所述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轴、曳引轮和制动器组件;所述机座包括前端盖和后防护板,所述前端盖为凹形的一端敞口的结构,所述后防护板扣合至所述前端盖形成圆柱状空腔;所述前端盖与机座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前端盖中心设有圆柱状中空的轴承安装部;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座的空腔内;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后防护板、所述转子组件、所述前端盖和所述曳引轮的中心,所述曳引轮和所述转子组件均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配合驱动所述转子组件、转轴和曳引轮绕所述转轴的轴心转动;所述制动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座两端外侧的制动器安装座上,所述制动器组件与所述转子组件配合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部包括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所述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一体成型,所述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内径依次递减;所述前轴承室和后轴承室通过所述轴承空腔间隔开;所述前轴承室设置在靠近所述曳引轮的一侧且与所述前端盖靠近曳引轮的侧面平齐;所述后轴承室设置在靠近所述转子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前端盖靠近转子组件的侧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侧圆周设置有轴承加强筋,在所述前端盖的端面的两侧,所述轴承加强筋连接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侧面和前端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本体、转子磁轭和制动轮,所述转子本体为圆形结构,所述转子磁轭和制动轮均为环状结构;所述转子磁轭同轴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的外侧,所述转子磁轭的内径小于所述转子本体的直径;所述制动轮设置在所述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