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86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3
一种载重移动装置,包括:底盘;横梁,至少两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底盘可活动的连接,所述横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一第一滑槽;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支撑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设置有一第二滑槽,所述横梁及所述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连接;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与所述第四端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重移动装置
本申请涉及设备装配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重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工装配的工件多固定于工作体之上,由于受工件本身结构的限制,有时会使装配部位处于悬臂状态,支撑夹具中不能设置足够的固定支撑以限制工件的正确位置,这样常常给装配带来困难。为了保持工件定位时的稳定性及增强刚性,常采用辅助支撑解决。辅助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它除了能帮助主要支撑承受其他工件作用的力以外,又不使工件离开定位面。同时需完成多种尺寸大小不一的工件装配时,作业人员需要特定的支撑工件固定装配工件进行作业,即,需要种类、尺寸大小不一的多种辅助支撑工件。使得辅助工件利用率较低,并且各种辅助工件的使用方法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操作人员的装配效率,同时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载重移动装置,所述载重移动装置可以适配多种尺寸、形状不同的工件。载重移动装置包括:底盘;横梁,至少两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底盘可活动的连接,所述横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一第一滑槽;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支撑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设置有一第二滑槽,所述横梁及所述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连接;以及,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与所述第四端部连接。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包括中间区及与所述中间区连接的外围区,所述底盘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卡位及多个活动卡位,所述固定卡位及所述活动卡位设置于所述外围区。于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固定卡位对称设置于所述底盘两侧,至少两个所述横梁的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固定卡位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横梁的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活动卡位与所述底盘可活动的连接以调整相邻所述横梁之间的夹角。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由所述第二端部顶端朝第一端部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滑槽贯穿所述第三端部,所述第二滑槽套设于所述横梁。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载重移动装置还包括调节固定块,所述横梁包括多个螺口,多个所述螺口间隔设置,所述调节固定块通过所述螺口与所述横梁固定,所述调节固定块用于限制所述支撑臂的位置。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同时与所述第三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以固定所述横梁及所述支撑臂的位置。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承接部与所述支撑臂可活动的连接,所述支撑臂位于所述第四端部的部分为中空结构,所述承接部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四端部。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承接部包括高度调节端、角度调节段及连接端,所述高度调节端与所述支撑臂连接。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段与所述高度调节端及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连接端设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段远离所述支撑臂一侧,通过所述角度调节段调节所述连接端的朝向。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载重移动装置还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所述横梁固定,所述万向轮设置于所述横梁远离所述支撑臂及所述承接部一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载重移动装置,通过调节多个横梁的数量及摆放角度,多个支撑臂相对于横梁的位置,支撑臂与承接部的长度之和,以及连接端的角度,使得载重移动装置可适配并固定多种形状、尺寸等参数不同的工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重移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重移动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重移动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重移动装置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重移动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重移动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载重移动装置10底盘11中间区111外围区112固定卡位113活动卡位114横梁12第一端部121第二端部122第一滑槽123螺口124支撑臂13第二滑槽131固定板132第三端部133第四端部134承接部14高度调节端141角度调节段142连接端143调节固定块15万向轮1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将参考附图以更全面地描述本申请内容。附图中所示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申请透彻和完整,并且将本申请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本申请。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文中使用时,“包括”和/或“包含”或“包括”和/或“包括”或“具有”和/或“具有”,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组件,组件和/或其群组。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此外,除非文中明确定义,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和本申请内容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以下内容将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须注意的是,参考附图中所描绘的组件不一定按比例显示;而相同或类似的组件将被赋予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或类似的技术用语。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第一实施例如图1及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重移动装置10。载重移动装置10包括底盘11、横梁12、支撑臂13、承接部14、调节固定块15以及万向轮16。底盘11包括中间区111及与中间区111连接的外围区112,底盘11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卡位113及多个活动卡位114,固定卡位113及活动卡位114设置于外围区112。于一实施例中,底盘11为圆盘状,外围区112为圆的外围区,外围区112向底盘11内部凹陷,两个固定卡位113对称设置于底盘11对的两侧,活动卡位114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活动卡位114对称分布于外围区112。于一实施例中,固定卡位113及活动卡位114可包括固定柱(图未示),固定卡位113的固定柱不可转动,活动卡位114的固定柱可沿其中心轴转动。横梁12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横梁12与底盘11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横梁12与底盘11可活动的连接。横梁1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部121及第二端部122,第一端部121与底盘11连接,第二端部122设置有第一滑槽12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盘;/n横梁,至少两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底盘可活动的连接,所述横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一第一滑槽;/n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支撑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设置有一第二滑槽,所述横梁及所述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连接;以及/n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与所述第四端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横梁,至少两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横梁与所述底盘可活动的连接,所述横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一第一滑槽;
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支撑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设置有一第二滑槽,所述横梁及所述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连接;以及
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与所述第四端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中间区及与所述中间区连接的外围区,所述底盘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卡位及多个活动卡位,所述固定卡位及所述活动卡位设置于所述外围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卡位对称设置于所述底盘两侧,至少两个所述横梁的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固定卡位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横梁的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活动卡位与所述底盘可活动的连接以调整相邻所述横梁之间的夹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由所述第二端部顶端朝第一端部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滑槽贯穿所述第三端部,所述第二滑槽套设于所述横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杨国惊毛玉洁吴啸飞庄波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京鼎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