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axplus模型的手机流水线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7640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0
一种基于maxplus模型的手机流水线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搭建手机生产的手机流水线;根据手机流水线在数字孪生平台中构建对应虚拟流水线;调用手机流水线的检测设备,检测设备获取实际生产数据,其中实际生产数据包括流水线设备的布局、缓存区容量以及机器作业时间,通过握手机制将实际生产数据同步至虚拟流水线,获取数学模型;在数字孪生平台中输入优化方案,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将优化方案传输至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反馈优化方案的预测结果,在手机流水线上更新设备或者进行方案优化时,数字孪生平台可以在虚拟流水线上将优化的方案体现出来,工作人员可以虚拟流水线的显示结果来判断优化方案是否可行,避免真实更行手机流水线后出现不良的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maxplus模型的手机流水线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孪生和智能化监控技术领
,特别是一种基于maxplus模型的手机流水线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对手机流水线的监控聚焦在使用监视器以及传感器等在实际产线上的监控,这种技术通常缺乏对手机流水线整体上的模型建立,通常只是利用统计数据、经验等对产线进行片面的控制。现有技术最大的缺点在:(1)现有的技术的控制大多是在缺乏产线模型上的控制,因此控制策略往往缺乏整体上的考虑;(2)现有技术面的决策大多缺乏能够模拟实验的平台,由于缺乏数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平台,因此难以对调控决策进行预先的模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maxplus模型的手机流水线管理方法。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maxplus模型的手机流水线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搭建手机生产的手机流水线;根据手机流水线在数字孪生平台中构建对应虚拟流水线;调用手机流水线的检测设备,检测设备获取实际生产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maxplus模型的手机流水线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搭建手机生产的手机流水线;/n根据手机流水线在数字孪生平台中构建对应虚拟流水线;/n调用手机流水线的检测设备,检测设备获取实际生产数据,其中实际生产数据包括流水线设备的布局、缓存区容量以及机器作业时间,通过握手机制将实际生产数据同步至虚拟流水线,获取数学模型;/n在所述数字孪生平台中输入优化方案,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将优化方案传输至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反馈优化方案的预测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maxplus模型的手机流水线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搭建手机生产的手机流水线;
根据手机流水线在数字孪生平台中构建对应虚拟流水线;
调用手机流水线的检测设备,检测设备获取实际生产数据,其中实际生产数据包括流水线设备的布局、缓存区容量以及机器作业时间,通过握手机制将实际生产数据同步至虚拟流水线,获取数学模型;
在所述数字孪生平台中输入优化方案,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将优化方案传输至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反馈优化方案的预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maxplus模型的手机流水线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数学模型步骤中包括获取第一台机器的任意作业的开始时间所对应的模型,其步骤如下:
获取第一缓冲区的容量、手机流线水线任意个作业的系统输入时刻、第一台机器处理上一个作业的开始时间以及第一台机器和第二台机器作业的时长,通过maxplus判断得出第一台机器在处理任意作业的开始时间所对应的模型一,其模型一如下:



其中U(r)表示第r个作业在手机流水线的输入时刻;t1表示第一台机器的作业时长,t2表示第二台机器的作业时长,表示B2第一个缓冲区的容量,X2(r-B2-1)表示第二机器在处理第一个缓冲区中第最后一个作业的开始时间,X1(r-1)表示前一个作业在第一台机器的作业的开始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maxplus模型的手机流水线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数学模型步骤中包括获取任意台机器在处理任意作业的开始时间所对应的模型,其步骤如下:
根据模型一得到除第一台机器外其他机器任意作业的开始时间使用maxplus的表达模型二,其模型二如下:



其中:Xj(r)表示第r个作业在第j台机器上的作业开始时刻;Bj+1表示第j个缓冲区的容量,tj-1表示第j-1台机器的作业时长,Xj-1(r)表示第j-1台机器在处理第r个作业的开始时间,tj表示第j台机器的作业时长,Xj(r-1)表示在第j台机器在处理第r-1个作业的开始时间,Xj+1(r-Bj+1-1)表示第j+1台机器在处理第j个缓冲区中最后一个作业的开始时间,其中模型二满足以下条件:第r个作业可被mj用于加工,且mj-1已完成第r个作业;mj已完成第r-1个作业;必须已经开始进行第r-Bj+1-1个作业,以保证第j个缓冲区保留一个空缺的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都喜刘强邓彦锋张定苏倩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